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学应重视人文意识(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浙江省舟山中学 厉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语文创新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在这里,我们看到,语文创新活动的主体、培养对象和最终目的都始终围绕学生而展开,因此,我认为,语文创新教学要坚持突出人文意识。 一、以人为本,重视个性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首先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的思想感情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反对强迫纪律,残酷体罚和死记硬背,强调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尽管这一思想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是,那种缺乏人文关怀,抹杀学生个性的教育,始终没有绝迹。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课堂教学坚持“满堂灌”、“填鸭式”,要求学生“唯书”、“唯师”、“唯一”的现象还是普遍地存在。因此,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语文创新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性”的人文意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有着明显的人文意识特征,它要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差异,努力挖掘人的潜能。语文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延伸、深入,而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人文性,因此,强调人文意识更有必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看到眼前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我们要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踏实的科学态度,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思路,确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要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设疑提问,设计练习。如作文训练,我们的要求是,高一以写记叙文为主,要求写真实的东西,身边的事物;高二要求写杂记,文体内容不限;高三以命题作文为主。 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说教布道”的做法,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要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说他人没说到的话,敢于对书本的“定论”提出挑战,敢于对不合时宜的权威解释说“不”,敢于坚持独立思考和积极的争论。如课文教学中,我们采用的“研讨法”,作文讲评中我们进行的小组讨论,集体讲评,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阅历经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要重视个性差异,发掘个性潜能,重视学生独立性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我们课前演讲和个人杂记讨论会就是为每个学生施展自己才能提供机会。 二、民主研讨,教学相长 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作风,是人文意识的一项重要特征。而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是语文创新教学深入开展的关键。在这里,教师已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管理员;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领路人。在这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权发表意见,随时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及异想天开的设想,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而且,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着相互影响,发挥着相互作用。教师在备课中,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学生在预习中,努力去质疑,去发现。在课堂上,教师一个个创新设想和学生渴望创新的心理、欲望相互碰撞,产生一个个创新思想的新灵感、新火花。在一系列创新活动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个创新机会,学生为教师创造了一个个创新的积累。 以课堂教学中采用的“研讨法”为例。研讨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讨的过程。我们在这种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开展认真、热烈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研讨法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供方法、自学研读、设疑辩议、归纳小结四个步骤。有人担心学生自由提问会不会造成问题深浅不当、远离教学目标或问题难偏使教师措手不及的现象?我们的认识是,假如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生解除了思想束缚,打破“沙锅”,让思想自由奔走,那么,你的目的已经达到。其次,教师也要从包办代替的角色中解救出来,不当“救世主”、不做“发言人”,和学生平等相待,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想,是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敬的。至于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学生疑问一般从现有知识出发,再加上有课文的提示和练习的导引,教师的点拨,是能够把握课堂的重心的。研讨法的优点是:(1)就是参加的人,都要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2)就是它的灵活性,学生不只是回答问题,而且也提出问题,不只是验证真理,实际上也是在寻求真理;(3)是讨论的氛围民主、平等,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改变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环境宽松,促进思维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释放个性的前提。教师应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首先在于它的开放性,主张语文教学要紧密地联系生活,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还在于它广泛接纳各种知识,人文、自然知识和各种信息、理念均源源不断汇入语文课堂,并相互自由地碰撞、融合。其次是民主、平等的讨论气氛;第三是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在创新教学中,学生创新个性主要表现为(1)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2)全神贯注,专心致志;(3)主动参与,独立性强;(4)自信心强,有坚持力;(5)另辟蹊径,见解独特。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就是要对学生中出现的“越轨”和“越位”的言行给以适度的宽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有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幽默感、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给予必要的尊重,从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我们开展的杂记写作和讲评,就是努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杂记,作为作文练笔的一种样式,因其限制少,不拘一格,学生写起来比较轻松、自由,学生的思维触角可以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我在杂记的评改中,一方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笔谈。学生可以向教师吐露心曲,也可以对老师的看法提出商榷,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我们还进行学生研讨讲评活动。过去,讲评的任务都由教师担当,容易造成“一言堂”;现在学生承担了这项任务,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的气氛也异常轻松。学生先分组研读同学杂记,然后进行自由讨论,最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作轮流发言。一学期还进行两次评估小结,评出最佳讲评、印象最深的杂记、最准确评分、最佳评语,还要求对本次活动畅谈看法,提出建议。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思维空前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好文章,新创意层出不穷。有一位学生这样感叹:“潇潇洒洒畅写杂记,轰轰烈烈妙评文章,此活动开展得真是如火如荼,妙哉,妙哉!” 作者邮箱: liming_zszx@126.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