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重庆市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申群友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依据汉语文学习的特点,在秉承“大语文观”理念组织学生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科学的态度和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研读、感悟、涵咏“大语文”、调查现实社会,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掌握其中规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去解决语文学习乃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增加体验感悟,增强语用能力,锻炼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研究意识,磨练探究能力,进行富于个性、富于创造性地表达交流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地锻炼并提升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对于丰富人生体验,对于养成努力求知、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习惯,对于增强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信息素养、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评性,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各地的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内容却往往被轻视甚至忽视。究其原因,既有认识上的不足,也有因实践操作方面探索不够而不知如何实施的困惑。因此,探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为学生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活积累,不同语文积淀,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自我发展方向……因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都可能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程红兵曾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有课题研究式、渗透研究式、语文积淀式三种。另外,依据是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分为虚拟语境式和现实语境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课题研究式、渗透研究式、语文积淀式和虚拟语境式。 一、课题研究式 课题研究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上介绍的那种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包括这样一些学习活动步骤: (一) 选择研究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学、语文学习、中外文化现象、当代社会、现实生活、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将其设计为便于研究操作的课题。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那就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范围也非常宽泛:小的方面,可以研究一个短语甚至词语,可以研究一个段落,可以研究一个句群;大的方面,可以研究一篇文章,可以研究一本文学文化名著,可以研究一个作家,可以研究一种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可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语言现象;还可以进行同类和异类的比较研究,可以进行跨领域研究……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标实验版必修部分的“梳理探究”安排了这样一些主题:第一模块,“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第二模块,“成语:中华的微缩景观”; 第三模块,“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第四模块,“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第五模块,“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 (二)设计研究方案。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使其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研究方案中要明确研究的专题(或称项目)的承担者、研究的时间限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内容。 (三)开展研究活动。一般采用个人自主研究与小组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常是采用先自主研究再小组合作研究。合作小组通常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进行,即小组成员之间在素质、能力、性格等方面有差异而互补。合作研究小组要根据总体要求分解研究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课题研究的鲜明特点乃是它的开放性,因此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目标、内容、形式、时空和环境等也都要体现这一特性。因为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要求集体查阅资料,如包括到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料,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等;有的要求走访专家学者,开展社会调查;也有的要求通过实地观察甚至社会实践……这些研究活动,都应要求学生依据研究方案,根据课题小组分工,独自完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不断提出创新观点;要求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注意积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并随时写下学习中的感悟、感受、体验等。 (四)呈现研究成果。在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过程之中以及研究之后,要引导甚至督促学生及时将研究所得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研究结果和成果的时候,能够用语文手段要尽量运用语文手段,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性。 (五)共享研究成果。对于比较大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般先在各个研究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性交流。交流的方式应该多样,如可以采取召开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辩论会、校园网论坛、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等等。要注意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要尊重其他组员和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要珍视他人合理的个性化理解,学会欣赏、理解与宽容,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在心灵交流与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六)物化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该课题方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优秀作文、优质论文、研究笔记、书评、影评等,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或做成手抄报、办黑板报,制成网页上网发布。 (七)评价研究成果。这一步骤可以与共享研究成果合并进行。在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学生可以提出看法或组织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教师一般应以“平等对话的首席”身份参与评价,只有当学生的价值观等出现偏差乃至错误的时候,教师才对其进行引导、纠偏。必要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 (八)深化课题研究。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或生成了一些新问题甚至新的课题,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念:要带着问题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带着更多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这几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二、渗透研究式 其实,大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在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进行的,这就是渗透研究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只要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探索研究、善于独立思考,学生就可以经常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例如:在阅读优秀作品的时候,通过与其他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注重品味语言的精妙,注意探寻艺术的魅力,重视领悟作品的内涵,经常联系实际探讨人生的价值以及时代的精神;对优秀作品进行多层次阅读,能够常读常新,每次都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对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能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进行审视,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等。在表达与交流时,能够进行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与交流等。注意在生活之中和跨学科的学习当中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语文积淀式 语文积淀式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模式是学生为使自己培养语感、积累语文,增加人文素养而进行的“品味”式探究活动。学生会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受到高雅的语言艺术、高超的文学艺术、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被“品味”对象中所蕴涵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断充实、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涵养、自我人格日益完善、人生境界逐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逐渐增强,文化底蕴就会日益丰厚。 语文积淀式的研究性学习的存在是由于汉语文学习有着必须注重语感培养和语文积淀的特点。这种积淀有时看来对学生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良好影响,但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有个性的发展却是十分有利的。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重视诵读、注重积累。在学生青年这一学习的黄金时代,要扩大阅读量,背诵经典,强化积累。这样的诵读和积累,不仅是一种知识积累,而且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积累和感悟积淀。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能否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累的厚实程度。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量变的时候,就会在其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将使其受益终身。 四、虚拟语境式 网络环境与语文学习结合所形成的“虚拟语境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人文性、研发性、开放性、感悟性、情感性、实践性、协作性等特点,还具有信息的宽广性、信息的交互性与及时性等特点,通过网络,把语文学习与实践拓展到“虚拟语境”之中,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可通过网络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等语文实践活动。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它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把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突破教材的极限,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和时空。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研究性学习”,将与现实社会传统意义的语文学习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 版 4.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 版 5.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 6.肖川:《教育的视界》,岳鹿书社,2003年1月第1版 7.刘克兰主编:《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 版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