是“秦”还是“楚”?——朝秦暮楚(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李吉勇

“朝秦暮楚”是做人之大忌。凡是有正义感的人,都非常憎恨“朝秦暮楚”之人。作为教学范本的语文教材,不管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方法指导还是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其示范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尤其应该注重“十二年一贯性(义教1~9,高中1~3)”,不应该有“朝秦暮楚”的现象发生。

语文教师都知道,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早期描写边塞风光的作品《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体会它的意境是学生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品读诗作并画一幅画。

就在学生协作画画时问题出现了:句中“孤烟”一词,使用2005年版(因为我校缺书,用去年的剩余的陈书。)的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使用2003年版(今年的新书)的学生却有些为难,因为他们说画不出直冲云霄的炊烟,这也不符合沙漠的实际。我仔细查看,原来是两本书对“孤烟”一词的注解不一样:去年的教材(2005年版)的注解为“〔孤烟直〕用狼粪烧的燧烟,其浓烟聚集直上,微风吹之不斜。”;今年的教材(2003年版)的注解则为“〔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王国维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因为诗句中圆的是“落日”,横的是“长河”,纵的是“孤烟” 。诗人寥寥的几笔勾勒出的应该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是“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更显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还是“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到底是“燧烟”还是“炊烟”?不同的版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人教版、苏教版和语文版三种教材可以出现三种注解,这毋庸置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无可厚非,“百家争鸣”嘛;如果以诗作的写作背景,结合诗的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与边疆战事有关),联系诗人早年的那种积极进取精神,“燧烟”加上“直”更为确切,因为诗作中情和景是不可分割的,毕竟抒发的是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嘛;如果以抓西北高原的特色风光为主,把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作为西北特色风光,突出大漠无风无云,将其理解为“远处的炊烟”,也说得过去。但我认为教材的编排应该考虑其传承性,要尽可能的避免有争议的现象发生。尤其应该注意其范本特征,注重其示范性,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同一版本的教材应该对古典文学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尽可能避免教材有“今此昔彼”的现象发生。最好统一认识后才出版发行,尽量不要让我们语文教师感到为难,更不要让语文教材在我们师生中失去它应有地位。

作者邮箱: lijiyong_163.com@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