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参加达州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评侧记(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张琪

前言

8月22日——23日,参加了达州市举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评工作。本次申请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的教师很多,共有160多人,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语文考评共有四组,我在第一组,同组的另外还有市教科所的一位老所长和××中学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我们这一组共考评了41位老师。课题共设计了五个(据老所长讲,这些课题在一月前即对社会发布),课题每半天一个,由上午或下午的第一个讲课人抽签决定。22日上午是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下午是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23日上午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23日下午是考评总结。通过两天的听课,认识了多种类型的语文教师,听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等也有一些随想,略记于此。

一、自强不息的典范

总的情况看,申请的老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在一些示范高中已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也有对语文教学略知皮毛却勇敢申请的尝试者。有二十出头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后生,也有经历坎坷年过半百的老者。其中有几位教师自强不息的精神很感人。来自宣汉的一位老师,1952年出生,做过代课教师,然后读师范,函授大专课程、本科课程,一直到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精神实在可嘉。有如此高的学历、年纪又这么大、又如此自强不息的人,怎会没有高中教师资格,令人疑窦顿生。听了他的课,才有所了解。他上课也说普通话,他的普通话实际上就是标准的达州方言在每一句话的末尾音调或上翘或拉长而已,听起来既别扭又吃力。讲了几分钟,也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实在不敢恭维。讲课实在吃力,我们便叫他停下,在我们尚未发问时,他便大谈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激烈攻击某学校在进教师方面的不正之风。交流无法进行,我们便草草结束了对他的考核。当时,我们真的无话可说,实在不好进行评价。鉴于他的精神可嘉,我们还是让他通过。不过,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不如意,全部归咎于社会;适当进行反恭自省,有时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开江的一位年轻女老师,课上得相当的好,从口音知道她不是本地人。在随后的交流中,她讲了自己的曲折经历。她是大学毕业后,通过公招到开江××学校工作,由于在学校根本不受重视,只是干一些杂活:打扫卫生、接待客人等,于是忍辱负重、发愤学习,后通过考试考到西南师范大学离职进修四年,返回后立即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他的经历使我们感动,我相信: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有所作为。祝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一路走好。

二、教师成长的捷径

讲课的顺序是依照报名的顺序编排的,来自同一个学校的老师讲完后,再是其他地方的人讲。这样就给我们了解一个学校的教师素质、教研情况提供了可能。有几个学校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大竹××中学,近年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比较突出,这与他们重视教研分不开。通过这次考评,我发现他们特别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同层次、同年龄段的教师,比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显得有板有眼: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训练有素。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时,首先提出三个问题:人从何而来,人为何而活,人死后去哪。在排除了一、三两个问题后,只有第二个问题,才具有现实意义,才是每个人不得不回答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罗素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这就给人很充实的感觉,记得一位古人曾这样发问:五百年前谁是我,五百年后我是谁。那情景跟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样引人思索。这位老师在最后与专家组交流时,说的一些话,使我们觉得有同感,他说:我校年轻语文教师多,大家水平都不是很高,但大家很勤奋,都希望通过努力来获得学生的认可,所以教学效果还普遍不错。随后听了该校其他教师的课后,我们相信了他的话。同组的陈所长以近年高考统计数据证实了他的说法。像这样的学校,在随后的听课中还发现了一些。这值得不少所谓的省级、国家级“示范学校”深思,我以为。

三、民主作风的理念

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教学应该实现互动,应该进行平等对话,在课堂上应该体现民主作风。这样课堂才具有生气,老师才有亲和力。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查他的申请表,知道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在讲课时表现出的沉稳和亲和力,令人惊讶。她着妆整洁、得体,身材高挑,眼睛水汪汪的,飘逸的长发,增添了几分妩媚。我这里并不想赞叹她的美丽,在讲课的女教师中,美女不少,但却无甚印象。她之所以能留下印象,主要在于她的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本来这次讲课,只是面对专家讲,课堂无学生。可她的课,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济济一堂,似乎可以听见学生的应答、交流之声。随时面对学生用表情、姿势、语言进行交流,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可有的教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差,记得有一位中年女教师,据她自己讲,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在由于学校需要,开始上高中语文,于是申请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可她是怎么上课的呢,走上讲台一动不动,根本不敢看下面,高高举起一本书,遮住自己整个面部,专家在下面看到的是写满了批注的语文课本的页面,估计是找的一位语文老师的教科书,她拿来当教案使用,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我不禁产生疑问,她上初中语文也这样上吗,这样上能合格吗?像这样上课的老师,还不只一个人,当然只有让他们回去再训练基本功,下次再申请。

四、十四年后的重逢

讲课的最后一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漂亮的女教师,显示出成熟女性的风采。她一进来,就给我一个惊喜,大声说道:“张老师,十多年了,你还是那么年轻,一点没有变”。我挺纳闷:这人是谁,在记忆里搜寻了很久,无果。找来申请表一查,发现来自渠县,估计是自己以前在渠县师范教的学生,只好微微点头表示回应。她上的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由于有师生之谊,对她的课我听得格外认真。客观地讲,她的课在这次听过的课中属于中等水平,教态中规中矩,声音并不悦耳,不但大且略带混浊。讲课结束后,通过交流,知道她是渠师92届学生,当时我上她的《文选和写作》课,她直夸我以前课上得好,给她教益多,比如教古文、写下水作文等。我并未飘飘然,虽然她说得特真诚,我也知道她的言外之音,希望考评能通过。那两位评委特地叫我进行点评,我对她的课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词的上片写秋景的分析,还是比较透彻,板书也较工整。不足的是:对上片整体把握不够,内容显得单薄,诗歌教学的特点体现不太充分。点评后,在她的再三感谢之下,终于结束了这次做专家评课的经历。

五、虚拟的专家头衔

有生以来,有两次做专家的经历,第一次是达州某知名中学申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教育局抽调我参加专家组对该校创建工作进行初评,那次的经历令人难忘的是受到的接待之高,出乎意料:该县主要领导驱车到交界处迎接;考评期间,学校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安排专人陪同;师生对专家组既主动热情又敬而远之;离去时仍然是车队送行至交界处。事后,我认为:这样虽然能够显示全县上下创建的热情,但还是有些虚张声势之感。第二次是本次做考评专家,与上次相比,虽无上次的盛大和隆重,但也仍然感受到老师们对评委的尊重:本是相互交流,或是一些未必是成熟的建议,他们或者进行不必要的解释,或者请求专家谅解;如果感觉自己的课不太理想,就在考评教室外久久不愿离去,或数次返回教室,问询能否通过;或通过熟人再三打招呼,要求通过。其实,专家也是虚拟的头衔,在“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的时代,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真正的专家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因为有了一两次做专家的经历,就忘乎所以,这一点我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在本次考评过程中,同组的两位专家也让我受益匪浅,特级教师刘××,在考评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师素养令我钦佩,他往往从一些细节上如书写、姿势、眼神、读音等对老师进行指导,我以为对一些年轻教师是很有意义的,比要求他们多读专业书籍、多接受现代教学理念等指导更有实际意义。陈所长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在本市声望卓著。他评课注重运用专业术语,也就是所谓的讲“行话”(在点评诗歌教学时显得尤其突出,要求在诗歌分析时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如意象、意境等),注重引导老师从多方面钻研教材,注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养,他那种老前辈循循善诱的精神,令人感动。

面对两天来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表演,真有“沉舟侧畔千帆过”之感;但即使是“沉舟”,或是“漏船”,面对急驶而过的“千帆”,也会有评论指点的冲动、奋起直追的豪情。基于此,对本次听课活动,我若有所悟: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校举足轻重,千万不可忽视,本次申请的教师之多,其他学科难以望其项背,就是明证;灵活驾御教材,用广博的知识内外勾连,使语文课既生动又充实,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加强教研工作,加快培养年轻教师,是不少学校面临的当务之急。

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之一,是汉民族历经数千年而始终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为弘扬汉语优秀的文化传统,光大汉语负载的文化意义,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让我们勉力前行吧。(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中学,张琪,邮编:635000,电话:0818-5312200,0818-5312666)

(作者简介:张 琪,生于1965年7月11日,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达县青年骨干教师。达县"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达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现任四川省达县中学副校长,中共达县中学文科支部书记。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多篇文章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教育报》《语文报》《读写月报》《师范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著有《滋兰树蕙集》)

2006年8月26日

作者邮箱: scsdxzxzq@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