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南京金陵中学 朱德勇 第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一、仰观宇宙:逍遥游 / 兰亭集序 二、思想的光辉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三、生命箴言:我为何而活着 / 横渠四句 第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1.专题内涵:体认人的内在道德与宇宙的关系,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 2.呈现方式:最后的问题探讨专题。 3.核心文本:逍遥游 / 兰亭集序 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积累 5.课时安排:8课时 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专题有两个功能: 一是对前面20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 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 专题文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思想厚重,但专题学习,在着眼于对自然、社会、人生认识提高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首先,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但在安排课堂讨论、质疑、驳难的过程中,仍要有文本意识。专题中许多问题与前面专题有联系,是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自然升华出来的终极思考,应在前面基础上推动学生深入思考,而所有的思考必须建立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 第二,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 相关文言知识,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回顾并巩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文本解读的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推敲,整体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情感,体会文章的特色等阅读鉴赏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强化。 第一板块:“仰观宇宙” 庄子 《逍遥游(节选)》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 《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入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 《兰亭集序》中,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逍遥游》 《兰亭集序》的核心观点。“文言”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的文言文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就本板块而言,“文”的色彩更重。 因此,怎样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把两文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让“文”的光彩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习文言文本,首先只有读懂,才能让“文”浮现出来,因此疏通词句无疑是深入探讨文本的前提。但庄子之文常常不拘一格变幻无穷,以超越现实的虚构、诡怪奇异的想像、荒唐无稽的言辞,编织荒诞虚妄的故事,仅疏通词句或直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难以触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的。 在学生进入《逍遥游》文本前,教师首先应介绍庄子及其“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对庄子追求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有总体的认识。 其次,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学生围绕“逍遥游”这一理想的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画面极其壮美,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肯定“大”?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你认为“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 《兰亭集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诞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这个创作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 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和启发? 《逍遥游》 《兰亭集序》还构成互补关系。前文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后文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 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其实庄子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 《逍遥游》 《兰亭集序》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雅洁。 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边品味边展开想像和联想,打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又可通过诵读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第二板块:“思想的光辉” [法]帕斯卡尔 《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 [德]康德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帕斯卡尔和康德都是西方哲学家,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 这一板块的学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丰富而深邃的,就节选部分来看,都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帕斯卡尔文中反复强调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而康德称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宇宙的自然规律、人之为人的根本道德法则。 首先要重点以两文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 其次重点是注意两篇文章观点的表述,这两个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品味鉴赏。 帕斯卡尔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们的作品选入语文教科书决不是要求掌握他们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谈两位大师的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 对这两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体现出文章的“语文味”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其次,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学习《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可以组织这样的讨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指什么?为什么它会让我们赞叹和敬畏?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道德法则”?这个“道德法则”又伟大在哪里?康德是如何论述“好好地思想”的方法的?他和帕斯卡尔表达思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还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再拓展,课外收集一些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格言警句并进行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本专题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可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思想的名言警句。有些思想家的观点阐述的角度可能与帕斯卡尔所说不一致,比如,罗素说:“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蒙田说:“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这里就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 确实,正如蒙田和罗素所说, 历史上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严,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这是因为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 既然思想不能带给思想者尊严,为什么人类的思想者还要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顽强地思考呢?因为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第三板块:“生命箴言” [英]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冯友兰 《横渠四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横渠四句》阐述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无数次追问过自己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罗素在文中以他那哲学家独特的眼光来思考人生、审视人生、剖析人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感情”,这就是他的人生宣言,发人深省,让人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的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横渠四句》中作者引述了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解说了人的特点,人就应该像张载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板块的教学仍然要抓住专题的核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意思;走出文本,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及人生的追求。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思路清晰,感情真挚,文意畅达,可安排课外自读或课内自读,老师稍加点拨即可。 点拨时可抓住文中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人生激情的几个句子重点探讨,如,(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2) “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在文本探讨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对于自己人生的启发。 《横渠四句》内容稍难,可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扫除文本理解的障碍。 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板块重点质疑、探讨、交流,教师可结合张载四句话的人文内涵作重点介绍,让学生领会“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 为天地立心 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指出人类创造历史文化即为天地“立心”了。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儒家将命与义合而为一,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一个人果能如此,他就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能做到心安理得,都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这也可以看作是张载为万千生灵所确立的精神家园,所确立的灵魂的安顿处。 可见,“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的。 为往圣继绝学 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往圣之绝学,也就是儒家先贤先圣一脉相传之道,主要表现为:以张扬仁义为根本,以正明心性为大要,以肯认伦常为旨归。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 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道理显而易见,能弘扬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能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惟有人类才能做到,或者说惟有哲学帮助人类才能做到。 “圣人”“圣王”“内圣外王” 1.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圣人最易于做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因为圣人“廓然大公”,宜于称“王”,深明“内圣外王之道”,是真正的哲学家。 2.圣人应具备的最高的精神境界的内涵应是大公无私,天人合一,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也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3.“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 “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则是“外王”之学。 张载的这四句话还具有超时代的性质,可让学生探讨这四句话的现实意义。 1.“为天地立心”,即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头脑,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育。 2.“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3.“为往圣继绝学”,是指继承和发扬古圣贤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仁德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 4.“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种文明危机,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公正、安和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力的方向。 语文新课改文章录入:sdzzbzz 责任编辑:sdzzbzz 上一篇语文新课改文章: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议 下一篇语文新课改文章: 苏教版必修五第六专题备课建议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语文新课改文章 ·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 ·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教… · “向青春举杯 ”专题教学参… ·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 · “向青春举杯”专题测试卷… · “向青春举杯”专题测试卷… · 《声声慢》课堂实录 · (必修一)散文单元教学设… · (必修一)传记文单元教学… · 山东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 ·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 ·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必修)… 苏教版必修五第六专题备课建… 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备课建…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备课建… 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备课建…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本站版权由齐鲁语文网和文章作者所有,联系电话0632-4445218 站长:山东枣庄八中 祁有理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