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治(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治 学生思想行为的“游离”现象及对策 一、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类型 所谓行为表现的游离,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现象,兹将这种不良行为现象的类型列举如下: 1.言行游离 许多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他说了,但做不到,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去做。尤其是一些高年级学生,对于许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政治思想要求,他们是不难理解的,因而他们的言谈或书面议论,可以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准,可是在实际中他们却不能付诸行动。 2.情境游离 即有人在场和一个人独处时、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等不同的情境中,行为表现发生脱节游离。一些学生在不同的处境和场合中有着不同的行为。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3.“他德”和“我德”游离 所谓“他德”,就是对待别人的道德准则,“我德”即是对待自己的道德准则。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把他们学到的一些道德准则拿来对待别人,他能用道德知识、行为准则正确地评价他人他事,指出、批评其不道德的行为;而恰恰与此同时,他又可以心安理得地容忍自己在同样事情上的过失。 4.“角色”游离 一般说来,成功的德育在其效果上要求受教育者的行为不因他充任的不同角色而发生游离。但当前不少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却明显存在角色游离的现象。一个学生在校是个三好学生,在家可以是个“小霸王”;当班干部时能勤奋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而成为一名普通学生时却另有一番表现。 二、矫治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的措施 归纳起来,思想行为表现的游离现象,是思想行为表现不能反映思想行为实际面貌(或思想行为实际面貌在思想表现中发生“失真”)的状态,它既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在不同情境时的表现形式所发生的矛盾或偏差,又是他内在思想品德结构,在不同层次上呈现的某种不一致性。毋庸置疑,上述思想行为表现游离的种种类型,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形式主义赖以长期衍生的主观基础,也是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信誉和效果的严重障碍。长期以来,它在学生思想行为的形成过程中,造成了一种实际困难。 思想行为游离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追求思想教育的深层效应 “触而不动”、“深而不入”的德育过程不仅可能成为无效劳动,而且还会造成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的游离。因此,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从全学年德育任务的整体规划,到第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应该努力改变长期以来德育目标只提表面要求、只看表现行动、只图表面效果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要在其指导思想上立足于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道德信念,这样才能激发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充分的教育强度,使德育内容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深层结构中落脚、生根和发展。 2.促使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 受教育者既是德育过程的客体,又是德育中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的思想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言不由衷的品德表现游离现象。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改变长期以来那种教师强制、学生被动的状况,必须从德育的要求上明确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任务。学校德育应该把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以应有的地位,并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对德育内容的自觉内化。 3.加强基础品德的系统教育 人们常常讨论所谓“大德”和“小德”的关系问题,这首先就是各种品德在其形成、存在、发展上的基础和建筑的关系,即一些品德是另一些品德的基础,若放弃这个基础,另一些品德也就不能在个体身上构建起来。换言之,客观存在一些基本的品质,它们是另一些优良品质存在的先决条件和发展的必然前提。为此,在德育的内容上,我们应该从德育工作的整体目标着眼,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具体设置、加强基础品德的系统教育,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逐步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4.提倡系列化、全方位、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 提倡德育的系列化,就是说不应采取零敲碎打、浅尝辄止或赶时髦的工作方式,而应讲求德育工作的科学程序,兼顾行、知、情、信各个思想品德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周密设计。 这首先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现在的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系统,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思想问题。有两种方法特别有效。第一,利用学生的“周记”来进行个别思想教育。学生的“周记”是思想教育源原不断的素材源泉,这对确定教育题材,保证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十分有利。周记的评语,是一种最切实际的个别德育工作,教育的要求和意图写在学生的周记本上,学生便分外重视,且能多次见面。事实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也渴望这种教育反馈。在师生的“周记交往”关系良好地建立起来后,学生就会重视它,自觉认真去写它,坚持长时间地记“周记”,能成为学生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因此,中学教育可提倡“周记教育”形式。第二,利用“恳谈”(师生间诚恳的谈话)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方式也有它的突出优点: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走向闭锁,他们的思想越来越带有内隐、曲折和文饰的性质,师生恳谈可以为开启这一闭锁性提供有效的钥匙。恳谈的内容广泛,可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方式灵活,不受拘束,这就为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师生恳谈能达到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扩大师生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效果。 5.尽快实现品德评价的科学化 必须尽快制订一套符合科学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标准。这套评价标准应该不仅可以使教师听到、看到学生的言行,而且能够观察学生的感情变化以及在道德标准要求下的自我教育状况,能够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发挥正确的检测、评价等反馈作用。这同样是克服、矫治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游离现象所迫切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