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和隐逸的《瓦尔登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新华网 ( 2005-04-21 17:02:26 ) 世界博览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已有150多年,书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最好的隐居指南。

“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梭罗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1845年7月4日,也就是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英国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带领“阴阳界”号(Erebus)和“恐怖”号(Terror)从伦敦启程,探索穿过北极直达美洲的航线一个半月以后,梭罗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家,前往瓦尔登湖,并在湖畔的树林中住了下来,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当时梭罗不到28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教师。那段教书生活称不上如意,但却锻炼了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技巧。他没多少钱,却有很多朋友,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当数亦师亦友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瓦尔登湖附近是爱默生拥有的私人土地,梭罗在这里用二手木材建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开始了他在湖畔林中的生活。

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独立生活、也可以说是原始DIY(Do It Yourself的简写,意为凡事皆可自己动手的生活态度)的实验: 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他写道:“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有许多收获。”

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第一年,梭罗开垦了一公顷的广阔土地,种土豆、玉米、豌豆还有萝卜,种的最多的还是豆子,吃不掉的就拿去卖。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单调生活相反,梭罗常常进城,也经常邀请朋友到他的小屋中参观做客,他甚至还举办过一次大型野餐会以倡导废奴运动。但大多数时候他都伏案读书,笔耕不辍。基于他两周半的卡塔丁山(缅因州最高峰)之行以及他在隐居之前拒交人头税而被捕的经历,梭罗写了两篇文章:《卡塔丁山》和《论公民的不服从》。他还写下了《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一书。

《瓦尔登湖》随后出版,这本书记录了梭罗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生活,是美国所有必读书籍推荐名录上不可缺少的经典书目。但是在现今这个充斥着手机、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时代,人们不禁质疑:梭罗的独立生活实践对现代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人到中年,方始领悟《瓦尔登湖》

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时我才15岁。书中的内容与我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与我买辆二手车、交个漂亮女朋友的梦想也完全不搭边,而且语句读起来也丝毫不轻松。里面的用词不像“大多数人活在从容的绝望中”这样一目了然;有些句子矛头直指读者,例如:“显然,很多人的生活平庸而卑微”,让人看了心生怒气。在第三页上看到这句子时,我便停止了阅读下去的尝试。

这个挫折并没有让我对文学和哲学敬而远之,也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位教师。在此之后,我不求甚解并肤浅地讲授了15年有关梭罗的课程,学生们也没有一个能提出让我挠头的问题。

真正领略梭罗魅力的时候,我已步入不惑之年。这都源于某天我读了《漫步》一文,文章讲述了梭罗观看全景画(电影的一种早期形式,一幅长卷帆布画围在轴上缓缓旋转,台下的观众可以依次欣赏)的事情,一幅画的是莱茵河以及岸上高大宏伟的城堡,另一幅画的是密西西比河。对于那幅朴实无华的密西西比河风景画,他评论道:“这是另一种莱茵河,城堡的地基还没修建,也不见跨河而过的座座名桥。尽管并非中世纪,但我的的确确从中感受到了中世纪英雄时代的气息。因为,现代的英雄就存在于平凡而简单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之中。”

尽管在课堂上我曾数次讲授这篇文章,但这是我第一次把它当作哲理而并非一篇普通的课文来看待。梭罗震惊地发现他所生活的19世纪40、50年代,事实上如同中世纪般波澜壮阔,同样地,合上书本,我也惊觉自己正身处与梭罗生活的年代如此类似的环境当中。

《瓦尔登湖》全书与这篇文章一样教导人们自力更生,因为它敦促人们活出真我、勇敢地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信仰。当我建立起与梭罗直达内心的交流通途之后,谜一般的梭罗、隐逸的《瓦尔登湖》、关乎爱默生的掌故以及曾经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美国乡村生活,统统在我眼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无比博爱、生动、幽默的伟大作家。

梭罗是一位情感细腻的作家,他曾说自己有“事事留心的习惯”,这个习惯使他所有的感觉器官疲惫不堪,其热烈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相同的事物,一些人总是比另一些人领悟得更多。在《春》一章中,梭罗写道:“一场柔雨过后,青青小草变得影影绰绰,平添几分绿意。”

梭罗的哲学与成就

梭罗的成就之一是其敏锐的洞察力赋予每项事物以“各体的意图”。他每天漫步四个小时以保持精神饱满,每天用四个小时阅读和写作。他读维吉尔、歌德、林奈和达尔文等人的著作,也阅读各种游记、经典名著,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他涉猎的书籍包罗万象。曾有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爱书如痴,利用所有闲暇时间读书,或者让别人读给他听,即使在洗澡时也不例外。而梭罗和老普林尼别无二致,所有的书他都来者不拒,读起来也是各得其乐。

在他所有的著作里,特别是《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锻造出一种精致的生活理念,但这与野外粗犷的生活并不矛盾。他的生活哲学是:人不是为了国家而活,不是为了天神或社会而活,也不是为了指导现代生活的历史而活;人是为了其本性、为了人本身而活的。但这并不能与自私混为一谈。这并非终点,而是一种省察生活的起点。梭罗哲学思想中社会性的一面在他的湖边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访客》一章中,他写道:“在林中生活时接待的访客比平生任何时候都多。”

与爱默生及其他超越论者一样,梭罗第二个伟大成就是:将超越论运动的社会要求明朗化:如果我希望得到自由,所有人都一定愿意获得自由,没有人应被剥夺自由。非裔美国作家、废奴运动领导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解释说:“天底下任何一个人如果身为奴隶,都会认为奴隶制是错误的。”

作为激进派的一员,梭罗竭尽全力反对奴隶制。他四处演讲、组织集会,并且通过“地下铁路”运动帮助黑奴逃离美国。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一书中,他用满怀激情的文字表达出个人的立场。

《瓦尔登湖》中同样充满了对社会、经济的敏锐分析。例如:“我无法相信工厂竟是人类获得衣服的最佳产地......生产的目的不是让人穿出美丽、展现自我,而是让工厂赚钱。”

梭罗第三个伟大成就是首先提出了美国的保守主义道德规范。他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蕴藏在野性中。”他所指的世界也包括人类文明。在《瓦尔登湖》中他这样写道:“离开原始的森林和草地,我们的乡村生活将停滞不前。我们需要荒野的滋养。”

梭罗的思想指引了圣雄甘地

《瓦尔登湖》1854年8月9日出版,得到的大多是正面评价,销售量也不断地小幅上涨。出版后的15年内,几乎每年都能卖出300册。自然主义者、诗人、哲学爱好者是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群,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它的销量曾稍稍下降,之后便节节攀升,这种势头到21世纪都不曾改变。

《瓦尔登湖》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因为关于很多细节的思考,梭罗仍是正确的。此类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人们应该小心那些必须穿新衣服的职业;人的富有程度与他可以毫无顾忌舍弃的事物成正比;清晨使人想起英雄的时代;真正的宇宙远比人们想象的广袤;天堂在人头顶亦在人脚下;太阳乃一颗星辰。”

即使在出版150多年后的今天,《瓦尔登湖》仍不失为一本教导人愉快而简单生活的实用手册。它展现给读者一种道德和思想层面上的生活,这种生活始于个人自律,止于对下一代的公共社会承诺。

甘地吸收了这种思想并赋之以绝佳的精华和动力。在《印度法则》中,甘地写道:“印度法则即自律和自控......如果人意识到服从不公正的法律便是践踏尊严,那么就没有什么专政可以将人奴役了。”因此,梭罗也被认为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始祖。

勇敢体验生活的向导

《瓦尔登湖》的精髓是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解放,这是任何自由的起点。梭罗1847年离开瓦尔登湖,他说自己有“更多的生活要去体验”。之后他与爱默生一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缅因州。

在阅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梭罗发现自己很多见解与书中论点相符。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打算编写一本《康科德生物志》,记录康科德附近所有的自然生物,描述一个微观的自然界体系,但这本书最终未能完成。1860年的一天,梭罗外出记录新近砍伐的树木年轮时患了感冒,后转为支气管炎,转而恶化为肺结核。梭罗于1862年5月6日病逝,正值美国内战愈演愈烈之时,终年44岁。

富兰克林爵士并没有探寻到西北的新航道,也没有再回到英国。他的妻子一次又一次地派出探险队寻找他。“富兰克林爵士是不是世界上惟一的失踪者,因此他的妻子才这样焦急地找寻他呢?”梭罗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这样发问。随后他写下了对人们的最后一点忠告:“让你自己成为芒戈·帕克、刘易斯、克拉克和弗罗比舍这样伟大的探险家吧!去探寻生命中的河流和海洋!去探寻生命中更高的纬度!”这是一项艰难的使命,1854年时如此,现在亦是如此。而梭罗和他的著作则是这一过程中最好的向导。 (王淑霞 编译)(责任编辑 李强)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