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改革(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改革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赵孝云

    当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课堂教学后,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结果。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的发展的独特方式。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知识的授受,更是一种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全方位、深层次的互相交流。师生关系是师生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相关系。

    师生间互相评价有互相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所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新知识会给教师的知识结构增添新的内容,学生表现出来的时代气息和朝气蓬勃活力又会给教师以鼓舞。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在与学生交流中体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与人生价值。教师的付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也能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师生间的这种双向互动、相互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不仅对当时的师生双方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以后活动产生相互影响。师生正是在这一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交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师生间的相互影响通常是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如在集体教学的情境中,每个教师通常主要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每个学生又接受多位教师的教诲,使师生间的相互影响具有辐射性和弥散性。这是师生间活动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师生间的活动在更多的时候并非是一对一的,而是表现出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使师生关糸失去了专一性,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充分与及时的交流,师生间的情感趋于淡化。此外,师生间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的互动,如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接触、对话交流等。这些非正式的师生间的互动为师生间进行更充分、更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人格熏陶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师生或因志趣相投,或因性格接近,或因特长相同而建立起多种非正式色彩的个人关系。这种师生间的个人关系具有更充分的情感特征,在这种情境下,师生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流露真实思想,自由地实现面对面的较为深入的双向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师生在课堂上情感交流的欠缺.使师生关系始终充满着浓厚的情感色彩。

如果师生之间具有和谐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把教师视为知己朋友,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教师,教师便会不断增强其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教师在与学生良好的合作过程中也体验着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并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体现其劳动价值;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此即“教学相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彼此缺乏心灵的沟通,教学劳动就会成为缺乏效果的劳动,进而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否定态度。更有甚者,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会使师生产生破坏性冲突,冲突的结果使教师无法专注于教学,并处于紧张不安和激怒状态,甚至会使消极情感泛化,对工作产生厌倦和懈怠,继而引起学生的不满。师生关系对师生双方影响会在师生间的互动中作用于另一方,产生或者“情通理自通”“爱屋及乌”,或者,“情不通理难达”“恨及和尚,殃及袈裟”的结果。所以说师生间是互相影响的。

现在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研究性学习中师生间互相影响的评价需要进行改革。现行的评价中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

    (2)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评职称挂钩,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    (3)评价意见面面俱到,不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

    为此我们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第一: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对于“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推广,其理由是:(1)能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2)能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3)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4)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5)能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6)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7)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8)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不适用,其理由是:(1)教师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2)如果各科都建“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也会觉得烦;(3)不适于大班评价用;(4)容易走形式,走过场;(5)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6)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7)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等。

    成功人士的观点:(1)“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2)“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3)把握“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思想精髓,灵活地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避免形式化倾向等。

    第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评价方法——优点单。

    美国著名教育家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部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部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放大学生的优点,差生能变成优生。

教育专家周弘,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一应学识出众的高才生。

    年轻时的周弘并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小女儿做应用题,l0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题。作为老师,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责备学生。但是,他却在做对的那道题上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勾,然后在白纸上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碰也不敢碰哎。”

    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高.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l0岁的时候,她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

    媒体报道了周弘的教育思想。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周弘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推崇和借鉴。自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很难想像.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那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曾经看到一则研宄资料,学校里把几十个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经常的表扬和赞美,另一组则指责和挑剔,最后一组听之任之,不管不问。结果,给予表扬和赞美的那些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活泼。经常给予指责的那组学生的成绩大幅度退步,而不管不问的那组学生则在原地徘徊不前。

    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作为老师,不应该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找出学生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你就会发现,你的真诚和赞美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惟一手段而造成的。其实,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

    为此我们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老师们必须明确:新的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领导者应认识到: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键是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校长、教研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立足于帮,而不是局限于评;要注重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而不是为了展现评价者自己的水平,提那些看似全面、深刻,但教师却无法实施的意见。

    所以,师生间相互影响多元评价是指评价的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的结合;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等。

    在评价中要充分体现以下理念:

    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认识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好公民、好子女、好学生”评价。

    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通过口头评价、作业评价和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新三好申报、教师成长档案。

    评价主体多元性

  评价从单向转化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评价,把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和置于现时情景中,摆脱了知识、技能等狭隘的教学目标的局限.让学生全面真实的富有个性地接受多角色的评价和帮助。

    在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是以平等成员的身份参与评价的。师生之间不再是主动者和被动评价接受的关系,也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不再是“例行公事”地指指点点。而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协商,在交互学习和活动中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发展,家长也不再处在居高临下的到位,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生的评价对学习和实践.过程与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评价关注了过程.促进了交

流。在与教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与家长交流和社会交流,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更深刻地

体味经验、思考科学和规律,从而反思和发展自己。

    教师在交流和沟通中,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发展的过程,了解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对学生持续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素质的评价,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诊断和反思。通过学生的意见,教师互评的评价,家长的反馈,使教师多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此文获得国家中央教科所全国教师论文二等奖)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