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三元互动”(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西省宜黄县安石中学 谢进平

在当今时代下,语文学习再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意义建构过程,师生之间,人与课本之间再也不是支配与被支配,学与被学,阅读与被阅读之间的关系。而应该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本则是在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同时又指导他们如何去生活,真正做到知识变为力量,新课标这种全新理念给我语文教学“三元互动”实验注入新的动力,为我的大胆的教改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所谓“三元互动”是指学生为教学中的一元,教师为教学中的一元,课本与作者作为教学中的另一元,在教学中这三者之间互为一体,从而建立学生—教师—作者与课文,相互交融的信息输入,建立了学生、教师、作者三向的情感交流通道、资源共享、多向的创新提高途径,评估和激励措施,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的新机制新教学理论。这一教学过程是三向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是真正(唯一式正确的答案)的化身,这三者都有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

既然“与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运用“三元互动”机制,正是体现这一核心,这就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乃至个人的常识、修养、品性、知识、师德、教学态度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大语文观的要求,学生应主动搜集,积极进行开拓性思考试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诸方面有新的体现以呼应教师的革新。也助于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这样可以让三者之间产生互动,特别是师生双向互动,互相鼓励,相互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三元互动”在具体教学中应把握如下环节:

导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责令我们的学生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基本没有形成个体价值观。而我们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丰富的经验,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没有现成经验,但问题一旦呈现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丰富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这一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注意导课的质量,从而诱发联想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此环节上要注意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去学习,教师在导课时所传输的信息,授予的知识,要有规律性,授予获得知识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把生活经验,还有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去处理转换知识,这也就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进入课本——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

学生具有情意性,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待等,从此我们就可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在这些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探究的可能性,才有发现的机会,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的认识结构积极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原有的认识结构改革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去作为引导者,使学生与课本,学生与作者相互交融、交流,达到一个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让学生去探究作者的内心,去替代作者的写作。这一互动正如“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样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再尝试”这样一种往复过程习得的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当其目的实现时就会感到满意,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习有关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这过程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终生不忘,“做中学”的做,就是学生互动为作者,参与写作、设疑,从而获得知识。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从此意义上说读者是构成作品的要素之一,并且读者意识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反之读者阅读作品时应要归位到作者位置,我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作者与学生产生为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心灵的互动,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内心,以及对自我的尝试的评价、检验,满足成功欲,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你的文本,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真正进入自我创作过程,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由于课文内容激活了学生认识课文中已存在的“相似块”的信息,因而不可能不做出反应,形成了主客体之间的结构差,这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疑难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茫然,由被动转为主动,带着对课文的不内理解进行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共同探究,这一探究、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多维的互动关系,在这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能相机指导拨正,如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令其智慧火花在互相撞击,令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而又深入,最终让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一起来共同讨论,并且纠正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强化“同化”的问题,使之完善和健全。这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思想,情感的实践体认活化教材,让学生设身处地激活学生情感和思维,联系生活引发感想,使学生真正的对课文同化。

课外延伸——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只是一个主要形式,但只是一个有限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应教给学生的方法、技能、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各方面的潜力,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这一核心的支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感,这三者只是短短课堂是远不够的,这就要在课外去培养学生这三维度,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邮箱: xjp228@126.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