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怀 疑 与 学 问 顾颉刚 学习重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理解论证的层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本课《怀疑与学问》是用并列短语作标题,这种形式的议论文,一般都是议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如我们学过的《想和做》,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难道作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作者用这样的论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必然有他自身的深切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吧! 二、学生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学者先要会疑 开门见山,用两个段引出两句古代学者的名言。为表示写作态度的严谨,破折号后写明作者,这是一种完整的引用格式。 提出论点,充当论据。 2、本文的分论点各是什么?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第六段第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递进关系。 3、论证第一分论点的?(分两层) 第一层论证对于传说,不论信与不信,都要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便相信。举了两个例子,对古代的“三皇五帝”,追问四次;“腐草为萤”追问两次,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有必要。 4、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作学问有什么作用? 事前的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 5、第二层论证了什么内容? 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讲道理,先正面说,后反面说,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有力。 6、怀疑分三步:怀疑——思索——辨别 7、作者如何论证第二分论点的? 道理和实事。 怀疑到创建新学说其过程分为:怀疑、辨论、评判、修正、创新五步。 第二课时 一、理清课文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分论点 二、板书设计: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消极方面)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积极方面) ↓ 对于传说不论信否应思考(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于“书”“学问”要善怀疑辩是非 举例论证 (怀疑之“三步”道理论证) 怀疑到创新之“五步” 三、词语解释: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旧中国时代的墨子善于守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形容一个论点一种说法站不住脚,经不起辨识、反驳。 启迪:开导,启发。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和发展。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句子解释: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在可疑的地方而不产生怀疑,等于没有学。学过了就应该有怀疑。 四、布置作业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