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思维·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曹世珍  

  一、信息与载体

  人们常说,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下个世纪将是信息主宰的世纪。有人推断,知识将以秒为单位不断地更新、发展着,因此不断有新的信息产生。

  那么何为信息呢?通俗地讲,信息就是“消息”,当客观上发生了存在物的相异或不同物的相似时,这些相异或相似又能通过一定的载体传达出来,就表现为消息。例如:1954年5月二战刚刚结束,被关押在一个德国集中营里的230多名盟军官兵获释,人们为他们摆宴庆贺,获释的军人开怀畅饮。然而筵席散后几小时,这些刚获得自由的军人接二连三地死去,无一幸存!是中毒吗?可是陪餐的人却全部安然无恙。这一反通例的奇异事实就成了消息。又如:钟表能报时,但谁又想到企鹅也能报时呢。澳大利亚菲利普岛上有一块石碑,醒目地写着“仙企鹅登陆时间为傍晚8点零5分”。每到此时,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惊奇地发现:一只体态魁梧的仙企鹅分秒不差地向岸边游来。它侦察一番后,“嘎”的一声命令,顷刻之间成千上万只仙企鹅直扑海滩,人们对此惊叹不已。这不同物的相似,也就成了消息。

  但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信息产生后,必须借于载体变为消息才能表现出来,否则这信息毫无意义!在众多载体中,最重要的、其他无法比拟的载体是语言。信息产生了,在报刊上一发表,或出一本书,很快全世界都可以知道了。现在更快的传媒工具是电脑,一上网,几秒钟全世界就可获取最新信息,可见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这同时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对今后科学的发展,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的重要性

  当信息传来后,人脑对接收到的信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哪些是真实有用的存储起来;哪些是虚假的予以剔除;哪些是无法解释的,暂时搁置起来。这一切都要经过思维。思维对于知识的产生,对智力和智慧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什么是思维呢?思维是一种人脑有目的的积极参与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思维这种特殊的信息过程总是和人的目的有着关联,不是与理性目的有关(如:志愿、理想),就是与自发目的有关(如:食欲、兴趣),或者是同潜目的有关(如:欲望、念头)。换言之,思维这种信息过程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受目的的控制。最一般表现是,人具有某种目的,同时也就有了与此目的相关信息的兴趣。

  球迷对于足球、篮球的信息特别感兴趣,而一般人则无所谓;电脑迷对电脑知识的信息格外关注,而对其他信息则反映一般。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关注语文发展的信息,这对于学好语言,更好地处理信息大有裨益。这绝不是靠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作家简介——时代背景——划分段落——总结段意——中心意思——写作特点,所能解决的。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目的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三、思维与信息的关系

  思维既然是一个过程,那么它就必然有不同的状态。这大致可分为思维的活动状态和思维的休止状态。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拓进,对已知领域的重复认识,都是思维的活动状态,此时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产生知识、智力、智慧的最佳时期。但人脑不可能总是处于思维的活动状态,那么,在活动状态之前又是什么情形呢?主要是两种状态:或是思维间歇状态,或是惯性思维状态。

  思维间歇状态:除自然间歇(如:睡眠、失忆等)外,还有一种是认知思维过程的被迫中断后转入间歇思维。例如,尼期湖怪兽、神农架野人等消息风靡一时,科学家、商家也大加宣传并实地考察。但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后毫无结果,于是人们的思维处于了停滞状态。

  惯性思维状态:当人们不断重复着同一内容的认知思维过程,久而久之。这种思维过程就可以像惯性运动一样地进行。例如,气象员看云图、机房人员看仪器图表,大体上有个共同规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虽然思维没有间歇,但基本上是机械地重复着一种思维,并没有进入新的未知领域,这种思维实际上也处于一种滞留状态。

  我们有的老师教学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刚上课先把“作家简介”在笔记本上写好了,老师刚讲完作家,他又把“时代背景”写好了。这种惯性思维、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就不能激发起学生认知的兴趣。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挨填的状态,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扼杀。这种状态的确应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

  与上两种相反,思维的活动状态就是对未知领域的认知拓进。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全人类未知领域,通过思维,把未知变为已知,叫作创造性认知拓进;还有一种是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对某个人来说还是未知领域,通过思维变成自己的已知领域,这叫作学习性的认知拓进。我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备课往往属于这一种思维。当然,学习中有创造性思维,创造中更离不开学习性思维,二者是相辅相成,很难截然划分的。

  我们了解了思维状态,才能更好地掌握怎样打破思维的间歇及惯性状态,让学生积极地思维起来,更好地掌握知识。一般说来,只有新的信息进入大脑,才能打破思维的滞留状态,进入认知拓进状态。

  例如,猫吃老鼠,理所当然,但是伊朗1990年出现了老鼠吃猫,当地居民异常惊骇,议论纷纷,美国科学家也对此进行了关注。这就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让人们认识拓进起来。

  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不断以新的信息,新的方法,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状态,让他们兴奋起来,对语文学习感到兴趣,产生认知拓进的欲望,像把刘姥姥引进大观园一样,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有无穷的乐趣,有新奇感,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优化思维的主要方法

  思维存在着不同状态,因而在不同状态下对信息处理的效果也不同。人的思维有优、中、劣之分,而属于中、劣者又占大多数,因此,想办法优化思维,使学生更多地处于认知拓进状态,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自身学习的一个主要问题。)

  优化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扩大信息接触量。前边已经论述过,只有收到新的信息,才能使人的思维从滞留状态转入认知拓进状态。另外,还有人的主观意识也对信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信息虽然接收到了,但由于人为的因素加以拒斥,思维也不能进入认知拓进状态。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前8天,德林软件公司预测:美国出兵朝鲜,中国也将出兵朝鲜,并断定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会不光彩地被迫退出这场战争。面对德林公司的这个信息,美国政府官员认为是无稽之谈,一笑了之,予以拒斥。直到战争按德林公司的预测结束后,美国政府才想起了这则过时的消息,但仍以280万美元买下了它。

  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进攻前苏联,在当时都有情报人员的准确消息,可惜都被人的主观意认拒斥了。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拒斥信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学生,每天每节课都在被强制状态下接受老师所给予的信息,因此一种本能的逆反就产生了。在这种主观意识的作用下,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也就被拒斥了。因此,上课不注意听讲,看书时不专心,复习、作业效率不高等现象均出现了。只有当他收到的信息量大于思维者头脑中的意识对信息的抑制作用时,认知拓进状态的思维过程才能实际开始。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扩大自己的信息量,使自己能不断地有大量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进入认知拓进状态,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扩大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把课文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上进行思维,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也是学生在阅读时经常遇到的,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和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能力,就属于考查这种思维能力。

  一种是广泛猎取。有人说语文老师是“杂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一直提倡要树立大语文观,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我们不仅仅要会教授词义句法,还应知道东南亚经济危机,弹劾克林顿,科索沃危机,库尔德领导人奥贾兰被遣送回土尔其,我国修改宪法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只有这样厚积,才能在课堂上薄发。

  总之,“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只有不断地向学生传达出新的信息,激发他们的思维进入认知拓进状态,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才能把语文教好,语文教学的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北京161中学(教海纵横1999-12)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