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专业成长经历(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34)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经历 •杨清健• 要说我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是在中学教材大改版以后。中学教材大改版以后,中学的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的大语文,而这大语文主要是文学(除少数科技文、社科文外)。我是非常热爱文学创作的,高中毕业后,我就壮着胆子摸索着从事小说、散文的创作;读大学前,我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闪念》,当时在县里和文学爱好者当中小有名气。工作五年后,在我的中学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高考。所以,我是带着文学创作当作家的梦想考入大学中文系深造的。大学期间,我就在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过一些小说、散文,我因此毕业分配加分,成绩排在了班上的前列。 大学毕业后,我不经意当了一名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工作岗位上都没有进入教师的角色;我把自己的所有生活(包括工作)都当成是为当作家而体验生活,为当作家而作准备。果不其然,我的文学创作不断地有所收获,我又陆续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其中发表在1987年第10期《星火》文学杂志上的小说《匿名电话》,更名《苦恼的吻合》后被选入中国第一部《大学生小说选》(李春林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作家郭枫主编“全国中青年精短散文征文选萃系列丛书”,向全国青年作者应征散文(应征作者要求散文在市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过)。我的散文《耶溪风光》《我化了你 你化了我》《一个大学生的自责》《嘴巴人和耳朵人》分别被选入散文集《碧野情思》《芳草地》《寸心集》和《地火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专门为应征作者出版了传记,我的姓名和生平也被载入册。此后,我的一些小说、散文相应获奖并选入《永存的报春花》等小说散文集里,另外也参与编写了《企业•人•精神素质》(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我虽然热爱文学创作,但并不是说对教师这一行我干得不起劲。相反,我很起劲,并且倾注了极大的热情。1991年,我在校长的支持下,由我个人研究实验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写出论文《跟步教学制》。 1992年江西省第五届中专语文年会上我宣读了这篇论文,在年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老师们争先恐后将我的论文一抢而空,最后不够分,部分老师“逼”我回校再带些论文分给他们。同年,在第四届华东区语文年会上,我的这篇论文获得二等奖;在全国物资中专年会上又获得二等奖。教学之余,我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在《全国中专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写作论文《是“讲阅为了写作”还是“为了写作而讲阅”》。在中专教育的同时,我还从事上级交给我的电大教育管理工作。不久,我撰写出电大教育论文《浅谈建立广播电视大学的“三聚会”制度》,本文亦被收入《电大教育论文集》内。与此同时,又发表了教育心理论文《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第三思潮》、教育美学论文《浅谈形象思维的美学意义》和散文《惠与美之琐谈》等教育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几十余篇。 1998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到南昌来招聘教师,我应聘前往东莞教书。从此我先后在东莞技工学校、顺德华侨中学和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任教,至此2001年回到南昌。这时也正值中学教材处于新旧交替之际,我从中专性质的学校转为从事中学教学,这是我一生当中的一个明智之举,从而也更适合发挥我的文学潜力,更易实现我的文学和教学的毕生梦想。尽管我明白,在攀登理想目标的前程 中会荆棘坎坷,有来自工作和社会的障碍,但我还积极而乐观地去迎接来自各方形形色色的挑战。处于教学掌控的转轨之际,我积极摸索、学习和掌握中学教学规律,虚心求教。毕竟,中专教育和中学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又没有高考的压力,在课堂讲课时容易流于随意,久而久之就会落入以教师为中心,不顾学生感受的弊端。时间一长,就会养成“豪放有余而拘谨奇缺”的作风。这样对高考的应试教育是不利的。然而,中专教育和中学教育有很多相同之处,很快我就掌握了中学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学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广东省教育设备先进的条件:我在一个星期就基本掌握了五笔打字技术,不久我又掌握了Office、Wps、Powerpoint、Outlook Express、Flash、Word等多种办公和教学软件的应用,掌握了电脑教学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2000年在中山大学附中的教学观摩中,我利用电脑教学,教学中有诗有画有音乐,整个教学过程被广东省电视台录制。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与此同时,同学们对我本人也产生了兴趣。2000年的教师节,同学们给我送来了许多礼物:有的同学给我送来了他自己亲笔书写的书法字帖,配以国画,真是精彩致极,上书“献给亲爱的杨老师”;有一同学,赠给我一个长方形的褐色小木匣,木匣上手书“敬佩的语文老师——祝您: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游上上 赠”;有同学赠给我一台微型电扇,放在办公桌上正好吹遍我的整个“老脸”;有同学送我一台感应台灯,这里有一个我的笑话:一天夜里我睡不着,我合衣起床,有兴摆弄起小台灯来。那时我土得掉渣,不懂感应灯如何使用。我把小台灯的包装盒拆开,将台灯组装起来,但整了半天找不到开关。我试着插上电源,一不小心台灯亮了。我心想,“我开关都没有找到,灯如何自己亮了,是不是我触到了开关”我加紧找开关,片刻,台灯自己又灭了,我心想“有鬼,我还没有找到开关它怎么又灭了”。我忐忑不安,学生莫不是恶作剧,若“电”我一下可了不得。正当我左思右想期间,台灯亮亮灭灭,让我吃惊不小。最后才发现,只要我触摸一下台灯上的金属部分,台灯就会亮,再触摸一下,台灯便灭了。也有不少同学送鲜花给我,让我房间里溢满了馨香花味,心里好不畅快! 2000年,我通过对中学教育的研究和高考的方向预测,我在《广州日报》上发表了《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一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命题改革: 1、制定《考试说明》,明确了高考语文学科的内容、能力要求和题型比例具有良好的导向。 2、调整了试卷内容和结构,考查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得到体现,试卷的结构进一步合理。 3、调整主客观题的比例,增加简答题,减少选择题。 随后我又在《广州日报》上发表了《兴趣教学》和《教改教学思想点滴》两篇论文。就这样,我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教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受益匪浅。 2001年上半年,由于调广东没有成功,我回到了南昌。秋季,我应聘在少春中学教书,并担任了高一(1)班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一职。我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对高一年级加强管理,年级工作做得很出色,高一年级五个班主任配合得很好,在全校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再说,少春中学校级管理几乎等于零的水平,我为此提出过不少合理化建议,部分被采纳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少春中学不少学生是没有上重点线的,高一(1)班是重点班纪律还好,我教的另一个高一(2)班却是上课纪律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两个班进行了心理启迪课的训练。上课开始,全班同学起立,闭上眼睛;我先严肃地大声地说着引导性的独白。 接着播放世界名曲联奏,在忽而舒缓悦耳,忽而紧张急烈的音乐声中,伴随我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导语,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到一个圣洁的庄严的氛围,使同学们感到来到这个世界的不易更活着的不易,要好好珍惜生命和热爱父母;一下子又把同学们领进了一个因不好好学习而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多少父母为了儿女而辛辛苦苦一辈子的辛酸场面,使同学们深感内疚而对不起父母。这样一节课下来,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我没有料到效果如此之好。事后,高一(2)班班主任在检查同学的学习周记发现了这样的内容:“我从来都没有上过这样的课,让我感到心灵的震撼,使思想茅塞顿开,似乎所有的良知一涌而来。我有从没有过的感动,从没有过的自学,我发誓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报答社会。” 2002年冬季,我应聘来到南昌实验中学,担任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同时继续兼任少春中学的高二语文教学。这时我接受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魔方号”编写组交给我的编写《高一〈语文〉同步训练》教材的编写任务。此书上下册于2003年8月正式出版。 我通过自己文学创作的体会,通过自己学习语言经验的积累,知道如何使一个人的想像力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语言词汇在短期内迅速丰富。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并辅之以有效的督促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学生要提高作文,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是不行的;然而现在的学生哪有时间阅读,尤其是高三的学生谁又有时间安得下心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我规定学生每周摘抄500字以上的精彩文段和哲理片语,并注明出处。如此说来,学生要做500字以上的摘抄,至少要在1000字的阅读量上才能办到,而且是精彩的语段。每周一老师检查批改,没做的加倍补做。关键是学生照我这个办法,一段时间下来,大多数同学会对阅读摘抄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摘录的都最精彩的东西。学生在阅读摘抄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个量可能远远超过同时间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量,并且在阅读摘抄的过程中有诸多的认识和感悟,这恐怕也是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词汇量自然会增多,想像力自然会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上可以在课堂外解决。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他的儿子在向他请教如何作诗时,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古今写作道理,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是同源同理呀! 转眼到了2004年,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正紧张地进行着。这时我撰写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预测分析》一文;并同时开始着手编写我创立的《阅读感悟作文法》一书的编写。一个月后,我写出了样书,呈交给了出版社。与此同时,同学们对我的样书大感兴趣,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向印刷厂承印了1000册。不久,样书出来后,很多同学都前来购买,不少老师和学生对这本样书反响热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高考作文的话题材料导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话题材料导语如何抽出“话题”,如何理解话题材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中之重,也必须首先要过的第一关;否则,就是材料再丰富,文笔再好,也会“离题万里”。 于是,我撰写了《作文审题的“元素比喻法”》一文,并制作成课件,成功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此文后来在2004年第3—4月号《读写月报》上发表。 2004年的高考来临,高考完后的第二天,我从学校拿来了高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我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题目的解答有错。一是第2小题的字形题,有两题都是正确的,而答案却只有一个正确。另一题是第14小题,这是一道文言文题,题干和答案,对“娣”和“小姑子”概念错误,因而翻译有误。对此,我连续拨了7个电话才联系上了国家考试中心,与中心主任张健明对上了话。 他记下两道习题和我的单位、姓名,安排中心专家核对,先后两次回电证实我的正确,并向全国各高招办发出紧急函。 2004年9月我来到南昌三中,担任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三中的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敬老师;校领导和中层领导都有敬业精神,我相信自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更会“教学相长”,我的教学水平一定更会上若干个台阶,将来更会取得好的成绩。 十几年来,我教书育人,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热情高,教学技术精益求精,工作责任性强,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领域,有刻苦钻研业务、锐意创新的精神。教学当中,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做人的道理,传授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做人•学习•事业”的辩证关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明白一个人只有不断克服困难,战胜痛苦,才能走向辉煌! 从教十余年,配合教研活动,教学之余,笔耕不辍,至今巳发表论文、小说、散文和学习札记一百余篇,日记写有五十余册,做读书笔记近二十册,一百万余字,藏书近万册,制作课件十几则。当然,点点滴滴,平平凡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自己达成的目标还远,离人民的要求更远,我决心不断努力,生命不息,耕耘不止。 2005年09月11日•南昌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