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美(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题君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 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洞庭山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颇具审美价值的妙诗。雍陶的《题君山》与方干的《题君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首同题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却描刻出不一样的美。 诗贵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选择新的表现角度。惟其如此,诗才有诗味,也才能耐人寻味。雍陶的《题君山》,描绘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笔便不同凡响: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写湖中君山倒影,转为虚写神话传说,并与湖山的描写融合起来。“疑是水仙梳洗处”想落天外,却情生目前。倘若无前两句对湖光山色的实写,这句就会显得突兀。“一螺青黛镜中心”,巧比妙喻:平静的湖面是镜子,而湖中倒影的君山则是镜中水仙青黛色的螺髻。诗的想象新颖,完全是以实比实,而雍诗则融化古代的神话传说,虚实相对,想象奇特空灵,意象似幻实真。 方干的《题君山》描绘、赞美君山的奇异,选择了探究其来历的表现角度,且通过诗人游仙境而完成,在构思上与雍诗截然不同。首句写诗人游仙境,“曾于方外见麻姑”,就象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也正是这样诗人才获悉君山的来历,这也是诗的后三句所表达的内容。巧妙的是,诗中将诗人请教的问题及过程省略不写,而以“闻说”二字直接引出其答案:自古本无君山,而后来有君山,“元是”(原来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至洞庭湖的。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多美玉之地。君山系昆仑灵玉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的,其奇美自不必说。 总而言之,雍陶的《题君山》以镜花水月般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方干的《题君山》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由此可见,尽管吟咏对象相同,但不同的诗人完全可以构思出不同的诗歌佳作。 联系方式:265200 山东莱阳一中语文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