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激活思维体验情感勇于创新(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内容提要: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而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尤其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生中考的成败。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身边,关注生活,鼓励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写观察日记,写随笔。其次,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再次,指导学生阅读,进行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学会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最后,也是重点,在有了一定生活知识,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准确审题,把握主题,努力创新。



关键词:

体验生活    自主阅读    独抒个性   勇于创新

作文就是“对话”,就是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对话,是用语言文字向他人,向社会传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使朦胧模糊的、杂乱无序的、粗糙的思想情感变得明晰、完整、系统。作文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发现社会、发现大师,并在发现中实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

作文也是“表达”。自由忠诚地表达自己,学生将会从中得到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并且变得善于表达。另一方面,表达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寻觅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总之,作文不是获取分数的工具,不是掌握文章做法、技巧的手段,而是“立言——立人”的途径。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

长期以来,大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把写作文看成最令人厌倦的事了。而中学生处于一个多思的年华,他们充满着浪漫的情思,面临着成长的困惑,他们憧憬未来,思索人生,有着太多感情需要倾诉,太多的话语需要言说。写作教学如果能够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便可以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

基于以上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了以下整体作文教学计划: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围炉夜话》又云:“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秀;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桦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①携古人之精华,我在作文教学时(一)鼓励学生写随笔、写读后感、写生活体验。鼓励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语便是雨季心情,青春乐章;便是梦想独白,书生意气。写作便是发展思维,关心心灵;便是汇聚激情,歌舞生命。于是,随笔写作成了学生们抒发思想感情、思考社会人生、表现个性风采的必然方式。正如一位同学写道:“将初春的喜悦,盛夏慵懒的心情,清秋看星的孤寂,隆冬盼雪的急切一一录于笔下,留下一串年轻的梦曲。把成功时的喜悦,失意时的彷徨,十字路口的徘徊,人生道路上的苦乐,滴滴绘于纸上,织成一曲青春的乐章。”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写心里话,写青春萌生的情思,写自己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可以不写名字,还对学生保密。)于是,有的学生就开始大胆地写平时不愿或不敢说的话。有位同学大胆地抒发了《我心目中的女孩》,这一题目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同学的心,奋起勇为。于是便有了《我心目中的男孩》,几乎一个班的同学都写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语言相当优美。甚至有的同学还大胆的构想了未来的家庭生活。

随笔写作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以我笔写我心的痛快。因为随笔写作紧密地联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此随笔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内驱力。在充满热情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发展了思维,美化了心灵,丰富了生命,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知不觉,愉快顺利地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同时也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它使写作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

(二)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影响,突出强调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珍视”一词用得很恰当,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珍视”一词也向我们暗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是充满灵性的,不多见的,有可能一闪即逝。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可贵的瞬间,并加以鼓励引导,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要在心理上“屈就”学生,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甚至把自己当作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在写作《父(母)亲》,我给学生两周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妈妈)上班时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所以我们应该开放学生的习作时空,让他们去感知整个世界,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善于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心灵参与程度,让学生真正地“自由表达”,才有可能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在《我心目中的女孩》这篇习作中,那位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了盼望、等待的焦急时刻,更写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就这一点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为这种心理是所有花季少男少女应有的情感经历。我告诉大家我也有过。首先取消了其他学生害羞、难于启齿的尴尬心理。紧接着在同学们踊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我告诉他们,要正确对待这份美好的情感,更要珍视这份情感,不要轻易去撞破它。因为我们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事做。

在习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予以放大、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足要婉转指出,并加上安慰鼓励的话语,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写作的热情也会更高。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有3个仓库: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收集人民的语言的仓库。”

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夯实基础,健康起步的活动。“启迪孩子们为文的细切眼光,引导他们树立真实、诚恳、朴素的作风”应该是尤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她能启迪心智,抑揄狭隘、匡扶正义、破除陈旧、歌颂情义、鞭笞邪恶,能让读者发自由内心的流泪、拍案、扼腕、气定、惊叹、跃动,能使人公正、严格、开阔、善良、执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沐浴。

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手上的课本,教导学生如何吸取其中为文的心智。如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体现出来的是找回真正的自信;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中的“赢得身前身后名”和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体现的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让学生懂得人活着要有意义有价值;《鱼我所欲也》体现的是在关键时刻要学会取舍------这些恰恰是潜移默化的心智启迪,暗示孩子什么是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激发他们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的热情和勇气,负责于自己,负责于他人,做一个未来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公民!让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先进文化之中。

一个被优秀作品点亮了心灯的学生,他怎么会看不见一个光明而多彩的世界!更何况,他们同时还积累了语言、修辞、架构等等的写作艺术技巧。

课外阅读对写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在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的。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一定的作文训练体系,设置作文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写作意向、作文范围、作文命题方式、作文要求等,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按照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和作文需要,让学生准备指导作文所必需的阅读文本。其次,就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提出作文目标、作文要求和作文范围、作文训练方式等,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指导阅读文本”,并提出一定的阅读目标、阅读要求和相应的参考阅读建议,以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充分发挥对写作的导引作用。最后就是学生围绕本次作文,以按作文要求完成本次作文为目标展开阅读。在阅读中凭借阅读文本的“指导”和启示及提供的“帮助”积极构思自己的作文。阅读量可能是一篇,也可能是多篇。这根据作文需要而定。选择阅读多篇的目的不一定相同,有的篇目阅读是为了打开写作思路,有的阅读篇目是为了借鉴写作方式,有的是为了吸收学习结构顺序,有的是为了借鉴谋篇布局方式,有的是为了学习写作语言,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等。学生完成阅读和阅读所负载的任务后,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一定的物化整理,进入写作阶段,根据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写作必需的东西进行写作实践练习。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和阅读个性,从而确保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阅读便于学生写作中出现较强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避免了写作千篇一律的空洞虚假的八股文,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了学生作文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写作视点的选择余地更大,更利于学生在写作中扬长避短。

(四)准确审题,新颖立意,努力创新。

作文题型主要有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写作的开放性程度加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这就需要学生迅速作出裁决。这裁决主要有两点:一是表达什么主旨;二是用什么表达方式。这就要在审题和立意上下功夫。

审题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产生审题的意识和愿望;其次要教其掌握一些常用策略,如象征策略、化简成繁策略、替代策略、社会热点联想策略等,使学生有比较选择的可能;再提供训练机会,使在情境中结合经验判断何时使用何种策略;最后提示学生与目标、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效果有没有达到、原因是什么,决定是否修改。例如,审读题目《这一幕感动了我》与《水》,很明显两者不同。《水》因为信息量单一,审题时就加以丰富,审题过程就是丰富过程,审题关键在补充题目信息,这时就可使用化简成繁策略,扩充成《母亲河》、《水的变迁》、《最后的半壶水》、《逝水年华》等。而《这一幕感动了我》则信息比较丰富完整,它的审题关键在确定重点内容,可以先划出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这一幕”是文体要求,是记叙,是符号;“感动”是内容限制,必须写积极的善的一幕。但它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对这种信息丰富却没有给出明确内容的题目,就要用替代策略,如替代成《苦练》、《洗脚》、《背着父亲去上学》等。在审题时,可提示:可用什么审题策略?我理解得有意义吗?我明确知道写什么吗?假如我要写好文章要不要重新审题?

立意确定文章的主题,关系着一篇文章的优劣。如指导“沙子畅想”习作过程中,先启发学生明确沙子,引导他们由沙子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海滩、沙滩、游泳度假的人、帆船、沙漠、骆驼、古代城堡……)继续引导他们可知道沙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有大海、西伯利亚、沙漠、高山等……,再引导他们沙子可做什么,一粒沙子呢?很多沙子呢?再如有些词语如“一盘散沙、飞沙走石、眼里揉不得沙子,”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它们和沙子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经过讨论,从各角度总结出沙子的特点。如:(1)个体和集体:一粒沙子很小,可是聚集在一起都可以干大事,例如盖楼房等等;(2)平凡和伟大:因为沙子虽然不值钱,但它都能与其他东西结合创造出奇迹,如沙雕给人类的享受;(3)坚硬和柔软:一粒沙子是坚硬的,但是却组成柔软的沙滩;一粒沙子是柔弱的,可是如果添加粘合剂,就可以变成非常坚硬的建筑材料或岩石,无力可摧;(4)有独立的个性:在任何挤压下都不会改变自己,不会同流合污;(5)没有独立个性:随波逐流,不稳定,不堪一击;沙子满怀希望,带着梦想从山谷来,从河川来,历尽风蚀水琢,历尽相互磨砺,使自己变得美丽圆滑,使自己坚强独立,但是失掉了激情,忘记了梦想,相互间失去了信任,如一盘散沙。人生如沙吗?等等。最后请学生以刚才讨论的话题自己随意选取一个最感动的角度写一篇作文。学生有的写成了美丽的童话,有的写成环境保护的报告书和说明文,更多的是从不同角度,结合沙子的特点写成了论说文。真正是异彩纷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感情真挚、条理明确、追求独特感受、多角度观察、发挥想象与联想、有创意”的写作要求。

材料作文更需要准确审题,把握题旨。因为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如下列有关材料:《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没学完技艺,却自以为全都掌握了,要辞别回家。秦青没说什么,只在城外大路上为他送行。席间,秦青按着节拍唱出了悲壮激昂的歌,声音振动了林木,连空中飘动的云彩也停止不动了。薛谭于是向老师认错,留下继续学习,终生不敢再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以“读《薛谭学讴》”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材料主题时,首先弄清薛谭学得怎么样,秦青技艺又如何,薛谭为何不再言归。弄清这三点后,再把握写作角度。要求写读后感,重点在“感”上,那么文章体裁已明确:写议论文。然后拟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拟定题目:(1)学无止境。(2)贵在知错就改。(3)坚持就是胜利。(4)有志者事竟成。(5)应该博采众长。(6)身教重于言教。等等。

再如一则材料:一群野牛正在奋力奔跑,有一头野牛被一头狮子咬住了,这时候正在奔跑的野牛停下了……要求续写,并就此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分析这则材料,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野牛在商量什么,结局怎么样。在想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写作。经过一番思考、构思后,学生们拟定了最好的三个题目:(1)“团结就是力量”。(2)《心动不如行动》。(3)《豁出去了》这类作文中,前两个是从正面和反面角度立意,有点创新(第二个),让人最惬意的是第三个题目最能吸引人。不计后果如何,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更需要有“豁出去”的才智和勇气。大部分同学都由野牛想到了人类自己,特别是当今社会需要人才的时候。

常言道:“意在笔先。”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评判的标准各异,因此,任何一道作文命题,必定具有一个最佳的立意角度。如何来“找”出这个最佳角度?可分四步:1、研析话题。我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有关文字材料,调动思维,激发写作意识。一般地说,话题作文命题由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活题范围,注意事项要求。研析时要一一“过关”,不可草率。在反复研析明确范围之后,就要酝酿写作的情感,达到一种文思凝结于胸,欲吐之而后快的境界,这样才能既切题又打动读者。2、多向发散。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准确,还要“深刻”、“有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的方法就是在明确写作范围与要求的基础上,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多向联想发散,正面、反面以及侧面多元化思考,将思维呈放射状发散开来,创新的火花便会由此而生发。[美]·爱德华·德·波诺说过:“横向思维是试着从不同的地方打洞,纵向思维是在加深同一个洞,逆向思维是改变方向打洞。”

请看下面一则命题:一个人满怀希望去摸奖,他花40元买了20张彩券,一连拆了19张都没有中奖,他失望了,最后一张拆也没拆就扔了。一个过路人看见了,拾起这张彩卷,拆开一看,竟是头奖,过路人获得了一辆小轿车。人们都说他“运气”真好。请以“摸奖”或“运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这一篇作文,我们便可以围绕上述话题从多方面加以发散,如:(1)坚持到底,就是胜利。(2)要抢抓机遇,自己去发现,去争取,去创造。(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生阴。(4)还是要靠勤劳来致富。(5)多摸奖,多为四化作贡献。(6)偶然当中有必然。(7)要认认真真留心于每一一事,每一时。(8)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凡事不可过分企求。(9)决不向命运屈服。……先不要考虑出发角度的优劣,越多越好,只要切合话题就行。经此发散,我们的思路开阔了,立意的角度增多了,挑选的余地也拓宽了。

3、比中选优。立意的角度多了,也基本符合话题要求,但我们还要以一种“发展意识”去好中选优,求得最佳立意。从考场实践来看,“最佳”立意的标准有三:一是要切准话题。二是见解新颖,深刻,走出平庸。这里的“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角度新,从别人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的领域去议论;二是发人之未发之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众不同;三是针对性强,立足点高。“文章合为时而著”,而惟有针对现实,高瞻远瞩,文章才有时代感,才具有现实意义,才有价值。4、施己之长。按三项标准初选出来的角度有时不止一个,尚不能最后确定为最佳立意,这就还须从中“锁定”一个利于自我表达发挥的“佳”意来。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体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积蓄”也不一样,因此,最后确立最佳立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长处,选取最利于自我表达,最有话可说的一个来写。

新课程标准为作文教学(7—9年级)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②魏书生老师说,写文章都要有这样的意识:“我要创新,我能创新,我会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创造,一切都亡”“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江郎才尽”告诉我们,诗文写作贵在创造。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不断地发展才思,才能防止“才尽”。

注释:①: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

《中国中学语文百科全书》

《语文报》

《语文教学通迅》



姓    名:把玉庆

地    址: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中川中学

联系电话:13919425130或6830865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