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第5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结及表达交流(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于夫辉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1. 品味小说的语言 (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在的信息,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因其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 《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人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勾结构形式。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派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思想。由此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的政治立场。但这句话还蕴含了一个言外之意: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是大厦之将倾,“新党”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用来指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鲁四所骂的仍然是康有为,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落后腐朽性便昭然若揭了。而中国农村笼罩在封建统治之下死水一潭的社会状况也可想而知了。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议人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寓意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绵里藏针,批判的锋芒含蓄而尖锐。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的对立,其民主进步的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来。 (3)由过渡语言揭示情节意蕴。 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女工,小说讲述人们对她的称呼,先后出现这样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三个句子都是普通陈述句,句子的表层语义没有什么变化。第一句第二句言语相同,主要指鲁家上下人等,第二句仅增加了一个副词状语“仍然”;第三句和第二句比较,只是主语变了,多了一个副词“也”;表层语义似乎仅仅交待了人们对祥林嫂的称呼未曾发生变化,但只要回到情节的发展中,回到具体的语境中,细一咀嚼,便能体味出三个句子不同的丰富意蕴。 小说未言及祥林嫂的姓氏,这不是作家的疏忽,正是为了表现妇女低下的地位。第一句话作为过渡句,通过一个称呼语交待了人物的身份及其深含的文化历史内涵,也表明她终被鲁镇社会暂时接受和承认了,开始了她在鲁镇新的生活。故事由此逐渐地把情节展开。 决定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并非因为她是寡妇,而因为她的被迫再嫁。再嫁后,夫死子亡,不得不再到鲁镇做女工。“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称呼依旧。“仍然”,副词,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已经改变了,故事情节已经发展了,再嫁的一段遭遇绝不是虚无的梦幻。她自身的改变姑且不论,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祭祀时候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于是往常最忙的祭祀时节,现在却轮到祥林嫂清闲了,就因为她是寡妇而再嫁。然而,“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竟有着深刻的蕴涵,反映出鲁四一家对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决地不予承认的态度。 “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否定。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最终被人们彻底地抛弃了。故事循着这三个句子描画出的坐标曲线逐渐发展到高潮。这三个句子如祥林嫂命运轨迹上的三个点,深刻地呈现出人物的遭际变化,是人物与社会矛盾撞击闪耀出的三朵火花,像三个聚光点照亮了人物一生的悲剧。这三个句子是对情节的三次概括,其隐蔽在称呼语后的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表现出主体批判的锋芒所向正是要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向人们暗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2.感受小说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母亲》尼洛夫娜在候车室由爆发“小火花”到吹灭“小火星”,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母亲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转化过程。 (2)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比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3)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4)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感受形象后还必须善于把握相关描写的内在联系,善于联系环境背景进行思考,善于把相关形象拿来比较,在比较中去鉴别,去深人理解形象的本质属性,才能整体把握形象。 3.掌握典型性格与故事情节 运用艺术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说创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脱离故事情节。脱离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即使非常细致,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即使描写人物独处一室的内心活动,也总是紧紧扣住故事情节。《狂人日记》多次描写狂人的内心独白,就都紧紧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他的迫害。 故事情节服务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都毫无意义。优秀小说,总是以特定的故事情节,服务于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织》的波澜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务于塑造成名这个典型性格的作用。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紧紧联系着典型性格,着意体会其中体现的矛盾斗争,为鉴赏典型性格作好铺垫。这是鉴赏故事情节的目的,也是鉴赏典型性格的前提条件。 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顺叙是基本的叙事方法。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杨修之死》是采用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倒叙、插叙,都是顺叙故事情节中配合使用的叙述方法。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既要着意体会作品具体运用倒叙、插叙方法的表现力量,又要把倒叙、插叙部分还原于发生的时间顺序之中,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矛盾斗争的发展进程,把鉴赏故事情节和鉴赏典型性格统一起来。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小说创作也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典型性格。鉴赏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着意体会作品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要在脑海中展开故事情节,展现生活图景,浮现人物形象,展开人物活动,铺开相关人物语言、行动所体现的矛盾斗争,着意体会典型人物在这矛盾斗争中的语言、行动……的表现意义,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接触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当中受到形象的感染,从体会人物个性当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4.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河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用B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人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认识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走进高考 (2001年全国)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归有光不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C.剧本《奥赛罗》、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罗曼罗兰和中国的吴敬梓。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涓生和子君。 答案:B。李清照不是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2000年江西、山西、天津试题)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答案]B [分析]第7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能力层次为A级。 供两省一市试验用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文学鉴赏常识”“文学发展常识”的教学内容,2000年度使用的《考试说明》,也有“能识记文学常识”的要求。具体说来,文学常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二是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三是文学体裁常识。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本题要求判断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就体现了这一点。 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项。也就是说,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其中提到的几部明清小说,在高中语文教科书(试验本)第四册和语文读本第四册(试验本)中曾多次出现过。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教科书选有《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金圣叹评点);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说明、补白性的《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以及语文读本第四册《明代小说》中多次出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见于教科书的《古代小说鉴赏》及语文读本中的《清代小说》;至于《红楼梦》更是多次出现。B项的表述,错就错在“文人独立创作的”的几个字上。因为《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但《水浒传》却不是文人独立创作的,而是作者施耐庵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所以,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C、D三项都是正确的。A项提到的宋词婉约派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在第三册教科书和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都多次出现。C项提到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见于第四册教科书。D项提到的现代戏剧常识,分别见于第四册教科书中的《现当代和当前话剧》。考生只要对这些课文或资料稍加留意,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表达交流 怎样写得深刻 深刻,就要不落俗套,要写人所未写。人无我有,文章才有新意;不落俗套,立意才能深远。要想伏到深刻,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需要一种问题意识。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问题虽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去体味。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科学上有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作文有新意,,立意要深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美与丑。深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的提炼与洞察。只有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多有深意的随笔杂文都是由生活现象开始的。比如余杰的<<火与冰:心灵独白(一)十九>>,就由民工看电视的无奈想到知识分子的“失语”。现象常见,但揭示的问题深刻。只有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肤浅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深刻,从而写出的文章也让人耳目一新。 2.作文时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做到深刻,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的观点对别人有启发作用,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善于思考,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远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表及里”就是防止事理分离,情理不合,罗列现象,文章平平。要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首先要学会把握现象,分析现象,甚至还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搜集相同的现象,帮助你准确定位,抓住本质,深入本质。就某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导致某一事情结果的原因找准了,分析了,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旁证,见解往往高人一筹。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发的,一个原因也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深刻 议论文常常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根源,析意义。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洞察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你周密地谁人背后无人说,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你所揭示的“本质”。 使议论深刻透彻有以下几个方法:1、抓住本质,以小见大;2、由此及彼,展开联想;3、进行对比,促人思考;4、联系自己,现身说法;5、一分为二, 辩证分析;6、摆出现象,追溯原因;7、由近及远,推导结果;8、提出质疑,翻番出新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 ——文章深刻例举 “深刻”,是2004年“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的第一点要求,是对文章的高度而言的。深刻的文章是指言人之未言,见人之未见,见解富有深刻性,说理富有逻辑性,思想具有理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深刻呢? 第一,透过现象说本质。记叙文必须发掘人物的“思想”,即抓住以至突出事件中最根本的,最动人的,最深刻的那一点。杨坤同学的《初识篮球》通过“我方以2分之差”的惜败、“黑铁塔”对篮球独特的理解和“我”送篮球给一个小学生的记叙,表达了篮球就是人生的哲理。“我”在与篮球的接触中,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深刻性于文中逐步展现。颜丽娟同学的《阶梯》又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人物的“思想”。文章以拟人化手法,记述组成阶梯的大理石的三次见闻:一次是一天傍晚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借用休息、游戏的时间追求学业进步,在翻书,在演算的情景;二是天空才露鱼肚白的清晨,一个身影在刻苦晨练的情景;三是天亮以后,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步向前迈进的情形。最后写到:“我知道自己虽然不能前进,却可以帮助别人前进。身为阶梯,我无比自豪。……‘我会坚守我的岗位,做一级勤恳的阶梯。’”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思想”。议论文必须抓住问题的核心,即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拨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2003年,河北一位考生的《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的眼》一文,在提出“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正,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你的判断”的中心论点之后,先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李嘉成当初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自家的公司,刘备倚重诸葛亮的决策而不是义弟的判断;楚怀王宁可听从稚子的童言妄语而不愿理睬屈原一片忠心两行热泪,最终落个客死他国为天下耻笑的结局。接着论述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选择都不能以个人喜好亲疏去判断事物正误。文章观点鲜明,层次分明,论理既深刻又透辟、全面。 第二,揭示原因显分量。任何事物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文章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揭示了事物的因果联系,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从而突出文章的深刻性。2003年一位考生的《拨开天空的乌云》就很深刻。一是通过揭示感情亲疏与认知深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显示文章上午深刻性。作者记叙了对道家乐曲《松山风曲》由不理解,认为是“颓废”的音乐,到听后的“愕然”,认识到“道家音乐实际上是很爱生活的,能把一种内心无所羁绊的欢愉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竟会千差万别。二是运用具体、形象的描写来凸现文章的深刻性“白云互相追逐打趣”的古筝声,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天马行空,无牵无羁,自在飘扬”的二胡的沙哑声等。同年,湖南一位考生的《勿以亲疏定是非》,从《出师表》《过秦论》中的亲疏之因引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勿以亲疏定是非。然后从纵的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横的人类社会的种种表现,得出结论:“好恶之别,不应以亲疏辨之,贤愚之勘,不应以近远而区之,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纳逆耳之忠言,后修身立德,则可矣。”文章由果说因,又从因得出结论,论证充分,结构完美。 第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谓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是通过阅读文章,使读者产生联想思考而有所领悟认知,是文章作品的延伸继续。要使文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从以后两方面入手:①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表达深刻的哲理。杨丽君同学的《与幸福擦肩而过》就是此类文章。作者先写顽强的野草与挺拔的古松,弱小的彩蝶与迅疾的苍鹰,各有各的美丽,因而各有各的快乐;接着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因而有自己的幸福,而“我”还是“我”,不能自我膨胀,也不妄自菲薄,拥有青春,拥有热情,“请你也做自己的自己”,即使与幸福擦肩,也要微笑、向前;最后明确文章立意:“做自己,最美丽,也最快乐!”面对崇星热不断升温的现实,作者的观点给人以思考,也给人以启发。②从事物的论述中,提出高出一般的见解。姚远同学的《“幸福”三解》就是从众多解读幸福的文章中脱颖而出的妙文。文章从钱钟书戏解“快活”入手,将幸福戏解为“庆幸自己有福”,开篇就展现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和思维深度,引起阅读兴趣。文章主体部分,从“幸福具有多义性”、“‘幸福’亦具有比照性”、“‘幸福’因其多义性与比照性而具有过程性”和“幸福因人而异,也因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地域特征”四个层次展开论述,由物质到精神,古今中外,深入人的心理层面及不同文化的本质内涵,对“幸福”做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不仅展现作者的文化底蕴和个性风采,还使人读后产生进一步的联想与思考。 写作例文 莫把情云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多角度扣击主旨: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 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勿以亲疏定善恶 俗话说得好,"事物的本质不是显露在外而是隐藏在内的"。而韩非子要告诉世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就常常会有那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我对那富人的想法厌恶至极,原来一番好意,劝其亡羊补牢,反而被他怀疑为窃贼,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是"好心人"窃的这种可能,但也不能夸其子聪慧而忘记了窃东西之人很可能就是离他最近的儿子。 所以,我要劝这位富人,"勿以亲疏定善恶调为亲疏只是感情的深浅,这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更不能说明且证明一个人的善恶美丑,定善恶靠事实,而不是感情。 包拯,包青天是妇孺皆知的清官,其为官之清不在于其断案是否详尽周密,明查秋毫,而在于其得到真相后敢杀恶人,六亲不认,敢有大义灭亲之举,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而这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背后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f恶之人不是远于被害之人,而往往是被害之人的最亲之人。若是人人皆以亲巧定善恶,那么,这个世上就会让好人遭殃,而恶人猖狂,甚至得了便宜卖乖。 宋代大将岳飞,是万人景仰的好将军,每每提到他,人们心中首先泛起的伯是个忠宇,还有其母为其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岳将军时刻记得为国而六忠,领导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得敌军如丧家之大而逃,金兵闻岳家军习胆失魂,然而,宋代皇帝不识忠善恶丑,听信小人秦侩的恶言,害死岳飞,而金去大快,所以宋代天下终沦人金人之手。可悲可恨的不只是秦侩,而是不识忠奸亲小人而远忠臣的宋代皇帝,因为他定善恶以亲疏。 勿以亲疏定善恶,不要认为朋友永远是朋友,朋友永远是善良的,忠诚的也不要认为和你疏远的人永远都是坏人、恶人,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物的本质永远都不是显露在外的,而是隐藏在内的。 勿以亲疏定善恶,它还包括不要认为是亲人,就可以姑息养奸,亲人的手一样可以将亲人引上断头台,更要让亲人分清善恶,惩恶扬善,不时之时更要大义灭亲。 勿以亲疏定善恶。 严谨规范 全面深刻 本文堪称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先对材料分析得出中心论点 勿以亲疏定善恶,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包拯的大义灭亲、岳飞的精忠报国和宋代皇帝的亲小人远忠臣,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从而指明亲疏关系可以成就一代良臣,亦可毁掉大好河山。随后作者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钉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等令人信服的道理。综观全文,从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到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然后用理性分析,这样有理有据,在结构和论证手法上都显得异常严谨规范。 兼听则明 许多古代帝王在他们创业之初,往往广开言路、广纳良贤,以致万人拥戴,最终因之直捣黄龙,建立霸业。创业中扶持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信,更多的则是当初慕名投奔的四方奇士。然而,在霸业建成之后,又有多少非亲信的战将良才可留用于朝,抑或幸存世间,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帝王去推倒他,建立他们的霸业……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的历史当中,人们分明地悟出了那些贤圣早已高呼的处世之理:兼听则明。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现实地存在着,并且它们的存在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惟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于是,人们由于各自经历多少或种类不同——实践的具体差别的存在,每个人掌握的真理的种类与多少也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时,人需要依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真理抑或可以称为成功的经验去具体推断,然后获得个人对此事物的认知,于是,人与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便具备了产生分歧的可能,然而孰对孰错,只有待实践慢慢的或迅速的给出"检验报告"。 若问有第三人为的决策,他应如何抉择,那么且只能是他均衡再三,再以自己的认识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并选择,因为物质是永远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若是此人顾念其中有一策为亲信或是自己情有独钟的某人所出,而心存偏见于另一策,那么无疑此人终将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运气再好也不能当本领用,究其一生,终将挫败绝对必然。 古代帝王有儿人最终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秋霸业?恐怕难数,怎么数呢?所以,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种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兼听可以使国家更富强,社会更进步。 评古论今 说理透彻 文章由评说古代帝王,总结历史教训入手,提出问题,展开论述作者对历史进行了深沉的反思,省悟到因情感经验偏听偏信,则亡淬智地广开言路,广纳贤良,则兴,于是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兼砂则明"。之后,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根溯源,剖析人们的认知心理评析人们的认知行为。最终,高视点的提出:"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利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的拟识。在层层深入的透彻说理中,我们不仅看到作者可贵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更能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任人唯亲,任人唯贤 感情是人类的本性,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识正误与深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一一个寓言故事就是用感情来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典型。富人家的墙被雨淋坏了,他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劝他修墙防盗,结果,丢了东西以后,他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而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很简单,儿子与他有血缘关系,由于对儿子的深爱,使他认为儿子料事如神,怀疑邻居老人是贼。由此可见,他判断事物不是依据事物的本身,而是根据感情的亲疏。重感情而没有理性思考是导致他对事物认识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时有一位贤臣,深得君主信任,君主要他推荐一位能辅助自己处理国事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跟自己有仇但很有才能的人。曼子也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竟然将跟随他多年,情同手足且从没有做过错事的高缀辞退了,原因是高对他的过失一言不发,他们都是人,都有普通人的感情,可是,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被感情所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们在任用干部、选拔人才时,能像古代的这位贤臣和曼子一样,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少---些感情的色彩,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许会更加纯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就会更有保障。 感情对我们认识事物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依据事物的本身,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就一定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古今对比依事析理 用了对比,美丑自见;善用对比,褒贬显现;巧用对比,辞近意远,对比,不失为写作的好方法。本文结构线条简单、明了,不受常规思维约束,只抓住"对比"来作文章。以寓言中"富人"依照感情认识、判断事物和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类比,加以批驳;由古时姜子任人不唯亲而唯贤与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来正反对比,呼唤人事任用上的公平、公正!古今对比、类比、正反对比,对比手法运用角度多变,灵活多样,是本文一大特色。同时紧扣所给材料和列举材料分析事理,阐述道理透彻,也是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让理性主持宣判 世俗是一一张望不透的网,水晶般的双脾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微笑的神情背后也许隐藏着奸诡的用,;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人海底,含恨永远. 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果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躇蛇,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 从哲学角度上,有善恶逻辑与是非逻辑之分。很明显,三国中一直串演着善恶逻辑的悲剧。其实在历史上,文化的积淀一直追溯着道德的魁力。只有站在道德的足印上,你才会明透是非逻辑的韵味与事实的感动。依记"堕泪碑"的谈,晋将羊枯与吴将陆抗在兵刃相见的战场边,留下了一幕幕送汤送药、彼此相敞露真诚的感动,终念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在法西斯纵横的时光中。是给了美国黑人运动员夺魁的信心?是他那最强大的德国运动员的一个真诚眼神,一次无私的鼓励,论感情亲密上,他们都是人生的陌路,在彼此各自的百列面前矮了--大截。但岁月的孤独将证明,所有一切都是真,都是事实-他门都有理性的头脑接受了彼此的那份祝福。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是心腹,也应防他那末露的尖刀。不要再上西楚霸王的头颅捧在敌人吕马童的手中,不要再让李闯王的生命结束在心腹将的刀下,《韩非子》中富人的家财很可能就在他儿子的手中,希腊神话大英赫拉克勒斯的生命澳没在他娇妻的毒药下。 也许亲密的感情真的是一种美丽,但在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上我们要舍得放丽远行,是理性让铁的烙印留在仁人志士身上,是理性让世道不拥有那份公平。 事实之光胜过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理性去宣判事实的得主,让理性去主持场是非善恶的宣判。不要再让伪君子的滑稽重演,不要再让"祸起萧墙"的岁再现。因为人终究是现实中的动物,而非梦中的风等,一切都应尊重事实。 势如破竹 贵在积累 "让理性宣判",本文如一篇宣言,气势宏大,言辞激烈"更可贵的是作者用敏锐的眼光穿越古今,横贯东西,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辨析亲情与理性的较量,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道德"两字上,可谓一语千金,极具洞穿力。 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能写出如此内容丰厚、主题深刻、势如破竹的文章,其材料之广泛,语言之老辣,构思之严谨全赖于平日的阅读与积累,读的积累和写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卷。 【写作借鉴】: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细节为我们所忽视,有些事情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为一些细节所感动,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爱和温暖。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细节?你曾为一些细节伤心过吗?你曾为一些细节感动过吗?面对细节你最想说些什么?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 自拟题目 ②文体不限 ③8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细节,就是一个整体中极为细小的组成部分,或一个系统中平时极易被人们忽略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我们常常为没有重视某些细节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写错一个字,算错一个数。我们也常常为一些细节而感动,比如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细微的举动。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是事业。“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话题作文的成败,思想是最重要的一关。有些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只要不离题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像其他作文一样要求立意深刻。要想立意深刻就要理解话题的内涵,就要把话题放到阅读的大背景下,放到人生的大背景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一番认真的思考,然后找到比较理想的角度写作。 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一个引人思考的事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这简单的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常常觉得德国人办事严谨得有些呆板,但正是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下,细节才会被重视。 我们的传统思想一贯认为细节并不重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句话。有人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内容上,我们既可以写凡人小事,平凡却让人持久感动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写伟人重视细节的故事,也可以写市场经济下,忽视细节而带来的恶果,或者重视细节后带来的成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关细节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到笔端。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细节必须有意义,有意思,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万万不可为写细节而写细节。 写法上,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但组材时要突出细节,要么选取几个生活片段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细节,要么以某个细节为线索,构思;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观点鲜明,抓住细节的某一方面立论,并合理论证。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细节”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写作例文 解剖细节 曾经当流星划过星空,我错过了许愿的细节;当海浪拍打岩石,我错过了祈祷的细节;当你讲述故事,我错过了聆听的细节。但我不会再错过,我要抓住细节,等待生命的奇迹。 细节是母亲手中的缝衣针,一针一线里饱含着挚爱,母亲用它点燃希望的火焰;细节是机器上一颗细小的螺丝钉,钻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机器有了它才运转自如;细节是浩瀚星空中一颗耀眼的小星星,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殿堂。细节用它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眼球。 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充满了惊喜!画家用彩笔所生活中的细节描绘成画,作家用心灵感受细节,体验细节,并用它们创造最诱人的篇章;摄影师捕捉细节,让无数令人回味的细节,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沁人心香。 鲁迅的细节在“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路上,他用他的热情与执著俯拾细节,开辟了人生成功的道路;朱自清的细节在“背影”中若隐若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可细节偏偏躲藏其中,亲情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中隐藏,友情在细节里播种开花,爱情在细节中孕育…… 学习中积累点滴细节,工作中重视点滴细节,你的人生将更充实,更完美。 不要漠视细节,如果把它放在一边,你就放弃了成功的开端;成功的细节你应好好把握。任时光流逝,点滴细节在你的日记本里,翻开那里有你的辛勤汗水,有你的酸甜苦辣,原来你一直在努力,努力寻找着你的奇迹,努力点燃着你的希望。 轻轻捡起路上的一片枫叶,只是一片细小的枫叶,却记载着人生的点滴过往。抓住人生的细节,成功的路上有了细节的陪伴,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希望的指明灯。哪一天,当你蓦然回首,你会欣喜地发现,周围那么多的细节铺就了人生之路。解剖细节,你就汲取了生命的养料。 抓住细节,体味生命的奇迹吧! [例文简评] 细节不细,生活中我们不能漠视细节,因为细节孕育成功。作者通过对细节重要性的阐述,让每一个人明白生命中要紧紧抓住细节,解剖细节,点燃希望之火。全文立意深刻,语句整散结合,充满力量。 素材积累 议论文题库 一、开卷不一定有益 题材:文章可先简要地说说“开卷”的意思,并说说“开卷”可以给人带来益处,之后,提出观点:开卷是否就一定有益呢?不一定。接着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一是书有好坏之分,选择了坏书只会使人变坏;二是书海茫茫,毫无目的的读书也是毫无收益;三是不加思考地读书,只是一个书橱;四是读一些消闲性的书,只是浪费时间。在论述的过程中,可适当用事例来证明。最后,深化观点并提出建议,应“开”好“卷”,有目的的“开卷”,有思考地“开卷”,不读无益的书。 题旨: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表明开卷不一定有益。 辨析:《开卷有益》则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可引用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诗人聪慧,演算诗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书是别人智慧的结晶,要尽快地获得知识,只有通过读书;坏书的影响取决于个人,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坏书,没有变坏呢?《开卷有益》和《开卷不一定有益》均可成立,主要是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追求 题材:文章可以先提出观点,人人都要有追求;接下来论述追求的好处,追求是动力,追求是阶梯等,然后论述如何追求,追求什么,如追求完美,追求腾飞,追求壮美等等,然后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辨析:《追求》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记叙文则是以记叙为主,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的追求,可以写自己的追求,可以写一个小孩子的追求,也可以写追求和平等等。写记叙文宜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或主题。 三、水 题材:文章可以从多方面联想,进行多向立意,如从江河之水日夜奔流引起联想,生发出人应该有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献身精神;也可以从涓涓细流汇成海洋,生发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深刻道理;还可以从滴水穿石的力量,生发出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生发出一种取信于民的观念;可以从沧海一滴,生发出要摆正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观点;从水的用途,生发出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坚强信念;从水往低处流,可以写客观规律不可抗拒的哲理;从水一旦冲破堤坝便泛滥成灾的事实,论述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从流水不腐的现象。论述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的进取精神,等等,等等。 辨析:如果此文要求写议论文则宜按上面的思路立意,如果没有要求,则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而写成记叙文、说明文则采用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选材也有所不同。 四、古训说:“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从这段话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精彩构思 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以循规蹈矩与墨守成规的关系入手,写一篇议论文,表现提倡循规蹈矩的主题。 许多人认为循规蹈矩就是墨守成规,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循规蹈矩是个中性词,指人遵 守各 项规定;墨守成规是个贬义词,指死守规矩不知变通。循规蹈矩是必要的,试想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工人不遵守操作要求,那天下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墨守成规是必须破除的,因为正是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二者不能等同对待,一个要提倡,一个要破除。 五、财富 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有的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 ,有的人认为财富是智慧,有的人认为财富就等于权力……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 我是一个大富翁 从对财富的认识出发,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我的财富是父母对我的关爱。我自幼体弱多病,父亲便每天陪我去晨练,现在已经是第十个 年头了,我们从来都没间断过。妈妈不但是我的“营养大师”,而且是我的忠实听众和军师 。每当我遇到困难,妈妈总是积极给我想对策,帮我解决。我虽然还没工作挣钱,但我却拥有无尽的财富。 贫穷带来的财富 从贫穷也是一笔财富入手,编一则故事。 张嵩小的时候家很穷,因此他从小就懂得要努力、节俭。在乡邻资助他上学的过程中,他又 体会到了爱心的重要性。当他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时,他靠的是生活告诉他的真理。几年 后张嵩成为一名知名的企业家,别人笑问他现在身价多少,他说:“我的财富有七个字:努 力、节俭、有爱心,这是贫穷带给我的财富,是金钱买不到的。” 所罗门的选择 改编神话故事,通过所罗门王的选择说明智慧才是真正 的财富。 上帝让所罗门从金钱、权力、智慧中选择一样,所罗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智慧。他凭着智慧 生产、经商,使自己家的财产富可敌国。同时他又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深得民心。当老国王因病去世时,国内的百姓都推举所罗门做希伯来人的国王。他凭着智慧使人民安居乐业, 征战四方,使得他在位的时期成了希伯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财富论坛 采用采访录的形式,通过各行各业人士对财富的不同看法表现出身份职业等对思想认识的影响。 政治家:人民安居乐业是我最大的财富。 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大学生:财富是贫穷中的努力,是有爱心。 下岗工人:对生活的信念是我的财富。 财经专家:财富是金钱,更是致富的方法和经验。 六、人才 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节目。外经贸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 龙永图先生与各路精英的对话。对话中涉及话题很多,其中有三个话题录写如下: 1.包容与人才 2.什么样的人才最被认可? 3.把人才当成千里马,还是当成高能电子? 你对以上问题怎么看?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 于800字。 精彩构思 骂与捧 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 有的态度。 扼杀人才有两种手段:骂杀与捧杀。骂杀即是对人才极尽打击之能事,捧杀则是不负责任地 一味表扬。骂杀在当今很少但不是没有,捧杀在当今最为流行。如某少年绘画得奖,则“天才”、“第一”、“无双”等赞语一起涌来,一直到少年得意非凡,不思进取为止。对待人才,应肯定其长处,发现其不足,给予其施展长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爱惜人才。 七、生命 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但我们只能拥有一次,所以我们应珍惜生命,好好 把握这仅有的一次。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作者邮箱: fuhui555@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