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训练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一)必须重视教育 ⑴进入20世纪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对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人们发现,情感、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成功往往起着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的健康的情感,又与长期的艺术熏陶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⑵古往今来,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次在布拉格作物理专题演讲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他起立作答:“如果我用小提琴演奏代替言辩,将会更加愉快,更易理解。”于是,(甲)他熟练地演奏了一首难度相当高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乙)他演奏了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用音乐表示谢意。了解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他酷爱艺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把拉小提琴作最好的休息,并在琴声中获取灵感。 ⑶当代中国科学泰斗之一钱学森先生,为我国发展尖端空间科学技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1年12月22日,在接受国家最高褒奖时,他深情地提到了夫人——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他说:“她给我系统地介绍了德国的古典音乐艺术,这些包含着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的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从“导弹之父”的话语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艺术,启迪心智,能开拓视野,能完善人格。 ⑷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996年在菲律宾与参加亚太地区经济论坛会议的各国首脑联欢时,他不仅表演了歌舞,还用钢琴弹奏了一曲《天鹅湖》。他对记者说:“我虽然是国家主席,但也是个普通人,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喜欢唐诗、A、元曲,也爱看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B的作品,这些作品带给我极大的欢乐;我也喜爱C、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⑸我国古代就已注意到艺术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起的作用。在古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古代称为六艺),其中的“乐”指的是音乐,而音乐正是艺术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可以兴也。”这里的“诗”,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而“兴”,指的是思想情感的激发。这句话强调了文艺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作用。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近十年来,上海中小学都把艺术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海某区的一所小学,以写字为突破口,把书法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有益的启示。 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艺术教育的资源,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重视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使21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个性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社会优秀人才。 1、本文多处用了引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各举一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⑵标明着重指出的:“乐”、“诗”、“兴”三处可任写一处。 ⑶标明特殊含义的:“导弹之父” 2、第⑵段中有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成绩、效果显著”,这个成语是卓有成效,本段画线部分,原文用(甲)句而不用(乙)句的理由是甲句突出了爱因斯坦小提琴演奏技艺的高超。 3、第⑶段中加点词“丰富”是实词中的动词。本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4、江泽民同志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其具体表现为能表演歌舞、能弹钢琴名曲。把“莫扎特”、“马克•吐温”、“宋词”分别填入第⑷段A、B、C三处。A处应填(宋词)、B处应填(马克•吐温)、C处应填(莫扎特) 5、文中的第⑷段不能与第⑶段互换位置,不是因为时间先后的原因,而是因为第⑶段紧承 第⑵段写科学家,第⑷段写政治家(或写国家领导人) 6、第⑸段画线句中“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前后顺序如果颠倒的话,就不符合逻辑,这是因为: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 7、参照第⑸段,为第⑷段写一句小结句。 8、本文的论点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本文在论证论点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从伟人的艺术修养之高方面来论证的,后一部分是从古人对艺术教育的论述及当今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方面来论证的。 (二)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有一本专门描写打猎的书,其中写到有一只红狐狸,它为了捕获野鸭子,常常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它是那样顽强有耐心,慢慢地毫无声息地贴在地上接近野鸭子。当野鸭子无意中游开了,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候着。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红狐狸可以这样往返几十次,直到几天之后,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逮住为止。这只红狐狸不是很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吗?实际上,这只是狐狸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猎获食物的本领。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连动物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控制自己,对于有思想感情的人类来说不更应该要善于驾驭自己吗? 自制的反面是放任。比如抽烟,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但有的人却人来不去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而只是盲目的听凭自己抽下去。于是一根两根,一包两包,直至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 但是,如果说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那么,反过来自制力又是征服放任的有效武器。有个例子可证明这一点,( )。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下决心用自制力与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 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控制自己需要意志。意志和思想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要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就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磨炼。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青年时代曾经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他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13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逐条实行。比如,为了矫正空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列了“沉默”一条,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已有利之言谈;避免琐屑的谈话。”后来有一位朋友说他常常显露骄傲,于是又把“谦逊”加入表中。到晚年,他撰写自传时,曾经谈起青年时代锻炼自制力的计划,认为他的成绩应归功于节制。 1、文章第一部分为了阐述“人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观点,为什么不举人的事例而用动物的例子加以论证? 通过动物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控制自己的例子证明有思想感情的人更应有自制力的观点。 2、选出对“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一句理解不当的一项(D) A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盲目纵欲的危害性、隐蔽性。 B 设喻论述盲目纵欲会使人逐渐变质堕落。 C 盲目纵欲将导致自制力的丧失。 D 盲目纵欲和腐蚀剂共同导致自制力的丧失。 3、结合上下文,在第二部分“( )”处补充一个论据。 4、文章第三部分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D) A 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 B 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 C 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D 要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就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磨炼。 5、在议论文中,有时说话留有余地能使论述更严密,“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一句中,“往往”就起到了这种作用。请在文章第一部分中再找出起同样作用的两个词。 答:⑴ “之一” ⑵“一定”或“常常”。 6、本文分三部分论述有关自制力的问题,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请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⑴什么是自制力(人应有自制力)⑵自制与放任(自制与放任的关系)⑶怎样培养自制力(如何增强自制力) (三) 风气是怎么一回事?《风赋》一文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无论哪一种风气,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有它的始发期。当它刚刚“起于青萍之末”时都是微弱的,或是出现于某个地方,某个单位,甚至表现在某个公民身上。因其微弱,是浊风,是邪气,就得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不让它发展,以止于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因其微弱,是清风,是正气,就应该予以扶持,予以彰扬,使之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此所谓“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社会风气的好转离不开这两方面的工作。 然而,仅仅这样说,仍不免空乏虚茫。这两面的工作靠谁去做?人人有责,自然绝对正确,但老百姓应负的责任和领导者应负的责任毕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有些地方交警坐出租车不付钱习以为常,不仅自己不付钱,连老婆孩子亲戚朋友也一起沾光,这当然是浊风邪气。对此老百姓可以反映,可以举报,也可以当场站出来:“你不能这样!”但毕竟还得针对这种浊风邪气制订某种制度,采取某种措施,并直接对有关人员予以处罚,他们已经把这种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公仆。因而,掌握某种权力的领导者理应对扶正怯邪、激浊扬清负有相应的责任。 当然,要担负起这种责任并非是轻而易举的。“风气”这个东西,本来就几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要区别它的清浊正邪,先得有一点敏感的嗅觉,尤其是在它刚刚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要对它的发展趋势及其后果有足够的认识。.浊风邪气之所以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公害,其中必有某种利益使人趋之若鹜;清风正气之所以在某些地方难以伸展,其中必有某种利益需要人舍得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要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还得有点“忘身殉国,秉道疾邪”的政治品格。 群众中并不乏正气,缺乏的是对于这种正气的扶持;社会上并不缺乏抵御浊风邪气的力量,缺乏的是对于这种力量的组织。而这一切,正是须要领导干部认真去做的。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是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这句话不仅包含着“上梁”与“下梁”的关系,而且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所以这样说: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不是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就是那里的领导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1、开头提出的“社会风气好转离不开两方面的工作”指的是什么? “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或因其微弱,是清风,是正气,就应该予以扶持,予以表扬,使之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2、结尾归纳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不是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就是那里的领导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3、第二自然段中的事实论据在本段中是用来证明什么的?请将它所证明的观点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掌有某种权力的各级领导者理应对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负有相应的责任。 4、选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还是并列展开论述的? 逐层深入 (四) 开展广阔的课外阅读,获益匪浅。 课外阅读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知识海洋中的一piáo水。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这piáo水就会很快zhēng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凯勒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只有多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本好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怎能不给人以启迪? 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更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是缺乏课外阅读的表现。如果多看书,这些都迎刃而解。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当然不要求每个人都读万卷书,但是多读总是有好处的。课外阅读还可以拓宽解题的思路。这对于学好理科是有很大的帮助。课外多读外语版的书,对于学好外语更是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增强语感,增加词汇量。只要坚持,外语成绩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课外阅读还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好处极多。奥布鲁切夫说:“世界如此广泛,你用肉眼看到的只是极小的部分,还是到书本中去寻求知识吧!在那里你就尽情地采集吧!”那么,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那里尽情地采集吧! 1、本文的论点是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或益非浅。 2、文章第2自然段用凯勒的话属于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钱钟书写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怎能不给人以启迪?”是反问句式;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钱钟书写的《写在人生边上》,朱自清的散文集能给人以启迪 。 4、“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这piáo水很快就会被zhēng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课外阅读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请把这句话中的两个拼音写成汉字:piáo—瓢 zhēng—蒸 5、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迎刃而解:只要用刀在竹子上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也比喻问题的顺利解决。 采集:收集材料或实物。指大量吸收知识。 6、“那么,朋友们!就让我们在那里尽情地采集吧!”一句的表达句式是感叹句。 (五)不要被人活埋 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自传,感受颇深。在这共计只有6句话的自传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 “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就是要提防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的“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吹、捧、拍和献媚,倘若不慎,居功自傲,固步自封或利令智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活埋”自己或被别人“活埋”了。 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科学事业的诺贝尔这篇“奇特的自传”,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留给人们的却是不可多得的“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不是吗?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旦手中掌握了一些权力,不是用来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把权力用在安插七姑八姨和拉帮结派上;用在到处伸手,以权谋私上;用在贪图享乐,寻花觅柳上。也有一些,对“老太太喜欢的我也喜欢”之类“捧杀”的话欣喜若狂,百听不厌,对那些逆耳忠言,反而积怨成仇,耿耿于怀,寻机打击,其结局只有是自己吞食“活埋”自己的苦果和喝下亲手酿造的苦酒。 多少年来,被自己“活埋”以及被别人“活埋”了的何止一二。刘青山、张子善都是长征时的红小鬼,在敌人枪林弹雨中没有被“活埋”,建国以后,却抵挡不住糖弹的袭击,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在改革开放初期,某省省长因被女色所迷而不能自拔,充当走私犯罪的保护伞,丢掉了乌纱,成了阶下囚。被树为“全国第一村”,集七彩光环于一身的大邱庄庄主禹作敏,也在一片赞扬声中被公安部门拘留。这些实例,无不是活生生被“活埋”了的典型。 历史已成过去,留给后人的却是不尽的思考。当今之世,欣逢民族中兴,但愿社会上的仁人志士和身居要职的领导者不要忘记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重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开拓创新,勤勉奋发,远小人,防“捧杀”,拒腐蚀,永不沾,像诺贝尔那样给后人留下一篇值得借鉴和效仿的自传。 1、“提防”“阿谀奉承”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C) A 、dī ā B、tí ē C、dī ē D、tí ā 2、“捧杀”在文中的意思是:那些阿谀奉承者采用各种手段吹拍和献媚,使被奉承者居功自傲而断送自己的前程。 3、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4、本文采用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5、本文末尾“远小人”一语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原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根据你对“被自己‘活埋’”以及“被别人‘活埋’”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谈谈对“拒腐蚀、永不沾”必要性的一点认识。 必须提高警惕,充分认识被“捧”“活埋”的危害,在新形势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觉悟,才能永葆革命本色。 (六) 斯诺从革命家俭朴的生活上,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十三年后的“开国大典”,证明了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其实,这种“力量”,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先秦时,秦穆公问大臣由余,君主得国失国,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可寻,由余说有,就是“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看来,这位由余,也以为“俭”中自有一种“力量”可以“得”国。 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大比小,“治家”与“治国”同理,套用由余的话,也可以说是“常以俭兴之,以奢败之。”有人调查了某市某区的五十名失足青年,其家庭都是“奢户”。过去讲“侯门多荡子”,现在可是“奢户多败子”。这些青年不爱劳动爱虚荣,不讲贡献讲吃穿,有了银子想金子,做了“皇帝”想成仙。为平欲壑,就去抢去偷去骗,结果走上歧途,陷入法网,进了“高墙”。如果这些青年的家庭能重视对他们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不仅教育他们不追求“高消费”,也让他们知道,俭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懿行,那么他们(A、肯定;B、必然;C、或许;D、往往)就不会落得如此结局。记住吧,俭朴也是力量。 1、文中“断言”的意思是(C) A、十分武断地下结论 B、不十分肯定地预言判断 C、十分肯定地说 2、第2段横线上,应从它后面的括号里选填 (C) 3、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的具体内容是俭朴的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深刻揭露了“这些青年”由奢而败的严重后果。 5、本文的论点是俭朴也是力量。 6、本文从论证方法上来说,运用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论证方式上来说属于立论。 (七) 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对成功的美酒淡然置之,生怕妨碍了自己继续前进,不让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以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境界。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照样钻进实验室里埋头苦干,把代表荣誉与成功的奖章丢给子女们当玩具。实际上,她和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同感:人生最美妙的时刻是在勤奋努力和艰苦探索之中,而不是在摆庆功宴席的豪华大厅里。从这个角度来看,勤奋努力又如同一杯浓茶,比成功的美酒更于人有益。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它使一个人精神上焕发出来的光彩,绝非胸前的一打奖章所能比拟。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保持勤奋进取的精神境界。 2、文中论证观点时,采用的论证方法正确选项是(A) A、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D、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3、最近一句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坚持勤奋努力。 4、用自己的话将文中画线部分概括成有哲理内涵的一句话:追求就是幸福,它比成功更于人有益。 (八)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没有避免街亭的失守。 ③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实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他花时十年,经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么顽强的毅力! ④人生像是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⑤“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看成是磨炼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失败中yÙn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根据第⑤段中的拼音写汉字:yÙn(孕)育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实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街亭的失守;爱迪生发明蓄电池;项羽乌江自刎。 其中“项羽”的事例是用来阐明不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的道理。 3、第⑤段中“父母双全”上的引号是表示特殊意义。在文中的意思是: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起来,努力奋斗,获取成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 (九)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临终时曾说:“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样看,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象在海边玩耍的一个孩子,有时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贝壳,但是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牛顿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先后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光学》等巨著。他22岁发明了微分学,23岁发明了积分学。著名的力学三定律也是他在30岁以前发现的。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样一样成绩卓著的科学家,把自己的成就比作大海边的一个贝壳,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大海,是一个蕴藏着无数水生动物、植物和各种矿藏的庞大世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理,也像大海一样深广,一样丰富。人类学习科学知识,从事生产活动,就是在发现和认识真理的大海,就是在大海里开采和捕获。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把大海的资源取尽。我们作为一个人,从大海里得到的微乎其微。 大海,是这样的浩瀚;贝壳,是那样的耀眼。只拾到几块贝壳上的几块云母片的人们,难道你们会因此而满足吗?不会的,你们一定打算拾取更多的贝壳,开发更多的矿藏,捕获更多的鱼虾,献给千千万万的人民。 1、第一自然段里引用牛顿的话,主要作用是(C) A、用名人的话开头吸引读者 B、摆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C、提出下文的立论依据 D、介绍牛顿的临终遗言 2、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C) A、介绍牛顿取得的成就,激励人们学习 B、说明牛顿的成就是在青年时代取得的,发人深思。 C、以牛顿成就之大,而自认为小,引起议论。 D、列举成就,证明牛顿是著名科学家。 3、指出第三段中画“——”线的部分是一个什么关系的复句。 假设 4、修辞手法有的着眼于内容,有的着眼于形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着眼于形式的修辞手法是:对偶、设问、排比 5、全文的中心论点是:真理是无限的,个人所得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永远不能满足。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