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窗 总第 课时 第 1 课时 备课人:蒋淑萍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对比描写。 2、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 3、正确看待人性的美和丑。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对比描写。 2、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人性的美和丑。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窗户有什么作用? (窗户可以透气,从而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美化居室;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等等,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二、出示教学目标:(多媒体演示) 1、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对比描写。 2、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 3、正确看待人性的美和丑。 三、学生拿出预习卡,四人小组讨论。(见下表) 四、由学生上黑板写出生字词,其他学生注音。(投影) 俯瞰 泓 争相斗妍 气喘吁吁 斑斓 咳嗽 胳膊肘 按钮 漱洗 消遣 五、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小说的三要素。 (接第三题) 生字词 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 性格 刻画方法 作用 质疑 积累 1、故事情节:同病房的两位重病人刚开始相处融洽,靠窗的病人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的病人由享受到嫉妒,最终见死不救,导致靠窗病人的死亡。自己如愿以偿后却发现外面只是一堵墙。 2、描写环境的句子: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教师适当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故事发生的前提,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文章刻画了哪两个人物?他们的性格如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靠窗的病人心地善良,忘记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不靠窗的病人自私,冷酷无情,心胸狭隘,见死不救。 对比手法突出了中心,赞扬了无私的人心胸广阔、视野开阔,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表现“惩恶扬善”的主题。) 六、由此引导学生说一说: 古今中外都有非常自私的人,私欲膨胀会产生哪些恶劣的行径? 在新世纪,我们作为新的一代,该怎样做呢?(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听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懂得新时期更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八、学生质疑。 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 1、为什么不以“墙”为题?(因为窗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窗,既是病房的窗,又是人物心灵的窗户。) 2、如果开头就说破透过窗户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样就没有悬念,人物塑造就不会成功,就不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为什么小说就选择了两个人物? 九、教师小结: (如何鉴赏小小说) 在抓住三要素的基础上,更要突出: 1、小小说,往往在结尾设计巧妙,出乎人的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 2、小小说,刻画的人物虽少,却能活灵活现地表现中心,警示世人。 十、让学生试一试: 看谁给小说续的结尾好。(书面表达) (可能是惭愧,悔恨;也可能是心安理得,至死不悟;也可能是昼夜不眠,导致病情恶化;也可能是思想转变,好好养病,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为后来的病人编造美丽的谎言。) 十一、读了这篇小小说,你积累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感受) 十二、拓展: 阅读小小说《桥》,完成练习: 1、给小说续一个合理的结尾。(口头表达) 2、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明确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十三、布置作业: 课外找一些小小说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附板书设计: 关系融洽 (开端) 靠近窗口的病人 窗 从“享受”到“困惑”(发展) 与 见死不救 (高潮) 不靠近窗口的病人 光秃秃的一堵墙 (结局)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