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分析方法举隅(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浙江义乌树人中学 倪旭升

一、常规分析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节、时间,人物(主人公)及其相关动作,人物所处地点和人物心情等。当然,这里说的“比较固定”,是指这些要素在诗词中通常都会描述出来:有些诗词表现的明显,有些诗词则表现的隐晦。虽然隐晦,但认真去寻察还是能发现的。在鉴赏分析时若能抓住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诗歌命脉,明确诗词“画意”,体会诗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看,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青山”暗点季节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也点明了是春天时节。“汀洲”是指水边平地。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该是踏春赏景的好时节,但此时诗人身处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通过“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发现诗人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别的忧伤情绪。最后一句一个“愁”字则更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失落、惆怅的伤感。全诗境界开阔,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味不尽。

二、意象分析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呢?有人家、花朵、蝴蝶、黄莺。诗歌前二句突出花之多且繁盛,“千朵万朵”是上句“满“的具体化,”表现了春天盎然的生机。蝴蝶竞相在花丛间翩跹飞舞,着一“戏”字,表现了蝶儿欢快的心情。“留连”则表明蝶儿对姹紫嫣红的花朵的深情依恋。黄莺呢?它正跳跃于枝头,展开婉转清丽的喉咙歌唱呢,像是在为明媚灿烂的春天送去一支美妙的赞歌。“娇”表现了莺儿的忸怩喜悦的神态。“恰恰”突出莺儿啼叫的清丽。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中的这些意象充分浸润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表达技巧分析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粗略地概括,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独 不 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赏析: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首联两句不仅浓墨重彩夸张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居室之美,也以“海燕双栖”反衬出少妇的孤独寂寞;颔联从听觉角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苦苦相忆而又不见所思的愁苦;颈联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尾联上句直抒胸臆,是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下句借“明月照流黄”进一步烘托少妇“思而不得见”的愁思。这首诗,诗人从人物心情和环境气氛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刻画了一个身居华室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诗情景交融,境界广远,余韵无穷。

四、对比分析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事实上,生活也总是在各领域进行着有形无形地比较,无处不在,古今一例。不同的是,古代诗词中的比较不仅仅局限于同类事物。在诗人敏感的内心深处,客观世界的一切形声色都很可能点燃诗人情感的“导火线”。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在古诗词中有着相当普遍的反映,或显或隐,或正比或反比,它像一根指挥棒,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诗人的情感体验。能够对诗进行比较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角度。请看下面鉴赏示例: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赏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对比反衬手法。诗歌前两句是虚与实的对比,乐与悲的对比。首句回忆昔日的春游,在以往春日迟迟的如绣的园林里,是多么欢乐呀,但为什么这里用一个“悲”字呢?这个悲,是今天的悲。诗人被贬“南窜”,满怀离愁。这句移现情入旧景,颇有新意。次句写眼前景,一路上的鸟语花香非但不能激起诗人的欢乐,反而更增添了在流放边疆途中浓厚的哀愁,景随情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对比。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用“水北流”对照“人南窜”,反衬出对自己不平遭遇的不满与忧愁及对京国的怀念。全诗即景抒情,通过对比反衬,流露了浓厚的悲思愁绪。

诗词鉴赏分析角度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例举四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参考。在具体分析时,我们也不能仅仅简单地套用某一种,而应该综合并用,尽可能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深入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地理解诗词。

作者邮箱: nxs22202@2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閻犲洤澧介埢濂稿触瀹ュ泦鐐烘晬閿燂拷濡ゅ倹眉閼垫垹鎷嬮娆惧晥闁哄倸娲ら崯鎾存媴濠婂啰纰嶉柛鎺擃殔鐎垫煡寮▎鎴旀煠闁挎稑鐗嗛懖顔碱潩韫囨挸褰勬繛鍫滅祷椤旀垿鏁嶉敓锟�
閻犲洤澧介埢鑹般亹閵忕姷纭€闁挎冻鎷�35濞戞挾宕刼rd闁哄倸娲﹂妴鍌炲箥閹惧啿鐦�
闁哄嫷鍨伴幆渚€寮ㄩ幆鏉跨€柨娑欑閺佸湱鎷归敓锟�
闁哄牆顦靛〒鍓佹啺娴g儤鐣遍柨娑樼焷椤曨剙菐鐠囨彃顫i悘蹇曨攰閳ь兛绀佺粭鈧€甸偊鍠曟穱锟�

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鐎n偅绨氶柣妤€鐗忕紞澶愬锤閳ь剟鏁嶉敓锟�http://wap.yinruiwen.net  闁规鍋呭鍧楀嫉椤掑倻褰茬€甸偊鍠曟穱濠冪瀹€鈧ǎ顕€鎯嶆笟濠勭闁告瑯鍨抽悵娑㈠础鐎圭姴绠悹褏濮村畷鍕▔椤忓洨銈繝褎鍔掔粭鍛姜閻e苯浠柡浣稿簻缁辨繈鎮欑憴鍕靛妰濞存粌妫滆閻犲浄闄勯崕锟�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