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言风语情义长——唐代两首咏风诗赏读(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关于诗人与诗歌,西方流传这样一句谚语:“诗人在对自己说话,却被他人偷听去了。”意思是说诗歌抒情写意贴近性情,直逼心灵,具有不为人知,也无由达解的特点;我读唐代诗人王勃和李益的咏风诗,脑海里马上蹦出一句话来:“风儿在对自己说话,却被诗人听见了。”的确,王勃和李益都是“偷听”风言风语的高手。天地生风,心海涨潮。他们不但张耳细听,静观默察,而且凝神沉思,浮想联翩,用生花妙笔描绘出一篇篇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诗章来。其中,王勃的《咏风》,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就是传诵千古的代表作。 有情有义王勃风 王勃的《咏风》诗是这样写的:“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秋风有声,王勃爱听,秋风无形,王勃乐看,从早到晚整整一天,诗人都沐浴在习习清风之中,目悦耳娱,神清气爽。早晨,初秋的炎热未消,隔夜的浊气未散,阵阵清风萧萧而生,扑面而来,沁人心肺。她吹进山林沟壑,驱散污浊燥热,使本已阴翳清凉的世界变得更加清爽迷人;她直入山谷,驱烟散雾,使给山涧人家送去清新;她卷过山岭,逼退流岚,使山岭人家重见光明。傍晚,日落西山,万籁俱寂,她又不辞辛劳,吹动万山松涛,奏响美妙乐章,让人在清凉中入眠,在歌声中梦想。她时不分早晚,地不管高低,人不论贵贱,铺天盖地,飒飒而来,普济众生,滋润万物。有时她象润物无声的春雨,有时又似映照娇花的秋波,行于当行,止于所止,来无影,去无踪,不求闻达,不求回报。她用包容万象的大度胸怀去过滤天地间的清浊炎凉,她用博大无私的仁爱心肠去宽慰人世间的艰辛悲苦。她是无形无状的风,又是有情有义的人;她是无声无息的花,又是有声有色的画;她是无色无味的天地之气,又是无私无畏的人生正气。王勃咏风,笔笔绘景,字字含情,以风喻人,托风言志,风之不舍昼夜、天私奉献,实为人生风范的生动写照。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笔投怀,慕宗悫之长风。”在《咏风》诗中则是借风咏怀,抒发他的“青云之志”和经世之才。当然,此风一吹,也吹得我们心明眼亮:人活一世,不也正需要具有如此通透纯明,博大无私的秋风精神吗? 如梦如幻李益情 和王勃风的人生风格、精神气度不同,李益的咏风诗《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则是另外一种情调,诗歌是这样写的:“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中跃然纸上的形象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诗人闻风惊心,望风怀想,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诗歌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响声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轻车熟路,诗人一下子觉得好像是自己的老朋友无声无息突然来访。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朋友不至。不觉时已入夜,寒霜凝露。微风掠过竹丛,枝枝叶叶,露珠滴落,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浸润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寂寞的思念!可惜风儿太小,不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义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而来,我定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该有多好啊!全诗拟人绘风,寓情于风,说风开门动竹,滴露沾苔,是实写;悬想故人轻手轻脚,随风而至,探访老友,倾诉心音,是虚写:一实一虚,迷离恍惚,如梦如幻,把思念之情写得空灵飘缈,把孤寂之心刻绘得幽深微妙。构思之妙,堪称典范。 另外,诗中出现的一系列意象也很耐人寻味。森森翠竹,滴滴清露,漫漫青苔,幽幽绿琴,既渲染了环境的清幽静谧,又暗示出友情的高洁不俗。读之思之,身临其境,我仿佛觉得,和诗人来往的都是一些心性高洁,志趣高雅,品格孤傲的文人雅士。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我获取了一份清纯和幽雅,又增添了一份生活的诗意。感谢李益,带给我一个孤寂的世界!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