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祭十二郎文》的两处课文注释(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收编在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对教材正文下面的两处注释,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处是教材对“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对“如”的解释。

教材上对“如”注释为“相当于‘而’”。注释为“而”,显然是做连词用的,表示前后两句话是并列关系。“如”当“而”用,古汉语词典上倒是有这个用法,如“见利如前,乘势而起”(《盐铁论•世务》)中的“如”当“而”讲,译为“就”,全句意为“看到利益就向前,趁着机会就挑起事端”。

还有资料把“如”解释为“如同”“就像”,全句意思是孟东野的使者不知道问家人侄儿死的日期就像耿兰的丧报不知应该写上日期一样。这么解释理倒能讲得通,“如”的确可以讲成“好像”。这样一来,课文上的标点肯定注错了,“月日”后的两个问号都不能保留,因为整句话没有疑问呀!

那么“如”到底讲成什么好呢?

我们反复读句子,就会感觉到,作者的语气肯定是疑问,编者标注的三个问号是对的,这三句话从语气上看选择语气。全句是选择疑问的话,“如”解释成“而”解释成“就像”是不是不太恰当呀?

我认为此时的“如”应该解释为“或者”,表选择。就像“安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活者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就够不上一个国呢?)中的“如”一样。这样的话,“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就可以解释为“是东野的家人不知道问家人月日?或者是耿兰报丧不知道应该写上月日?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想起来问家人,家人胡编了一个日期来应付他呢?”

第二处是教材对“惟其所愿”的注释。教材的解释是,奴婢们或去或留,随他们的意愿。这种解释有待商榷。

“惟其”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正因为”,如“惟其如此”。此处的“惟其”显然和现代汉语不同。此处“惟”作何解释?不好确定,当是语气词。“惟其所愿”这句话的意思的理解关键得看“其所愿”是谁的愿望,教材注释为奴婢的愿望,似乎同上文正好呼应。但我们细想,韩愈侄儿客死他乡,去世前最大的愿望当是把自己埋葬在故土,同父母葬在一起。韩愈“力能改葬,重葬汝于先人之兆”,是为了满足侄儿生前最大的愿望。此处“其所愿”难道不能是十二郎的愿望。或者我们想,韩愈自感愧对兄嫂,愧对子侄,重葬十二郎于先人之兆,难道不是他对侄儿的承诺?“然后惟其所愿”,是指了却了自己的愿望,难道不成?

如果仔细体会韩愈的语气,觉得了却十二郎的遗愿,或了却韩愈的愧疚之情,更符合实情,也符合常理。况“其所愿”中“其”既可以是“他的”,也可以是“我的”。

这些分析当然不足以推翻课文注解,如果按课文注释理解,我们不妨在“惟其所愿”之后加上“是听”,“惟其所愿是听”,解释为任凭他们意愿,或去或留,有何不可?

上述浅见,难免不足,恳求同仁不吝指点。

邢台一中054000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