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天才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四川省金堂中学 童华池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1959年,17岁的霍金进入牛津大学读书。不幸的是,在牛津的最后一年,他发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笨拙,经常无缘无故地从楼梯上摔下来,差一点因此失去记忆。1963年,医生诊断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的霍金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索硬化”,并宣判说,这个21岁的青年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霍金的身体状况确实越来越糟糕,他渐渐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在1985年因肺炎造成的手术中,他甚至失去了讲话的能力——在一段时间中,他飞驰的思想只能封闭在自己的大脑中,无法与人交流。所幸的是,科技的发达最终使他得以借助电脑和语言合成器,重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能够在众人面前演讲。他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他的演讲,就是采用这样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方式进行的。平常,他看书必须依赖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写作则是以平均一分钟输入10个单词的“慢”速度进行……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霍金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还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1965年,霍金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75年,教皇在梵蒂冈步下圣坛,将嘉奖“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的勋章授与霍金,而教皇的前任在多年前曾经严酷地迫害过布鲁诺、伽利略;1985年,霍金被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吸纳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1989年,霍金被授予大英帝国荣誉爵士。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着牛顿曾经就位多年来的教职,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对20世纪人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

霍金最为有名的科研成果是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1991年1月,他在剑桥大学作了一次题为《宇宙的未来》的演讲,大胆提出了在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及天文学范畴内的一种假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现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和“试验课本”均选用了这篇演讲稿。

在《宇宙的未来》里,霍金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本身就在大挤压处终结。”

对“宇宙的未来的两种命运”的假说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是霍金的“黑洞不黑”的理论。霍金说:“我在若干以前发现,黑洞并不像描绘的那样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讲,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定义很好的位置和定义很好的速度。粒子位置定义得越精确,则其速度就只能定义得越不精确,反之亦然。如果在一个黑洞中有一颗粒子,它的位置在黑洞中被很好地定义,这意味着它的速度不能被精确地定义。所以粒子的速度就有可能超过光速,这就使得它能从黑洞里逸出来,粒子和辐射就这么缓慢地从黑洞中泄漏出来。”黑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以这种方式而损耗,直至完全被蒸发。

在霍金对外公布他的理论之前,科学界认为黑洞就是一种无底的井,它吞噬物质,使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逃脱。今天,霍金的“黑洞不黑”的理论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霍金所说的“辐射”被命名为“霍金辐射”。

霍金的理论使人们眼界大开,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会很自然地提出疑问:霍金的理论果真是正确的吗?霍金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

一切科学假说都需要经过验证才能得以成立,霍金的假说亦是这样。据有关媒体报道,科学家们现在正在瑞士日内瓦尝试建立一个大型粒子加速碰撞器(LHC),并希望它来创建黑洞,也许能成功。成功后,霍金的假说将会得到间接的证明。至于“宇宙的未来”的最终结局,是无法直接验证的,因为宇宙无论是继续膨胀还是坍缩,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太阳都将不复存在,即使人类有能力迁徙到别的星球,也难逃宇宙覆亡带来的厄运,所谓的直接验证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霍金的假说未能得到验证,目前,霍金暂时与诺贝尔奖无缘。

对于普通人来说,霍金更为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写出了《时间简史》一书。作为一本写给大众看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将最艰深的理论问题与大众最普遍的兴趣结合起来,首版至今17年来,已在全球畅销1000多万册,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百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读过这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著作。也许阅读过它的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科学成分,但它却毫无疑问地重新激起了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推动人类文明一步步走向未来的最大动力。

(已刊发于《年轻人•中学生读本》2005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周 薇)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