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名字喝彩(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王绪春

前言: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原因固然很多,但脱离学生实际少切实感受,无真情可抒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因,若能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激发出其心中的真情,那涌动的情感之涛,必然会冲决一个赖依制约的樊篱堤坝,如汪洋恣肆,蓬勃万里。不是吗?

课堂实录:

教师:“大家都知道文天祥吧”

学生:“知道!”

教师:“人生自古谁无死……”

众随“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是的!作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的他,一生留下诸多的诗文,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国家为民族至死不渝的遭遇挫折,百折不挠的刚铁意志,历来为人景仰,你们知道他为何起名叫天祥吗?”

生:“不知道”

师:“传说文天祥出生时,天上彩虹横穿云端,有仙鹤驾云飞升,他的父亲认为是天降祥瑞,此子必成国家栋梁,是故起名天祥,字宋瑞。”

“噢!”

师:“实际上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是乱起的,都有一定的原因 ,或机缘巧合,或别有寄托,或……大家愿意把自己的名字诠释一下。”

生:“老师,你的名字 也有意思吗?”

生:“老师,说说?”

师:“我的名字吗?……好!我先说说!”

师:“哪得从我的小名说起啦,我的小名叫运华,我有四个姐姐,父母多么期盼有一个儿子啊!我的出生满足了父母的愿望,他们很高兴,也很郑重,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给起名,老先生沉吟半晌说道:你们家女孩多,个个如花似玉,好运气哪,运从花后来,运在花中生,小名就叫运华吧!孩子生在夏季,夏在春后,且你家排行字落在绪上,大号就叫绪春吧!”后来父母又生了三个女儿,我真的成了花中的小子啦”

生:“啊”

师:“不过,我道喜欢自己起的名字”

生:“还有自己起的名字?”

师:“我写文章时常用两个笔名:江月、江文琳,唐代有位诗人张若虚,他有一首诗写的漂亮无比,令人读之如痴如醉,心荡情迷,题目叫《春江花月夜》,“春”、“华”我名中已有,我喜欢晚上笔耕可说也占有“夜”字,落下的俩字,可就是江月啦。”

生:“江文琳呢?”

师:“我崇拜李白的豪放不羁,再说了文坛是龙争虎斗之所,我又不是专业作家,天外飞鸿,不否时不时的“将”文林一军吗。

生:“我先说。”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不仅聪慧机智,据说读书也非常勤奋,为了让自己不耽误一点时间,他晚上睡觉用圆木作枕,一觉翻身,枕就落地,警觉之后,便起床苦读,故人们把他的‘圆木’叫警枕,父母希望我长大以后能象司马光一样,用功读书,再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就给我起名叫井晨啦!”

师:“嗯,井晨,井晨,不错,怪不得,井晨每天从不睡懒觉呢?原来是时时在激励自己啊!”

生:“我有一个姐姐,父亲当然希望有一个弟弟啦!可谁知道,我来到人间依然是女儿身,并蒂花开,父亲很无奈,妈妈呢,道很乐观,你愁什么呀!挂帅的穆桂英不是女的?秋瑾不照样巾帼不让须眉;苏轼有人喜欢,那李清照也光彩照人哪!还读书人哪,古有花木兰替父解忧,我们的女儿呀!也不会差,这孩子就叫小兰罢,一席话说得父亲心里乐开了花,我哪也就只好和‘小兰’结缘,做‘花木兰’了。”

(引导交流挖掘文字里面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名字,精彩的诠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的名字 而骄傲。)

师:“看来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有一段故事,有一个最美丽的意蕴,前几天我们曾学过对联,欣赏过一些名对佳联,现在请你用简明的话,把自己的名字嵌入联语中,我先来:

绪华夏妙文 春来千古秀

展江月风姿 文林奇才多

生:“司马苦读文章,警(井)晨(枕)不让须眉”

生:“心中常怀飞翔志,平步青云过龙门”

生:“文似看山不喜平,巧于雕琢成佳章”

生:“苏家(佳)小妹多智慧,巾帼何必让须眉”

生:“风流有周瑜,赤壁建奇功”

生:“光耀银屏真不假(贾)瑞英花落到谁家。

生:“史书名家,丹青妙手”

生:“金口玉言立下靖天志,小试牛刀便上九重霄”

(学生每人给自己拟制一到三对联语,锻炼其高度概括的能力及训练其合辙押韵的语言感受能力。)

师:“是啊!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拥有一个好名字而自豪,当别人一次次呼唤自己的名字,我们心中总会涌动一丝丝暖流,当别人一回又一回呼喊自己的名字,我们总会觉得无比的自豪,不要随便熟亵渎自己的名字,不要拿名字开玩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名字——而喝彩。”

后记:

“语文处处在,处处有语文”作文训练的题目也是时时处处有的切情切景,灵光一闪,妙加引导就可策划出一个写作的情景,这个情景或许是千载难逢的,不要轻意把一个极佳的训练随便放弃了。“人情练达即文章吗!”

不要刻意的去寻求题目,题目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应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内容,捕捉写作的契机,这本身也是能力,且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标之所以“不提倡命题作文”大概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的。

文章不是硬写出来的,它是生活激荡情感一发不可收的自然流露,是心中的歌,故凡动人心者,绝不是虚情假意的蒙骗,绝不是讴心沥血的苦心孤诣,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真情,要捕捉生活中灵光一现的绝妙的训练场合,激其情,导其言,明其意,如此学生才不会有枯燥之感生厌烦之心,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光彩亮丽。

作者邮箱: wxc@Iywww.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