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知多少(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张立莉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花朵,中国素来被喻为“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苑里的一朵朵奇花异葩无不争香夺艳,向人们展示它的境界、情调、气度。作为“诗王国的公民”,我们应当怎样鉴赏诗歌,如何感受它的美呢?今天就诗歌鉴赏这一问题谈一谈应注意的几点: 1、疏通字义,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内涵 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因而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鉴赏诗歌要着力剖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宋祁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它来表示杏花的绚丽和春光的灿烂,也表达自己对春光热烈而愉悦的美好感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改换了多次才用上“绿”字,历来被传为诗人锤炼语言的佳话;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将花拟人化,赋花以人得情感,别有情趣,张先被誉为“张三弄”。一首凝练的诗,往往妙用一字,全诗生色。鉴赏诗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时诗中的词语有两层意义:一层表面上的,另一层象征的深刻内涵。杜牧有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杏花村”有人认为是在今天山西,也有人认为是在今天的江西,其实这里的“杏花村”与“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村”等诗句中的“杏花村”一样,并不确指某一个具体的村庄,而只是代表一种特定的意象和诗人某种感受。“杏花村”是一种美好、虚幻而又令人向往的意象画面,与“微雨”、“斜日”等意象联系在一起,便带上一种凄迷的情调。作者在这里正是通过“杏花村”这种意象来表达自己那种略有伤感而又有所向往的“心理情绪”。文如聂夷中在《古别离》中:“别恨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临邛”一词也不确指“临邛”这个地方,而是一种抽象意义的代表称。“临邛”是卓文君和和司马相如私结风流的地方,女主人公要郎君“莫向临邛去”并不是真的不要他去临邛这个地方,而是嘱咐他在外面不要私幕风流。诗贵含蓄,鉴赏诗歌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这一点上,而是要深入一步去探究和发掘诗句的内涵。 2、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鉴赏诗歌要分析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要充分利用诗中的行销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全诗描绘秋雨初晴后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啊,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物质欲望永远无止境,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全诗情景结合,清新、恬静优美。又如杜甫的咏春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十四字中就有四个表色词,成功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清丽的画面。翠柳丛中点两只鸣啭黄鹂,青碧天空中勾一行白鹭,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特别容易使人感到仿佛身临雨霁后那清新爽朗的世界。 3、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的社会意义 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常常与作者经历遭遇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鉴赏诗歌就要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社会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815年2月)被召回长安,借游玄都观观花之机作《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里千树桃花比喻政治上投机取巧的新贵,看花的人则比喻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涌现出来的人物,是政治上的顽固势力。作者以辛辣的笔调讽刺了投机取巧,献媚争宠的新贵,更深深刺痛了当时掌权的武元衡。同年三月又被远贬连州,这一贬就是十四年,十四年后作者故地重游,又写下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昔日所谓的“满观如霞”已不符存在了,讽刺了当年煊赫一时,夭艳如花的那帮权贵幸臣,都与消失殆尽,“种桃道士”喻刺当年重用幸臣的宪宗(现在是文宗),最后一句充满凛然傲立的豪情与气概,向那些宦官权臣发出挑战。 又如唐代诗人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当时,张籍名闻诗坛,又乐于提掖后进,朱庆馀在考试临近前作此诗,借闺房情事来隐喻考试,自比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舅姑比作主考官,诗人担心自己的作品不太符合主考大人的口味,故以出嫁女子作比,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刻意描写了一位新婚少妇拜见公婆前得疑虑心态,而寄意全在诗外,把诗人真正要吐露的心意表达得委婉含蓄,淋漓尽致。只有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社会意义。 4、反复朗诵,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语言具有音乐美,格律诗尤为严格。格律诗语音的高低是以平仄的交替出现来表现,“平声”即现在的“一声”“二声”,“仄声”即现在的“三声”“四声”,“平仄”的交替出现形成固定的格式,读起来诗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诗歌讲究押韵,律诗逢双数句押韵,一般把韵母声调相同或相邻的字放在双数句的句末,这样读起来悦耳动听,有声音的回环美。鉴赏诗歌,应通过反复朗诵,领略它的音乐美。 以上就古诗鉴赏略谈几点,在此与读者们共享。记得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一般的境界,而拥有这等境界,至少说明自己尚未完全被物欲所包围,活得也不算太俗罢!” 作者通讯:河北邢台中兴西大街466号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张立莉 邮编:054000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