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王金桂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基础教育活动中,学生与课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系,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有待开发的教育课题。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一个重要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 师生关系就其外延来说,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在今天开放的社会背景之下,师生关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教师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交流频繁的开放的个体。 在电子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更加体现出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教育已经踏上大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坦途。为此,依据公共关系原则,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合作的信任的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的现实与需要。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从事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即改变环境,又改变人的自身。其中环境就包括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他与同学及教育者与社会之间多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场论”认为:“学习依存于生活空间而产生。”;“有效的教育与教学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情境的理解,即对学生及其心理环境的结构、动力、性质的理解。”(《教育大辞典》第5卷P22页)美国心理学家J.B.华生和斯金纳也指出:“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同上P24页)可以这样说,教育的职责就是要在儿童内心与世界与他人与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信任的关系,这也符合以马克思所讲的人的社会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被奉为权威,这种权威的影响,逐步发展为一种专制性的教育行为,使学习、教育活动带有命令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把人置身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从“被奉为师”,已经转变为今天的“以之为师”,师生之间的依存性已变小;学生也进行着开放的学习,比过去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的欲望。 公共关系的主要原则有三点:求实性原则,公众至上原则,创新性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需要依据这三个目标,灵活机智地加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心理与行为等理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一、努力地以学生个体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公众评价为标准,把学生公众群体利益放在教育的最高处,这就是师生关系中“公众至上”原则的体现。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这虽然是一种大面积的教育模式,但无疑也使教育打上了专制和强调的铬印。现在,我们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中,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评价,参与各种问题的思考活动,把一批平时在学习中依靠别人“教”的学生改变过来,并让每一个学习个体自觉地对自身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在教学中那种凡事“商量商量再商量”,教给学生选择与判断的权利与方法,把学生的自主性落实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上;把“命令型”的教育改为“期望型”的教育。 在一个班级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需要善待每位学生,善待每件小事,我们常讲,学校教育无小事,也包含了这种教育思想。特别是那些不起眼的学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在班级这个群体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影子,能够自觉地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 二、在教育方法上,力求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让教育个体在群体中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我们,关系着我们这个班级(群体),我们是群体的一部分。比如说一次值日马虎,就让他明白这是对集体利益的损害。据报载,日本的小学中,是没有值日表的,卫生值日,完成依赖于师生的群体意识。追求群体的效应,使之成为一种显著的教育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既是目标,又教育方法。在这种合作化的教育、学习活动中,儿童更善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创造一切。 三、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和“导”的教育艺术。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在于一个“新颖”,“教育人是艺术中艺术”。陈词老调,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程序与活动内容,与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和心理是不协调的。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要时时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给出了答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教师需要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力求生动、活泼、新颖,独辟蹊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样师生之间,时时相亲,事事相亲,教育的影响自然会深远而又卓有成效。 教师、学生是诸多教育范畴中的一对,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能动的最富有变化的一对元素,师生关系,就其内涵来说,是一种有影响力的“授业修行”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但它也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公众关系。建立起和谐的、信任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学生同处于和谐、自主的心理环境下,就能产生自信、团结、奋进的群体心理,使学习活动更充满情感,充满活力,使师生容易产生亲全力,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融合的境界。 【本文获得中国园丁网教师节征文参与奖】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