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贵在导——浅谈语文课堂的活跃(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李吉勇 

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职责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教育模式。传统的、机械的、只求灌输不重引导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当今的时代,呼唤的是语文本位的回归,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因此,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语文课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能回避的话题。笔者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为此也思考颇多,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同仁参考。

一、发挥“读”的功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机会。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不给学生读的时间,一味的滔滔不绝的讲,其结果是学生一问三不知。试想,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意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读”,只有读得真,才能了解得透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出了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了适合学生的“读”的方式。采取了“初读——引读——美读”的作法。

1、初读。

初读主要是解决学生朗读中的障碍以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采取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个别读的方式进行。

2、引读

引读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情境。因此,这一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在设计时特别的在意。一般来讲,这一部分我重在引导,采取提问阅读的方式进行。即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养成在读中思、在思中读的习惯。

3、美读

美读环节在于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加深印象。我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体会课文的节奏美、情境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升华,加深领悟和理解。

二、创设问题,质疑问难

有位学者说得好:“只有善于提问的人,才是有所作为的人”。学生只要能自己提出问题,这就是一种好的苗头。然而,我们有很多老师,害怕学生的提问,认为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是一件扫面子的事,以致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有的老师甚至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允许学生发问。这样的思想是极端落后和错误的。我在课堂上尽力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这方面,本人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课前提问

在每预习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就课文中的内容或者作者至少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我在每次课前作检查,并高度重视学生的提问,适时地进行解答。

2、课中提问

课中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他们对课文内容最好的反馈,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格外珍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处理好学生的质疑发难。

3、课后提问

我让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不要学了就丢了,注意进行巩固和加深。因此,课后提问是我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我把学生的提问归纳、分析,并作进一步引导。

三、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都能动起来,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就需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各抒己见的平台。因此,怎样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我主要采取下列作法:

1、分组讨论

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6人或8人一组,然后引导他们对课堂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每组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由他代表本组做出总结性的发言。当然,我还随机安排内容进行讨论。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集体交流

学生只有通过在集体中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我坚持做到尊重大部分学生,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授之以渔”贵在导。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照顾到其它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找到适合于学生的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中学 

邮政编码:563000  电话:13639235137

作者邮箱: lijiyong_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