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言交际训练之实践性探究(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仅就口语交际的教学而言,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上普遍存在着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是“重文轻语”,口语课只是作为调节气氛的教学活动或是填补课时的即兴安排,基本上没系统且正规的课程实践,甚至于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采取“无视”的态度。要么显得颇为“隆重”,各种形式的演讲赛、辩论赛及模拟采访层出不穷,然大多数也是因为公开课而设置,作“秀”味道颇浓。笔者认为,真正实施口语教学,不是一学期设置几节活动课就能达到目标的,它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的实践活动中并与语文学习联成一个整体。为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笔者在所任教班级尝试开展“课堂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每一学期都设置阶段性训练目标,步步提高。实践表明,学生不但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心理素质与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并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与判断力。六年下来,笔者对口语教学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不揣鄙陋,述之一二。

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模式

每节课安排一位同学按学号男女生交错上台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给大学听,不得超时。每学期按阶段训练目标变换内容。听的同学每次要做记录,记录的要求也按阶段训练目标而各不相同。教师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说”与“听”进行评价激励。

 第一阶段目标:大胆开口,表达清晰。集中精力、听清内容。

“说”的训练内容为三个轮次:

①自我介绍

②散文诗歌朗诵

③每日一典(后两轮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典故与朗诵的题目和作者)

“听”的要求分别对应为:

①记录你所听到的内容中至少五个词语或两个成语,或者你觉得表述得最好的一句话;

②记录你听到的作品名与作者名,并记下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子,不少于两个;

③记录所讲典故及含义。

评估方式:与平时成绩挂钩,平时成绩以50分为基础。演说一次加1分,课堂主动发言加1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见解能得到大家赞同的。小组成员每人加1分。教师定时检查记录,记录详细而准确者可加1分,定期默写典故。

 目标与内容设置的依据: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别差异认知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男学生爱“深沉”,女学生爱“文静”,怕说不好在异性面前没面子;有的同学则胆小,传统教育模式让他们习惯听而不习惯说,一开口就紧张,手脚无措。好不容易开口了,又说得颠三倒四、结结巴巴,引得同学发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障碍,丧失了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时,大多的学生都是埋着头,企求上帝不要把这样的机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疏导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是训练的第一个目标。内容为自我介绍,这是一个没有难度的话题,也是让同学老师了解自己的机会。我明确地告诉同学们,开头时,我们只要求练胆量,只要能勇敢地登上讲台说,哪怕是照稿子读,只要发出的声音能让大家听见,就是好样的。第二轮是散文诗歌的朗诵。目标是培养读诗与散文的兴趣。高一第一册就是现当代诗歌与外国诗歌鉴赏。其中《再别康桥》、《错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歌很能打动青春期学生们的心,加上课堂上的学习引导,学生也懂得诗歌靠的是个人的灵性去与作者对话,每个人的感悟不同,朗诵时的表达也就不同。因而,这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口语交际中人的情感表达的训练。这一轮在表达上有了一定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诵成为训练的一个重点。第三轮是学生上台来说典故,典故范围不限,自己去找,大家都烂熟的不要,讲过了就不能再重复。一方面训练学生查字典筛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复述、转述的能力。同时也是成语典故的积累过程。在大家熟习了每天都有学生上台演说的环境,并且自己也有一次登台的心理经验后,第二轮第三轮对学生演说的音量,语速、表情、姿态等开始做一些友情小提醒,教师注意方法,言语绝不伤及学生的自尊,表扬肯定为主,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不把登台讲话作为心理负担。

同时,“听”也是训练的一个内容,笔者有这样教学的体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学生“听”课效率很差,容易走神,容易被别的有趣的事干扰而忙着笑,忙着互相说话。他们习惯初中教师对重要内容强调式的重复表述,教师如果不重复,不提醒,自己就不会主动下意识的记忆。而高中一堂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复习时间少,教师不可能勾画什么重点,这一部分同学在听课上就产生了障碍,常常教师前一句说完请他起来复述,他竟然就说不出教师前一句说的是什么。因而在“听”的能力训练上第一阶段采用记录的方式,每天换一个同学说,嗓音,音量等各方面都是一种训练环境,要想听清楚内容完成记录任务,必需学会集中注意力,有意识的克服干扰,懂不懂则暂不做要求。

考查评估制度化,一是约束,二是激励。作为母语的口语训练,学生很容易忽视,所以要强化其制度的激励作用,为此,每一阶段的评估制度也不尽相同,仍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使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

实践花絮

第一轮自我介绍,同学基本一分钟左右就结束了,内容如流水,大体只涉及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爱好、理想等,常常惹得台下听的同学大笑自报性别者。很少有同学在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习惯等不同方面展开说说的,结果一会就说完了。于是我临时决定每堂课调整为两个同学上台介绍,并提示他们就自己的某一方面展开多说一点。随后就有一同学打破常规上台来为大家介绍八卦中的“巽”,她说“巽”代表的意思是“风”,它无色无相,来去自由,不受束缚,它的创造精神与能力让她在四季中深刻领略到了……所以她希望自己拥有“巽”的精神与个性。这一介绍让同学们大受启发,原来模式是可以突破创造的,以下后的同学上台来的内容与方式就五彩纷呈了,一种青春的活力注入了课堂,一种朝气生动了平淡的“自我介绍”,口语交际训练初显魅力。

散文诗歌的朗诵轮次结束之际,我设计了一堂诗歌朗诵课。方式是把写有同学学号的纸条放到一个盒子里,教师抽取第一个上台朗诵的同学,该同学上台朗诵完后由他抽取下一个同学,依此类推。朗诵时间不超过3分钟,根据同学的掌声的热烈程度加分,最高加2分。《雨巷》、《就是那一只蟋蟀》、《再别康桥》等这些经典诗歌的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有的同学竟然能全文背诵。一堂课有二十多个同学得到上台朗诵的机会,下课总结时,有位男生说“老师,我准备那么长时间竟然没抽到我,我不要加分,可不可以让我上去朗诵啊?”他的话逗得全班大笑,虽然,他朗诵的水平算不上好,但看他在台上严肃认真朗诵的态度让人很感动。还有一位语文成绩总在及格线上下游走的男生在随笔里写到:“老师我以前不喜欢语文,我从来没想到语文竟然可以有徐志摩的诗这样美的东西存在,真的很美。我也说不出他好在哪里,但是以后我会努力学的。”这样的话语,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口参与,自己去体验的行为有多重要。

在“每日一典”的训练中,让人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很胆小的女同学为上台讲禅宗里“衣钵”一词的来历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先听他父亲讲泓一法师的有关故事,又上网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并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首诗抄到黑板上,还找到一首古韵悠悠的佛经唱词MP3,典故介绍完后放给同学们欣赏。由于调课原因打乱了她的准备,导致她讲述时紧张结巴,下台后虽然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却满脸的懊恼。家长告诉我,为了这次上台讲典故,她在家练习很多次了,父母成了听众,都很关切她上台的情况,没把准备好的顺利表达出来她很难过。从这样的学生心态中不难发现,由于形成一定的说话氛围后,学生渐渐克服了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很珍惜上台演说的机会,从“怕说”到“想说”,对口语交际有一定的兴趣了。

在对“听”的效果的默写抽查中,班级内在这方面有障碍的同学立即就能暴露出来。一个坐在第二排的男同学,十个典故解释默错九个,“三人成虎”的解释是“三个人在一起就拥有了老虎的力量。” 类似的解释让他的默写笑话百出,分析原因时他承认听时的注意力常常不在听内容上,而放到对同学口误的纠错上去了,所以听到的东西似是而非,自己写下来也没多思考写得对不对。通过几次默写与分析,听课能力弱的同学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能目标明确的有意识地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 第二阶段目标:讲述复述、发表见解。听清内容,尝试评价。

“说”的训练内容:

①讲述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小故事,然后说说小故事中包含的理趣或者自己受到的启迪。

②新闻述评。复述新闻或者近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谈谈自己的评价与看法。这等于是在作“一事一议”的口头作文,特别强调“评”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一。

“听”的对应要求是:

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与所受到的启示。尝试评价同学表达方面的优点与不足。

②听懂同学表达的观点,参与发表自己对同一事件的看法。

评估方式:评委评价制度。

以座位排列的四大小组为单位,各组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推选出一位评委与课代表组成五人评委小组,课代表担任评委主任,负责汇总。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中间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演说同学的最后得分。轮到评委演说时教师代其位置参与评分。活动结束后评委个人的评价结果记录与最终结果比较,吻合程度最高的评委为最佳评委,给与加10分。评价表如下:

①讲述小故事。评分标准:共10分,底分3分,以下每项各1分。

学号 底分 起讫行礼 从容自如 面带微笑 目视听众 时间音量 故事价值 表达清晰流利 总分 最后得分



②“新闻述评”评分表   评分标准:共10分,底分5分,以下每项各1分。

学号 底分 脱稿流利 新闻价值 评论独到 语速适中 态度大方得体 总分 最后得分



③定期检查小故事的记录情况,记录优秀者给予加分。每一位同学新闻“说”完后,“听”的同学都可以对其评价发表或补充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加分鼓励。

 目标与内容设置依据

初三年级到高二年级是抽象思维从从属地位转至主导地位的转折期。多数学生由系统的独白语言发展起来,开始具有完整的口语技巧,注意用词的准确和表述的条理性。但生动性和感染性较为缺乏。 针对这种状况,我避开“人生观、自信心”之类过于抽象和宽泛的题目,选些具体的话题,如,讲小故事、复述自已关注的新闻或生活中的事件,以平实的练习夯实学生的表达基础,并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训练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积累与练习过程。第二阶段的训练目标侧重于“倾听、领会并进行简单思考”,在第一阶段目标基础上提高了一点难度,强调“听”与个体的“思考”要结合起来,不思考的“听”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前几轮的训练当中对同学带不带稿子上台基本不做强调,而此阶段明确提出了“脱稿”的要求。训练方式为“讲述小故事”与“新闻评述”。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与写作,一直是学生迈不过去的两道坎,在阅读中学生常对“用自己的话回答”或“概括这一段话的几层意思”之类的题犯难。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最大的问题是只会空讲道理而没有论据支撑。或者一一罗列论据,“以摆代议”,而不会对论据进行分析、评述。更有一部分同学,从初中到高中逢议论必举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烂俗成灾的事例,千人一面,有如一个模版。究其原因,是没时间读书记忆,也没有时间去积累可做论据的素材。 针对这一学习情况,我的内容设置就带有很强的积累目标与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讲述小故事,不但强化记忆能力,还提出一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学生在读过小故事后先要理解,化为已有,然后再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思维与重组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其次,小故事中常常包含着大道理,一些小故事往往充满哲思或生活的理趣,也是生活经验的一种沉淀。它是写作时很好的素材或依据,朴实生动,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关键是学生平时不留心,也不会提炼。通过口语训练,学生每天都能听到一则故事并记录下来,并且开始从“听众”的角色慢慢转化为“评价者”的角色,“听”的同学可对“说”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单方面的“说”与“听”,转化为“对话式”,让大家感受到对同一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不同答案,这样就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写作资料库,到正式写作时才“有米可炊”。E时代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生活及思维上长辈的包办代替,习惯在沉闷的教育环境中疲于奔命,他们对社会问题很少关注,基本上没有参与社会的意识,设置“新闻评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会自己思索社会现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新闻评述中,包含对时政的关心思考,也包含了道德法律与义务的思辨,这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深度训练很有帮助,它也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学科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对人文精神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评价方式由教师点评慢慢引导为学生自己评价,目的是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评价内容细化则为口语交际训练提出了更具体的训练目标与要求。

实践花絮

在《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中,我听到讲述同学这样总结: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在《帮助别人》中又看到同学读故事的收获: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有同学说《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也曾记下一位同学的《败给悲观》他说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就是因了这个智慧而略有些幽默的酋长,因为他在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这些语言,是以前最希望在学生作文中看到而又偏偏看不到的。一次两个女生别出心裁的同时上台,以相声逗梗、捧梗的方式一唱一和地讲述了“亚森罗宾与福尔摩斯合作”的惊险侦破故事,并利用黑板边讲边画案例图,引得全班同学聚精会神,跟着她们的发问不停的思索,两位同学悬念一一解开之后,要大家讨论:这则故事我们能有哪些收获?全班一下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她俩总结: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提醒各位,我们写作时,悬念的设置是多么重要,它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希望大家在写作上能有所借鉴。虽然这次训练超了一点时间,但通过小故事的讲述,学生自己读懂了,也会总结了,这样的时间花得值得。而我最开心的是,有很多我没听过的故事丰富了我的头脑,我督促他们,他们反过来也不断的给我教益,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北约轰炸南联盟开始后,课前三分钟就成了同学们发布新闻、进行辩论的焦点。看着同学们义愤填膺的对战争问题的争论不休,我于是提议同学展开“读在轰炸中罹难的许杏虎与朱颖夫妇的《末写完的战地日记》活动”,并把自己的想法以日记片断评析的方式办成小报展示到学校橱窗里。于是同学们有的赋词,有的写评:

寒晓残月,无语问苍天。夜来一场幽梦,比翼化红岩。欲奏悲歌一曲,为伴天涯飘絮,洒泪咽管弦。白发送黑发,忠孝两男全。

剑出鞘,闻鬼笑,恨难宣。卧薪尝胆,血债还要血来还!古叹龙城飞将,今为雄师怒吼,我自傲当年!定卷千秋雪,遥拜祭九泉。

东欧的战争垒筑着白骨,流淌着血泪,硝烟快要熏黑天空。在历史的浮雕中,我领略着血染的风采,青春的肝胆铸就了绵亘中华不倒的长城……战争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新的感悟,战争让我对没有硝烟的和平生活倍加珍惜。

……有人说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血可流,头可抛”的英雄,要现在这一代却没落了。可我不这么认为,爱国的情感好似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观看国际体育赛事时,我们会为自己的国家呐喊助威;当别国干涉我国内政时,我们会义愤填膺;而当有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时,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扛起武器,像贝尔格莱德的市民一样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

学生们把赤诚爱国的一片忠心化做了行动,毕业后的学生每每看到我保留小报就感叹不已,他们说,那次活动使他们一下子觉悟到了“国家”一词的重量。

一个同学对网络热点“清华学子抑制日货”的新闻评点以后,呼吁班中同学支持这一行动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韩国人不用日货他们有自己的三星,有自己的现代,我们有什么自己设计的好东西?表面的抵制有什么用,自强才是出路。你不是还喜欢日本人的漫画吗?”

“照你这么说,那我们就不要抵制日货了吗?没有日货,我们的生活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坚决抵制日货!这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气节。现在的中国也许是还不够强大和富有,也许我们的国货是还不很好,但是总比上个世纪时候要好很多吧?当年的中国学子尚能坚持抵制日货,我们难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看着同学的热闹劲,心里很感慨,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要的就是思想。

每一届的新闻述评中训练中,学生们的目光都能呈现一个发展的梯度,先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慢慢聚集到了中国女排、袁隆平、任长霞、明正彬、刘翔等等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再后来就开始关注类似“央式论坛”的一些国家法规与政策的决策对国民生活的影响,生态与生存的问题始终是常提不厌的问题。我想,人文教养哪里来,不就在平时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中吗?

第三阶段目标:主题演讲、口头作文。听懂观点、学会评价。

“说”的训练方式内容:

教师用卡片制作好题目库,在卡片上写清要求。轮到演说的学生提前一天到教师处抽取题目,以练笔的方式写好演说稿或者提纲,第二天课堂上来演说,要求脱稿。演说稿交教师展示在班级论坛里。第二轮训练则时间缩短为课前抽题,课间构思,课堂上演讲。

“听”的要求:

听懂演说同学所表达的观点,小组讨论,尝试从口语交际的各个方面来评价同学的演说,注意表达方式与技巧如何让对方接受。

评估方式:评委评价制度与佳作展示相结合。

主题演讲评分表   评分标准:共10分,底分5分,以下每项各1分。

学号 底分 观点清晰 结构完整 依据合理 有说服力 有演说稿或提纲 总分 最后得分



 目标与内容设置依据

高中三年级是学生抽象思维进一步逻辑化的时期。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为学生这一时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素材,也同时占据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所以,这一时期进行“话题论文构思演讲”是可行的,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话题卡片题库,话题全选自近年高考作文题目,只针对演讲要求稍做改动,以此训练学生的构思与切题能力。主题演说是口头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一种训练方式,他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大多数学生写作时有个坏毛病,不打草稿也不拟提纲,想到哪写到哪,作文完成后往往前后矛盾、东拉西扯、观点不明、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关系。而主题演说训练能不停的强化议论文写作的一些要素,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反复多次而形成概念,这样就能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进一步帮助学生规范文体。训练中不管是练笔内容,还是讲的效果,两者相距只有一天,信息反馈快,能及时发现成绩和不足。讲和写都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好比一次作文范本讨论,对“听”者和“写”者个体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第二轮训练目标是加快当堂作文的思维速度。 

“听”的训练侧重于“交流”,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意见无形中训练了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进行发言,要考虑来自不同方面的观点,在讨论的气氛中拓展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见解与理由对讨论有益,评价时懂得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有的同学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常常出口就伤了别人而不自知。“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一次被别人评价的真实体验,这对他们如何与别人交际是一次很好的引导机会。

因有了演说的提纲或稿子,所以评价方式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佳作展示,同学凡有闪光点的,教师在其提纲或演说稿上用评语指出外,利用网络张贴于班级“习作园地”栏目中供同学交流评价。有想法的同学都可以在后面跟帖子。

实践花絮

我用过这样的一些话题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1、呼吁“公平”之声在社会的行行业业都存在着,面对我们的社会某些积重积难的现象,也许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自拟题目演讲。

2、高中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大都注意自己的仪表与修饰,请谈谈你对高中生的穿着的见解?

3、目前,学生勤工俭学成为一种适应社会的实践时尚,我校每年都有与你年龄相仿的外籍助教自愿者,他们在勤工助学中了解社会,体验劳动的艰辛与美丽。你对这种现象持何观点?请自拟题目演讲。

4、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写到几项他在学校没学到的事情: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这个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帐单才变得如现在这样乏味;生活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电视不是生活……请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演讲。

5、日英美科学家警告:电脑愈先进,人脑愈退化。你认为呢?请就这问题发表演讲。

……

话题的选择年年都在更新,而一个班的同学不重复的话题,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平时作文训练不到的领域,在演讲中得到了补充,也成了示范。让同学有了一个快速的框架思维过程,以后作文中遇到类似话题,写作的范围就有了更宽的角度。学生实践中有很多欢乐发生,在此就摘录几则发布在班级习作园地里的课前抽题,课上演说的稿子:

   [推荐]话题:有位哲人说: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这沙子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种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困扰与烦恼么?面对种种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你会怎么办?请以此则资料为话题演讲。

困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原创:化生班  李晓靖   

     很多人说:我会停下来,除去那粒”沙子“。鞋子里的沙子只要倒掉就好了,但心中的“沙子”呢?

    人生匆匆短短数十载,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面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有人选择逃避,借酒消愁。但酒真能消愁吗?酒就像麻醉剂,虽然能在短时间内除去你的痛苦,但酒醒之后你依然得面对一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不如意,如果我们勇敢的面对它,包容它,那么困难也许就不再是困难了,就像河蚌,包容沙子,于是沙子不再是沙子,沙子就成为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当你学会认识错误,包容错误的时候,成功也许就离我们很近了。

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公平时,如果我们勇敢的与命运斗争,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会随之精彩,就像张海迪,上天让一个只有几岁的女孩子失去了原本的快乐的童年,让她整天与针头、药物为伴,但她并没有在命运的面前低头,她把自己的情感化成文字,安慰那一颗颗与她同样苦楚的心灵。而史帝芬•霍金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但她通过自己手指的颤动,写成了《时间简史》,薄薄的一本书凝聚了她多少个日日夜夜?

    困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虽然它带给你伤痛,但它会磨练你,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2004-12-4 16:24:20          

话题:一个老妇人对替他推开商店沉重大门的陌生青年表示感谢,青年说:“我妈妈和您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当她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有人为她开门。”小护士刚参加工作,几次扎针都没有成功,病人鼓励她重来,面对护士的感激,病人说:“我有一个念医科的女儿,我希望她第一次扎针能得到患者的宽容。请以“将心比心”为话题,演讲。

 演讲者:钱云雯

      将心比心,就是对别人的微小缺点宽宏大量,对待别人都能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要是每个人都善于体谅、宽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得多。

人心是自然界最遥不可测的浴海,然而人心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乖孩子,一句宽心的话,一张温暖的笑脸,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真诚的祝福,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种安慰,一份感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恰恰缺少的是这种安慰,这份感动。

      现在我们都提倡换位思考,其实换位思考也是将心比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以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考虑别人的角度,所以没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在所难免了。其实在我们给予别人的体谅宽容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后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良去积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限于篇幅,学生的评价就不在此一一列出,有兴趣者可访问http://www.haloha.net网站。

口头作文也给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同学语言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同学的示范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训练的过程。高中口语教学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的实施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各阶段的训练中又要根据教学环节各自的特点,把阶段目标再分解贯穿到个教学环节中,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也必须正视进入教学体系的口语应该是基础训练,而不是要培养演说家和论辩大师。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的这些方式也许远远不成体系,

希望大家不吝批评指正。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