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浅谈语文教学中主体意识的回归(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封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主体性是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这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学不仅研究主体,而且要更多更好地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所谓“回归主体”,即是把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即努力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回归主体是发展主体的条件,所以主体性教育应该终身性。 中学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在主体性教育上担负重任 ,因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因此,语文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风貌等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应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再联系传统语文教育看,早就高喊“放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而实际上被应试教育、升学压力、各种竞争等限制,其实还是“先生讲,学生听”的一种“淘汰教育”、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在这种历史久远的传统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主体这一问题曾被重视,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我们提出“回归”,这是面对传统教学的时弊与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而提出的。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呢?这个问题认识容易实践难,这就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艰辛,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实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关键。 我们在考察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老师把转变教育思想仍停留在认识阶段,较少的人步入到实践阶段,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人才观与教育观的制约行为上。如当你认为只有升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那么必然会使你的教育面向尖子生;相反的,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21世纪的人才,那么你的教学会不自然的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差生。另外,由于认为唯有考分、升学率才是教学质量的标志,必然会使你的教学陷入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误区。所以说教育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不转变,不落到教学实践上,那么将永远没有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具体讲就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的兴趣转化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则的探求,这就实现了学生的“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培养这种主体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语文教学应民主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育人,而当前语文教学往往把教学目的定位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了“育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关系毫无平等可言、无民主可言。那么在教学中,必然要重视“学生”这个主体,特别是语文的文学作品,由于不同的接受,学生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这就更需要民主性,更需要发展学生的人格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一点从于漪、魏书生等名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粲然的云彩,它要求教师放开师道尊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动机总是与个人的需要和追求直接联系的,如果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自己的需要与追求,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机。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教法的优劣主要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的繁,学生学的累的状况。采取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语文教学受升学、考试压力影响,就过分重视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我们都知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人的主体性发挥才有质量和效益。因此,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当前语文教育应侧重于这一方面,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前提下,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学习,充分运用好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四)、实践先进的语文课堂教学思想——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由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个人探究式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才去教学生,这里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这种方式有时固然能引发学生思考,但教师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的问题,并且这种以教师提问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有时可能产生误导,得不偿失。倒不如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能自己解决的可由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也不能解决的,可全班共同研讨,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注意:一是要发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价值,也要给他百分之百的鼓励,帮助学生完善对问题的表述,把问题提得更加明确、深刻;再就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教师固然要“解惑”,但更要“设惑”,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循环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实现学生“回归主体”的前提。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我们应树立“育人百年大计,兴师千载功绩”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不能再一味教书、讲教参,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那么自己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我们不再是“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有一碗水,一桶水”的观念,而“应有一湖水,有流动不停的水”,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面对现实21世纪的人才的培养。所以,努力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让更好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回归主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学生的思绪流动,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起来,那么就让他们“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吧!我们希望这种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成为新课程环境下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自主性、体验性的语文课,我们期望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作者邮箱: jslygfengy@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