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把开启思想大门的钥匙(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静,一把开启思想大门的钥匙 ----写在高一语文第一册散文单元教后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是散文单元,选取的都是中外散文中的优秀篇章,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还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这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缘事说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静”。荷塘的幽静,小屋的恬静,地坛的宁静,夜花的清净,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组别致的静态美。 《荷塘月色》的景物是清雅幽静的,虽然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他笔下的景物却如清风送来的荷香一样清新舒畅,又像密密荷叶一样醇酽醉人。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那片“荷香月色”之中。“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陶醉在这“荷香月色”之中。作者行文如流水般地写到了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微微的轻风,缕缕的清香,还有那清冷的月光,薄薄的轻雾, 淡云之中的满月,参差斑驳的黑影。轻柔的笔触之下,出现了一个朦胧的仙境。读着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于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那亭亭的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朦胧,薄雾缭绕,清雅幽静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小屋是独立的、恬静的。在文中作者用唯美的文字和唯美的情思为我们营造了一处精美绝伦的艺术圣境。不仅给人以伸手可及,心旷神怡的美的享受,还让人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学的启迪。作者说:“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小屋“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生活在小屋里,四季有鲜花相伴,每天与云霞为友。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又是幸福的终点。作者在这安静的环境中独自欣享着那份浪漫的宁谧。“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使山上少了几分单纯,添了几抹亮丽。山、树、屋的和谐,人与自然的融洽。它又何尝不是作者为之梦牵魂系的一方心灵的净土,一隅精神的天堂。 如果说前两篇文章突出的是感性的描述,那么后两篇则更侧重于理性的领悟。宁静的地坛造就了宁静的史铁生,盛放的海棠花成全了半夜醒来顿悟的川端康成。 地坛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宁静地存留在这“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荒芜但并不衰败”。而史铁生的苦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人生最狂妄的年纪时,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这时,他遇到了历经沧桑在那等他等了四百多年的宁静的地坛。是宁静的地坛使绝望而狂躁的作者归于宁静。他从此心如止水,宠辱不惊,表现出了一种极其敏感极其温厚,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宁静心态。正是这种心态,才使他感悟了生命的真谛,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日本作者川端康成一直希图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静观”,达到某种彻悟,达成一种澄怀静心,物心合致的禅静,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他在一个极其寂静近乎无声的凌晨四点醒来,发现了盛放的海棠花未眠,在这个沉静的夜晚,他顿悟了,“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自然美和艺术美是可以融合,相得益彰的。作者夜观海棠,冬游岚山,在这种独处的环境中,静观景物,才真正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静是一种体会,更是一种境界。苏轼说:“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合,心以静充,志与静宁,虚以静明。”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行走于幽静的荷塘,徜徉于宁静的地坛,才能去领略、思考和感悟。前人论文曾有“会心”一说,其实强调的就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产生共鸣。读这四篇文章,就好像在静静地聆听四位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讲述其人生旅途的见闻感受。似平凡而深刻,似平淡而隽永,使我们心动神摇,忘我忘情。进入到一种极美妙的“静”的境界。 作 者:李和俊 族 别:汉 性 别:男 联系方式: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邮 编:832200 单位地址: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电 话:(0994)6653012 E-mail:xjmnsyzlhj@126.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