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三体一话题——“微笑”话题作文写作示例(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肖韬华 文题:阅读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微笑 微笑一下多么容易, 它产生的魅力却无穷无尽 , 接受微笑的人立刻变得富有, 发出微笑的人也丝毫不曾失去; 再富有的人,也不愿拒绝一个微笑, 再贫困的人,也有能力将它施予, 它带来了天伦之乐, 又是友谊绝妙的表示, 它能神奇地解除疲劳, 又能给绝望者以生活的勇气。 如果我们哪天遇到一个人, 他竟然没有对我们微笑, 那么将你的微笑慷慨地给予他吧, 因为没有任何人 比那不能给别人微笑的人 更需要它! 要求: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结构完整,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有时是自己会心的一笑,有时是对别人的赞扬,有时是对别人的欣赏,有时可能是对熟人和朋友真心的安慰,但有时也可能仅仅是对一个路过的陌生人表示的礼貌性的友好。微笑,虽然只是一种看似很简单的表情,却是亲切的符号。一个微笑,有时会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生命从此联结在一起,成为他和她铭心刻骨的记忆。一个微笑,有时会给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人,重新输进一线希望,这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挽救一个生命来说,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微笑是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微笑往往带来另一个微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变得单纯得多、松快得多。微笑是一种态度,是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微笑了,表明心情畅快,乐意工作;微笑了,说明尊重群众,在拉近距离。即使是一般礼貌性的微笑,也能创造一种平和的气氛,使我们纷扰劳累的心消除一些紧张,得到一些放松。 这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可要真正写好,写出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又不是十分容易的,非要在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下功夫不可。一般来说,这个话题适合用夹叙夹议的散文式文体来写作,当然也可以编写故事,甚至可以写成议论文。 例文1、脸盘上的花儿 王茜 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她非草木,百花园里难觅倩影,群芳谱上也未载芳名,但这种花人人常见,她只开在人们的脸庞上,她的名字就叫——微笑。 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 然而微笑之花不同,她一年四季开在人们的脸上,常开不败,馨香飘逸,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她能为内向的人打通交往的屏障,为失意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光;她能为陌生人迅速建立起友谊,为久有摩擦的人冰释前嫌;她能为快乐的人繁殖快乐,为自信的人添加更多前进的力量。 花是柔弱的,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花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的愁绪。 然而微笑之花是不会凋谢的,她经得起风风雨雨。风雨过后,她依然嫣然绽放。 微笑之花,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觅其倩影。亲人的微笑,是隆冬的火炉,她可以使你暖心;朋友的微笑,是炎夏的薄荷,她可以使你清心;同事的微笑,是深秋的清空,她可以使你爽心;就连仇人的微笑,也是开春的暖流,可以让你沁心;而开在自己脸盘上的微笑,则是松风竹雨、晓露晚荷,是照亮别人的温馨和友善。 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她给人无声的幸福,给人身心的畅快,给人春天的温暖,给人心田的滋润。 既然微笑之花的力量这么大,那么请你绽放你的微笑之花。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在为恨而伤怀,微笑之花都会给你新的力量。 微笑之花——开在我们脸庞上的花儿,你拥有了她,你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评语:本文逻辑严密,气势如虹,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充沛。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开篇写微笑“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文中写“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等比喻精妙无比。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写微笑的力量时,先写“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反衬了微笑“嫣然绽放”“常开不败,馨香飘逸”的特点。文中多处使用了排比句,阅读本文琅琅上口,有音乐之美。 例文2、生活中有微笑真好! 肖小琛 一、母亲给我微笑 每天清晨,我去上学,母亲总是用期待的微笑送我出门,直到我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满载而归。母亲仍是在家门口微笑着迎接我。 母亲的微笑是最自然、最纯朴的。母亲的微笑,是理解,是期待。母亲的微笑永远是我前进的风帆。 二、老师给我微笑。 一天,老师宣布考试成绩,而我这个一向不怕考试的所谓高手,却只得了68分。当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我的脸热辣辣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把头埋得很低。我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更不敢看老师。这样的超低水平发挥,令我自尊全无,往日的自信更是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走到我身边,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瞟了一眼他,没想到,他的脸上居然写满了微笑,真的是微笑!是老师对学生常有的微笑!老师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可我读懂了他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是对我的默默鼓励,是对我心灵的慰藉,我把这个微笑铭刻在了心中。 三、同学给我微笑 一次,我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向同桌请教。当时同桌要去参加一场球赛,就微笑着对我说:“这道题一时半会讲不清楚。你自己先思考,如果想不出,等我比完赛,回头再告诉你。”说完,同桌就走了。我当时很生气,只好一个人苦思冥想。经过细致思考,我做出了这道难题,但对同学却产生了误会,责怪他不理解自己,不帮助自己,太自私。好长时间,我对同桌不冷不热,遇到难题,也再不向他请教,埋头思考,自己解决难题。 同桌知道我在责怪他,却毫不在意我对他的态度,每天仍然微笑着叫我。面对同桌真诚的微笑,我不得不检讨自己。我反过来一想,明白了,同学这样做其实是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错怪了同学。于是,我对同桌的微笑报以微笑,两人和好如初。 四、邻居给我微笑 暑假里,我家对面搬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平时,我见她生活起居极不方便,就每隔一天帮她买一次菜,一周帮她做一次大扫除。每次干完活,老奶奶都给我微笑,我知道,那是老奶奶对我的夸奖。我总是带着老奶奶的微笑,心满意足地回家。 生活中有微笑真好!愿生活中时时有微笑,处处有微笑! 评语:本文一线串珠,文脉贯通。文中运用四个小标题写了四个小故事,描写了四种各具代表性的微笑,来反映自己健康成长的经历,构思十分精巧。语言朴实无华,却十分清新自然,读后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例文3、微笑的魅力 宋丽平 微笑是很有力量的。微笑是沉稳的山,给人以心安;微笑是流动的水,给人以活力;微笑是天空悬挂的彩虹,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 微笑是跨越代沟的桥梁。你是否发觉自己无法与父母沟通,你是否发现自己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我明白,每个人都想跨越这条鸿沟,那便需要在这儿建起一座桥梁,用你的微笑建起一座沟通亲情的桥梁。当父母用他们那守旧的思想来约束你时,你用你的微笑包容父母,再与之沟通,只要你言之有理,父母一定会理解的。反之,如果你板起脸来反抗,强烈的争执之下,你的心与父母只能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微笑是连接亲情的纽带。 微笑是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当你进入一个新的集体时,你是否感到紧张、不安、害羞,你把自己藏在海螺里,拒绝一切。而朋友的一个微笑,熔化了你那坚硬的外壳,也溶化了你那冰封的心。你开始与人快乐的交谈,这便是微笑的魅力。 由此可见,微笑是与陌生人交往的通行证。 微笑是消除误解的催化剂。朋友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你心里委屈,觉得自己握住了真理,不愿以微笑代替绷紧的脸,你只能与朋友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如果你能微笑面对,事情总会水落石出,那你不但握住了真理,也握住了友情。不是有一首歌,歌词道:“请把我的微笑留下。”这不正反映了友谊对微笑的渴望吗? 由此可见,微笑是连接友情的纽带。 微笑是促进你前进的动力。在你遇到挫折时,你悲观叹气,失去生活的信心。这时,上级的一个微笑,你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你解读那微笑的密码,那微笑包含了上级对你的希望与信任。你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那微笑,成为大海中的导航灯。 由此可见,微笑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良药。 我知道,亲情渴望微笑,正如小草渴望甘露;友情渴望微笑,正如沙漠渴望甘霖;人生渴望微笑,正如鱼儿需要水。 微笑是人生的一张通行证,走到哪儿,只要你带着她,前路便一片阳光。 评语: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形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分别从“微笑是跨越代沟的桥梁”“微笑是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微笑是消除误解的催化剂”“微笑是促进你前进的动力”四个方面论述微笑的魅力,说理十分有力。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尤其是文中警语的运用使文章增添了色彩,如“微笑是连接亲情的纽带”“微笑是与陌生人交往的通行证”“微笑是连接友情的纽带”“微笑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良药”,这些语言写得十分精美。 结语:以上所选三篇文章,很有代表性,一个话题三篇文章三种文体。第一篇是散文,第二篇是记叙文,第三篇是议论文。散文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记叙文一线串珠,文脉贯通;议论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形式,论证充分有力。仔细推敲这三篇文章的写法,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悟出话题作文写作的某些规律来。 肖韬华:广东乐昌市一中 邮编:512200 电话:0751-5502569 电子邮箱:xiaoth899@yahoo.Com.cn 我的邮箱是xiaoth899@yahoo.Com.cn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