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推导法(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侯小青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古诗中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各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教师教是难事,学生学更是难事。怎样记忆?难!怎样记得准?更难!怎样快速记忆?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一套最简单的“一式”推导法——近体诗平仄的快速记忆法,即只需记住五绝的一个平仄格式,其余格式完全可以由此推导而得。

【关键词】 一式 推导法 近体诗 平仄 快速记忆法

古诗中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各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教师教是难事,学生学更是难事。怎样记忆?难!怎样记得准?更难!怎样快速记忆?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经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一套最简单的“一式”推导法——近体诗平仄的快速记忆法,即只需记住五绝的一个平仄格式,其余格式完全可以由此推导而得。

一、五绝:

(分为四种平仄基本格式。我们只需记住“(一)式“即“仄起仄收式”,即可由此推导出五绝的另外三种平仄格式。)

(一)、仄起仄收式:(在“仄起仄收式”前面标上(一),即“仄起仄收式”我们又可称为 “(一)式”。另在该式的四句平仄句式前分别标上“A、B、C、D”等,我们又将其各句式分别称为“A句、B句、C句、D句”。)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 丨 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丨 丨 丨 一 一

(二)、仄起平收式:(由“(一)式”即“仄起仄收式”推导出“(二)式”,只需将第一句“A句”即“丨 丨 一 一 丨句”变为“D句”即“丨 丨 丨一 一”,其余句式不变,即句式顺序为: D、B、C、D。)

D丨 丨 丨一 一

B 一 一 丨 丨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三)、平起仄收式:(由“(一)式 ” 即“仄起仄收式”推导出“(三)式”,只需将句式顺序变为C、D、A、B,即可。)

C 一 一 一 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 丨 一

(四)、平起平收式:(由“(三)式” 即“平起仄收式”推导出“(四)式”,只需将第一句“C句”即“一 一 一丨 丨”变为“B句”即“一 一丨 丨 一”,其余不变,其句式顺序为:B、D、A、B,即可。)

B 一 一丨丨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二、七绝:

(分为四种平仄格式。七绝是五绝的扩展,其扩展办法是在五绝的每个五字句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相同平仄两字的头,即“仄前加平平,平前加仄仄”。)

(一)、平起仄收式:(由五绝的“(一)式”即“仄起仄收式”的四句前分别加上“一 一”、“丨 丨”、“丨 丨”、“一 一”,即句式顺序还是:A、B、C、D。)

[一 一] A丨 丨 一 一 丨

[ 丨 丨] B 一 一丨 丨 一

[丨 丨] C 一 一 一 丨 丨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二)、平起平收式:(由五绝的“(二)式”即“仄起平收式”的四句前同样分别加上 “一 一”、“丨 丨”、“丨 丨”、 “一 一”,即句式顺序为:D、B、C、D。)

[一 一] D丨 丨 丨一 一

[丨 丨] B 一 一 丨 丨一

[丨 丨] 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三)、仄起仄收式:(由五绝的“(三)式”即“平起仄收式”的四句前分别加上“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即句式顺序为:C、D、A、B。)

[丨 丨] 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四)、仄起平收式:(由五绝的“(四)式”即“平起平收式”的四句前同样分别加上“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即句式顺序为:B、D、A、B。)

[丨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 B 一 一丨 丨 一

三、五律:

(分为四种平仄格式。五律是五绝的扩展,其扩展办法是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各自分别再重复一遍,即可。但其中的七律的“平起平收式”和“仄起平收式”两种平仄格式的第五句,因为“对(相对)”、“黏(相黏)”原理应发生变化外,其余格式不变。)

(一)、仄起仄收式:(由五绝的“(一)式”即“仄起仄收式”重复一遍即得。其句式顺序为:A、B、C、D、A、B、C、D。)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 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 一 一

(二)、仄起平收式:(由五绝的“(二)式”即“仄起平收式”重复一遍即得。由于第四句与第五句相同,结合“对(相对)”、“黏(相黏)”规则,必须将第五句“D句”即“丨 丨 丨一 一”变为“A句”即“丨 丨一 一 丨”,其余不变,其句式顺序变为:D、B、C、D、A、B、C、D。)

D 丨 丨 丨一 一

B  一 一 丨 丨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必须改为:“A 丨 丨一 一 丨”。)

B  一 一 丨 丨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三)、平起仄收式:(由五绝的“(三)式”即“平起仄收式”重复一遍即得,其句式顺序为:C、D、A、B、C、D、A、B。)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四)、平起平收式:(由五绝的“(四)式”即“平起平收式”重复一遍即得。由于第四句与第五句相同,根据“相(相对)”、“黏(相黏)”规则,必须将第五句“B 句”即“ 一 一丨丨 一”变为“C句”即“一 一 一丨 丨”,其余不变,其句式顺序为:B、D、A、B、C、D、A、B。)

B 一 一丨丨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B 一 一丨丨 一(必须改为:“C 一 一 一丨 丨”。)

D 丨 丨 丨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四、七律:

(分为四种平仄格式。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其扩展办法是在五绝的每个五字句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相同平仄两字的头,即“仄前加平平,平前加仄仄”。)

(一)、平起仄收式:(由五律的“(一)式”即“仄起仄收式”的八句前分别加上“一 一”、“丨 丨”、“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丨 丨”、“一 一”,即得,其句式顺序:其句式顺序为:A、B、C、D、A、B、C、D。)

[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丨 丨] 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 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 B   一 一丨丨 一

[丨 丨] 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 D 丨 丨 丨一 一

(二)、平起平收式:(由五律的“(二)式”即“仄起平收式”的八句前同样分别加上“一 一”、“丨 丨”、“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丨 丨”、“一 一”,即得。由于第四句与第五句相同,结合“对(相对)”、“黏(相黏)”规则,必须将第五句“D句”即“丨 丨 丨一 一”变为“A句”即“丨 丨一 一 丨”,其余不变,其句式顺序变为:D、B、C、D、A、B、C、D。)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丨 丨]B  一 一 丨 丨一

[丨 丨]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必须改为:A丨 丨一 一 丨)

[丨 丨]B  一 一 丨 丨一

[丨 丨]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三)、仄起仄收式:(由五律的“(三)式”即“平起仄收式”的八句前分别加上“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 “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即得。其句式顺序为:C、D、A、B、C、D、A、B。)

[丨 丨]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

[丨 丨]C  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

(四)、仄起平收式:(由五律的“(四)式”即“平起平收式”的八句前同样分别加上“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 “丨 丨”“一 一”、“一 一”、“丨 丨”,即得。由于第四句与第五句相同,根据“相(相对)”、“黏(相黏)”规则,必须将第五句“B 句”即“ 一 一丨丨 一”变为“C句”即“一 一 一丨 丨”,其余不变,其句式顺序为:B、D、A、B、C、D、A、B。)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改为:“C一 一 一丨 丨”。)

[一 一]D 丨 丨 丨一 一

[一 一]A 丨 丨 一 一 丨

[丨 丨]B 一 一丨丨 一

五、排律:

十句以上的律诗叫“排律”。排律是律诗的扩展,一般是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句数长短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一般喜欢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五十韵以至一百韵等。有的虽然不是整数,但必须以韵(两句为一韵)为延长单位,不能出现单句。它的平仄组合也只是依照律诗“对(相对)”、“黏(相黏)”的规则加以延长,因此它也必须遵守律诗运用平仄时所规定的种种要求。排律以五言为常见,七言排律较少。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各分为四种平仄格式,即: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

参考文献

[1]朱振家. 古代汉语(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振家. 古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盛九畴. 古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王 力. 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5]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6]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侯小青,生于1963年,男,四川省宣汉县毛坝乡人,四川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讲师,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语文报·高中版》特约通迅员,证书编号:川028. 多年从事本专科函授教学工作及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工作,着力于中学语文教学及古文学研究,曾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通迅地址: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校 联系电话:5223703(单)、5261585(宅)、13158427585(手机)。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