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思维品位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广西贵港市师范学校 阳沐乎韧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高思维品位来提高学质量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思维品位的途径是发掘教材潜质,促使思维深化;利用变式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加强综合开发,训练思维强度;填补艺术“空白”,训练创造思维;创设思考情境,训练想像思维;进行正反部析,训练辩证思维;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量 思维 品位

  纵观20世纪最后十年语文教学,我们发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这是语文教学的希望之光,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于1998和1999两年中在北京、西安、南京、临汾、宜昌、无锡、芜湖等地召开的语文教学研讨疑使语文教学的希望之光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芒。然而发展思维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这希望之光尚未照彻整个中华大地。众多的语文教师或因认识不足,或因缺乏操作方法而与思维训练无缘。这种对发展思维无动于衷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有感于喜忧参半的语文教学现奖,笔者以为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从强化思维途径方法这一角度去认识,才能使广大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贯穿思维训练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 语文教学需要高品位的思维训练

  品位原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这里借以概括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品质。语文教学思维品位大致可分为下几层次级别。

  零度思维品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面无表情地发出一串串冷冷的音节,学生心扉紧闭,思路堵塞,思维呈封闭状态。教学过程无思维可言,思维含同归于尽等于零。

  低级思维品位 教师偶尔提出一两个可答可不答的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学生思路狭窄,思维呈单一状,或思路零乱,思维呈无序状或思路卡壳,思维呈迟钝状。思维品位极低。

  中级思维品位 教学中教师能导善诱,引导得当,点拔适宜,善于寻找契机触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心愤愤,口悱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思路畅通,思维活泼。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教学节奏缓急适度,张弛有致,无论尖子生还中等生和差生,他们的智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开发,思维品位高。

  语文教学需要高品位的思维训练。

  (一) 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规定的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活动过程。语言与思维互为表里,因此,语文教学过程是以语言为对象的思维过程。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人们使用这一工具是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的。

  (二)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语文教学质量高就是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中知、情、意、行诸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收获,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经验,得到情感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知识最终迁移为能力等等。

  (三) 是社会和时代在发展,世界呈开放性和多元化态势。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未来社会对人的创造力的要求无论在内涵的深度,还是在外延的宽度上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高得多。时代呼唤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乃语文教学以不变万变的良策。

  二、 语文教学思维品位高的标志

  从教学过程中人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角度对语文教学加以探讨研究,其思维品位高的标志如下:

  (一)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思维活动的宏观调控者

  思维品位高的语文教学,教师善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根据思维反馈纠正学生思维流向的偏差。启发而不代替,引导而不束缚,交给方法而不传递结论。学生提出异议,不呵斥、不压制。

  如上海特级教师程红兵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指导学生找出人们对于勒评价的语句,以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分析“我”一家人对于勒的各种态度,接着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最后用“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一句激发学生分析作者的态度。一连串的问题衔接自然,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一个前后链接的思维链条,很好地体现了“双为主”的教学原则。

  (二) 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从学习主体角度看,思维品位高表现为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维被激活,经历“心求通而不得”的焦虑和“口欲言而未能”的困惑之后产生顿悟,得到豁然开朗的喜悦,达到求知的满足,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 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思想沟通,感情融洽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思维品位高表现为教学诸因素关系和谐,形成一个气氛活跃的思维场。教学中教师引而不发,学生跃跃欲试;教师摧毁信息传递的屏障,学生占领思维高峰,居高临下;教师架设思维桥梁,学生纵横驰倒嚼甘蔗,渐入佳境。

  三、 提高语文教学思维品位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因此,提高其思维品位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 发掘教材潜质,促进思维深化

  有些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如果善于挖掘其客观存在的能引起学生深层次思维的材料,并借此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那么,学生就会受益匪浅,思维也有高度。如教《人民的勤务员》时,可抓住“他寻找”一词改为“利用”,比较其表达效果,学生就会明白“利用”是等待时机,是被动的;“寻找”则是自觉主动的,表现雷锋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二) 利用变式问题拓展思维空间

  阅读教学中,就一问题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引志学生多维度思考,可以扩大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就三个事例进行发散思维,问“三个事例其典型性表现在多角度反映事物上:从时间上看,分别写作战时、行军时、休息时;从地点上看,是写战场上、朝鲜老乡家里、坑道里;从表现思想感情上看,依次是对敌恨、对友爱、对人民忠诚;从表现精神品质看,依次是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从斗争目的看,分别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于从不同侧面挖掘材料内涵,因此,能使之形成多重意义的辐射,深化了主题,学生既训练了思维的广度,又学到作者选材的手法。

  (三) 加强综合开发,训练思维强度

  语文教学往往不是单纯进行某方面的训练,而是同时开发多种智力。这样,学生思维力度就可得到加强。如宁鸿彬老师教《七根火柴》时,他先虚拟一个红军博物馆,引导学生介绍七根火柴七根火柴的来历;然后给课语文另拟标题,并要求说明理由,评价后以“你们拟得不错,但作者为什么要用‘七根火柴’作为题目呢?”学生思考后认为,“七根火柴”是文章的线索,故事紧紧地围绕着“七根火柴”来展开。纵观教学全程,其中既有阅读品析,又不乏听说训练,既有感知活动,又不乏情感体验。

  (四) 填补艺术“空白”,训练创造思维

  文学作品出于表达效果的需要,往往比较含蓄,留有艺术“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填补,可以训练其创造思维。如《荷花淀》里有一段“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欢天喜地的……”文中省略号表示未说完的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当时情境去补充,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说话者不把话说完的原因。

  (五) 创设思考情境,训练想像思维

  作品中情节发展已成定局,但教学中可以假设其发生另一种变化,让学生沿着假设去合理想像故事往下发展的可能情形,并写成短文。如教《警察和赞美诗》,可假设苏比在教堂里没有遇上警察,引导学生去想像他会怎样去“向坎坷命运奋战”。

  (六) 进行正反剖析,训练辩证思维

  中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是片面的,认为好坏、难易、深浅是绝对的。教学时可就某一事物引导他们正反剖析,以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如《为学》的观点是“天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正反部析知道作者是强调主观因素的作用,并非任何事情都是“为之”就能成功的。

  上述训练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既有从深度广度上去考虑,又有从力度强度上去着手;既体现创新意识,又蕴涵思辨韵味。值得说明的是,在实践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起来运用的。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高智能的精神意识活动,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主观能源。如果说听、说、读、写是可见能力的话,思维则是内蕴能力,居于智力的核心地位,并标志着智力发展的水平。探讨提高语文教学的思维品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教学原理》,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2.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1991——1998年各期。

  3. 《课程·教材·教法》杂志,1997年和1999年各期。

  4. 曾芹祥:《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摘自黑龙江《教育探索》2000年第9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