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刍议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贵州省水城县南开中学  李 鸿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及的是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途径,促进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整合,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教育教学  校园文化  整合  理念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合,通常包括观念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规范、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知识技能等。更是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思考能力,需要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文化载体做保证,让学生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感熏陶、浸润、哺育。研究现代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共同发展、改变可以促进各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协调系统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状况。

教育理论认为: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研究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构建新形式旧、新课改下的教学价值观。改革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情境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改革必须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发“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审美、认识和创造的乐趣,完善校园文化形态,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建树更加纯净的校园。校本管理理论同时也认为:学校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准备的地方,也是学生、教师共同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的地方,必须建设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激励其成员积极进取、共同奋进。理想的学校管理策略是鼓励其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克服学校发展中的障碍,鼓励各学说中直热情、博学多才、富有探究精神和积极取进勇气的教师参加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校本管理策略的必然性选择。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检索,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众说纷呈,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得到同等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是一定学校反映其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的总和”。比较这些提法,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外延的界定上,笔者认为,从学校建设的实际出发,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统一。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若将校园文化狭隘理解为“价值观、行为、思想作风的总和”。是不利于学校从精神物质,从制度到思想行为的整体规划,不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更不利于师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观。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良好的校风、校貌,对师生都有作明显的辐射、熏陶、浸润作用。在主张“科教兴国”,知识的价值表现得异常充分的今天,窄化校园文化的外延,只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削弱学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的功能。关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建构,学校没必要修建华美的建筑和别具一格的园林,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学养不同,答案亦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文化是人的创造,但这种创造始终受制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规律,离开特定的自然条件,抛弃特定的社会背景,校园物质文化就会失去特色,成为呆板拙劣的模仿,区域不同,背景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就不同,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就会有异。扬州中学的校园雕塑玲珑精致,深圳平冈中学的校门富丽堂皇。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亦不同,经济形势不同,文化亦不同。北京的中学可以建现化化的游泳馆,上海的中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讲究信息的筛选、提练合成,而西部贫困地区的某些学校还立不起一根像样的旗杆,孩子还在为没有教科书而发愁。

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时应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可根据所处的环境,优化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赋环境予文化色彩和育人功能。如在校园栽种的花草中添加园艺艺术成份,建造系统的校园基础设施融为一体,成为别有韵味的风景。塑造校园文化的灵魂,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创设开放、灵活的校园环境,如设立校园广播站、校刊、校报。演讲,各种文娱活动,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陶冶道德情操,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建立完善的新的学校管理体制,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让学校在新形式下有条不紊地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为,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形成的保证、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是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仅有物质、校园文化将成为一具没有生机的僵尸,仅有精神、校园文化会变成没有血肉的孤魂。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成才者的摇篮”,就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弘扬人文精神,严格行为规范(包括教师与学生),努力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有校园文化。

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抓住其基本属性,突出育人功能,人类学家告诉我们:“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并反映着一定的文化观念,组织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活动,作为文化范畴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其成员选择、创造并认同和遵循的各种文化形态的集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首先继承传统,尊重现实,然后再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只有当其注入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使之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才会影响其行为,促进其发展。因此,开放性和个性化原则,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无凝成为必然,但以必须承认,实施科教兴国,都为每一个是否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学校校长提供了机遇,但是否能抓住这促机遇,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也是对学校校长的考验,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

【2】中小学校管理

【3】人民教育

【4】中国教师报

【5】素质教育大参考

电话:0858——6310084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