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化诗入文的几种方法                       

湖北省应城二中 李俊明   

诗歌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璀璨的明珠。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更是编入了大量诗词。这些丰富的文学知识,我们又为何不摄取点滴,行之于自己的笔下,汇成汩汩流淌的作文之源呢?把诗歌与作文联系起来,一来可以广泛积累写作的素材,打开作文的思路,借鉴诗歌的写作方法。二来可以丰富作文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作文时化诗入文:

      一、直接引用或化用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切合话题,诗句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如这些标题就很好:  《天地一沙鸥》,《落红不是无情物》,  《孔雀东南飞》(2002年江苏满分作文),  《爱莲说》(2003年满分作文),  《感时花溅泪》(2003年湖北满分作文)《生命“诚”可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

      二、直接引用或化用诗句,以印证、补充、对照自己的本意,表达主旨,抒发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诗句表情达意,能够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999年高考作文)又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讲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因角度、地点等条件的不同,人们会得出别样的结论和看法。(2000年高考作文)

      又如:我国诗人有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王维诗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苏轼的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2003年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以诗词中诗人对月的不同态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再如化用诗句的情况:  “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  (仿《登幽州台歌》)  “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  (仿《清明》)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还如: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  “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些诗句都用得恰到好处。

     三、利用与诗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或诗词故事进行故事新编,紧扣话题,突现主题

     2003年高考安徽优秀作文《我是真的懂你》,作者以梦游者的身份,跨越时空域限分别“拜会”了徘徊在长江边的李白和徘徊在汨罗江畔的屈原,他们均因君主听信小人谗言遭到遗弃和疏远,而投江自尽。最后作者总结点题: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甘肃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全篇用文言文写就,化用诗人屈原的故事,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同时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引进文章,生动感人。2004年重庆考生的《独上高楼》借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位诗人抛开世俗的期望,  “独上高楼”,  “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守护了历史的期许”。一唱三叹,寓哲理于其中。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也写得非常出色,还有福建的《风雨任平生》、《苏轼的赤壁》,江西的《桃花源祭》等等。

     四、直接化用诗歌的意境构思谋篇

     2002年江苏满分作文《小重山后的选择》,以岳飞的第一人称视角,紧扣小重山的意境,写出了岳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是进兵还是退兵的时候所作出的选择,表现了岳飞的爱国情感。  《东坡的选择》(2002年江苏)作者借苏东坡《前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进入诗人的心灵深处探幽览胜,把他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贵州考生《陶潜的选择》更是如此。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用诗歌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等。

   总之,只有广泛汲取诗词艺术的营养,努力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我们才能很好的化诗入文,巧借他山之石,丰富作文的文化底蕴。

例文: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一蓑烟雨任平生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顔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翻开史册,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终饿死南山,人皆称其节义,我独见其固执顽冥,不知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咳血,知子归啼血,终于郁闷而终……他们的事例,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适,战胜痛苦,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

往事越千年,你我已无法去改变,而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而表现出的坦然亦值得慰藉心灵。那扇着扇子赶着蚊蝇的小贩与同行的调侃,那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的送给顾客的问候与微笑,那清晨骑着自行车送牛奶的人口中传出的有力的哨声……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温暖,他们的生活中有着多少的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但是他们依然匆匆,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朋友,不要让挫折蒙蔽双眼,不要让痛苦充塞心灵,“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你我共勉。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