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活起来,美起来(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南通市八一中学 朱建清

笔者在讲授《紫藤萝瀑布》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赏析1到6段的内容时学生所表现的视角的独特和体验的多元。笔者布置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你最欣赏哪句话,并说出理由。很多同学都很踊跃,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多的同学都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作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在陈述理由时,各自的看法又是那样的不同,但又让人觉得回答是那样的得体。“这一句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美好的情态和迷人的风姿”,“它写出的是花绽放时的尽情、热烈”,“它描绘出了花开放时的富有朝气和蓬勃生机”,“写花欲笑,其实是在写作者的内心,是作者的内心在笑,为社会的文明进步,生活的繁荣美好而欣慰,而兴奋”……听着同学们的发言,笔者觉得只有激活了学生的体验,来自内心的自由潮水才会涌动,生命之花才会倾吐芳香。

体验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强调个人体验的加入而使阅读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态势,后者排斥个人体验的作用而用统一的标准一统学生的思想情感世界。可以说,阅读教学离开了体验,阅读就变作对他人意志的图解和迎合,阅读课就会变成教师的思想或教参的观点给学生的强加,甚至会蜕变成理科似的训导课、练习课,这正是传统教学的做法,也正是语文课失去人心的原因。所以,语文课要成为学生的所爱,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去品味领悟文本内涵,这样语文课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体验呢?固然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但笔者觉得实实在在的方法还是靠教师自身的体验去引导和带动学生的体验。要求学生要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教师首先就必须做到这一点。比如,讲《与朱元思书》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自然山水、体验山水意蕴的:参差峻拔的群山,在不同人的眼里也许会蕴含不同的内容,要解读它,必须靠人生的积累,积累越多,体验感悟就越深越独特,我到过富春江,船行于崇山峻岭中,在揽尽奇异风光的同时,我觉得两岸的群山是一道人生的走廊,人生如群山一般有高低起伏,重要的是要有抗争和超越的精神,这样才能谱写生命的壮丽。受此启发并经讨论,有同学高呼他从“争高直指”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是生命就要表现,就不必在乎所失所得;有同学说出这样的哲理:只要拥有一颗争取的心,无数的平凡就会组成辉煌……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得以展开就必须依赖师生双方在解读文本中所产生的独特的体验,否则,语文教学又会重回老路。但问题是学生是幼稚的生命,生活阅历的浅和人生积累的少,决定了他们体验能力的不足,有些东西他们一时是难以感知和领会的,或者说是难以做到准确的把握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情景的设置、教学实践性内容的安排、富有想象性的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尽力为之,以达到调动体验的目的;另一方面更要以自己相对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积累来演绎体验的过程,以此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去回味体悟,应该说教师的现身说法,对学生的体验的激发起着催生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移情于物,最终体验文本中所表现的种种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情感体验不是靠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来培养的,它需要情感的浇灌,思想的开导,显然,承担这样的角色任务的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完全退居幕后而不讲,笔者的理解是只要是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体验活动的,教师就应该讲,而且要讲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讲出自己理解和思想,因为这样的讲是在扫除障碍使得教学对话展开和深入下去,是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点放爆竹,--引发情感思想的震动,从而使学生思想情感自然的流淌,汇入到对话的流程中去,我想,这样的讲,不是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理解,而在让学生发现自我,释放自我,达到这一点,语文课无疑就活起来了,美起来了。

作者邮箱: gyszjq@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