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散与聚敛辐辏并重——关于后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点思考(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高考作文,立意是关键。这是因为高考作文是一种具有特殊要求的指令性写作,它要求考生必须按照命题人精心设计的作文命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考生既要遵守试题的明示要求,还必须揣摩命题的隐含信息和写作指向,在把握命题意图的基础上确定作文范围和立意倾向。然后,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考虑文章结构、确定语体风格。 高考作文命题进入了后话题时代以后,话题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了话题内涵的限制,既重视多维发散又强调聚敛求同,既重视主体独悟又强调理性思辨,既重视多元求异又强调聚敛辐辏;另一方面是采取由两个或多个概念组成的关系式话题形式,既有利于思辨素质的考查,又有利于防止套袭和宿构。 不论话题形式如何的变化,话题内涵一般是能够明确界定作文的内容范围的,如2001年的“诚信”,其基本内涵就是“诚实,守信用”,除此之外,还有“真诚”、“忠诚”、“真实不假”、“敢说真话”等意义。考生只要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或者写“诚实、守信”的故事,或者议“真诚”或“忠诚”的意义,或者从反面写“不诚实”的危害,等等,只要内容与“诚信”有关,不论作文的立意如何,只要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价值观念,愈新愈好。再如,2003年的话题“感情的亲疏远近与认知”,其基本意义就是指认知事物的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对于认知结果的影响:即或是感情的亲近导致认知的正确和深刻,或是感情的亲近导致认知的错误与肤浅,或是感情的疏远导致认知结果的正确与深刻,或是感情的疏远导致认知结果的错误和肤浅;或是认知的正确和深刻导致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感情亲近,或者是认知的正确与深刻导致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感情疏远,或是认知的错误与肤浅导致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感情的亲近,或是认知的错误和肤浅会导致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感情的疏远。这八种分析和立意还仅仅是就认知事物而言的,其实,在处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时候,感情的亲近或疏远对于认知结果的影响,或者是认知的结果对于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感情影响也同样会有上述八种情形。考生不论选用那一种立意,只要所选的作文材料能够证明、表现或揭示上述16种意旨之一的思想和内涵,就不仅在内容上符合要求,而且在立意上扣准了命题意图。 一般而言,作文话题是不能确定为文章意旨的,好的命题连立意的指向也是“讳莫如深”、不露声色的,考生完全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自主权利,例如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在“惊心动魄”或不一定那么“惊心动魄”的人生选择(未必就是“生死抉择”)面前,考生完全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利,只要是触及“心灵”的“选择”都算符合要求。但是,考生在立意上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追求创新、标新立异的同时,万万不可使自己的文章立意违反作文命题中隐含的立意指向,更不能违反社会公共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写“诚信”,你不能说那位青年“抛弃了诚信背囊”抛得好啊,因为在当今这个“诚信”堪称“稀缺资源”的社会里,“诚信”是最无价值的东西;写“心灵的选择”,你不能说在登山者冻得连腿都“迈不开”的情况下,在登山者也“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的处境中,选择救助那位已被冻成“硬邦邦的东西”的陌生人,不仅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还极有可能将自己的生命也搭进去。尽管这些见解未必就不能言之成理,但因为它违反了命题者检测考生道德底线的命意,也违反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舍己救人的道德理念,因而是绝对不能确定为应考作文主旨的。 第二,在确定多元发散思维的同时,万万不可使自己的文章立意偏执一端或违反现实的针对性而一味求奇。创新是发散思维的目的,但创新也不是片面的无目的的追求新奇,而是针对现实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意识地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多元发散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聚敛辐辏性质的辨证和求同思维,这也是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相对于2003年命题的一个新动向和新特点。以山东、河南等省使用的全国卷为例,所给的写作话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引出话题的材料是一组名言警句,其中但丁的“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的是“相信自己”,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和达•芬奇的“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则给考生指明了要善于采纳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至于塞纳克的“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则批评了绝对“相信他人”和“过分怀疑他人”的错误,强调了一种辩证思维的理念。考生依据立意自定的命题指示,完全可以放开思维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确定作文的立意。因此,一般而言,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种:①提倡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受他人意见的影响;②不能盲目自信,而要乐于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③辩证思考,诠释或阐述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的辩证关系。可生可以在符合话题范围的前提下独立思维,自由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确定何种立意,都不能偏执一端,片面绝对,而要力求客观、全面、辨证、周密。就是说,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盘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盘否定前者。这就是“求异”之中的“求同”,“发散”之中的“聚敛”,在2004年的十五套作文试题中,就有十套命题如出一辙的蕴涵这辨证思维,谁在立意构思之中失却了这种辨证思维,谁的作文就失却了周密谨严的思维逻辑和联系发展的思辨内涵。 如此说来,高考作文的立意是否一定要将命题的隐含指向敷衍成文,或者是一定要寻求概念关系之中隐含的所谓的“辨证思维”而暧昧其辞地不作鲜明的立意呢?未必。成功的作文命题是只提供话题,并界定话题内涵和写作范畴,并不明示也不暗示立意指向的,即使有一定的指向暗示,考生也要在融“小我”于“大我”、融“小理”于“大理”的基础上追求思维的深刻性,表达认识的独到性,抒写感悟的典型性。为此,作文立意一定要注意既能写出时代感,又能传承历史性;既可洞察幽微、义深意远,又可烛照现实、为时而作;既放飞思维的翅膀,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又做到以简治繁,一线穿珠,防止“意多乱文”。 高考作文的结构和语言基本上是由文体决定的。在确定文体以后,结构布局和语文风格的思谋与选择,则以有利揭示文章主旨为标准。 写议论文,包括议论散文和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结构布局仍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板块构思全文。与此相应的语言风格略有差异。纯议论文追求语言的准确、严密和无懈可击;议论散文除准确严密以外,还要追求语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力求富有哲理;杂文则要尽可能做到幽默犀利,一针见血,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讽喻辛辣,入木三分。不论采用何种风格的语言,重在追求议论的深刻性、说理的透彻性和语言的精辟性,而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若写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咏物散文、写景散文、故事、寓言、童话、小小说等以记叙为主的文体,结构方面要平中见奇,纵横联想,由此及彼,跳跃有序,跌宕有致,力戒平铺直叙;语言方面或借景寄意、意寓景中,或借物抒怀、情融于物,做到景中有情,物中寄意,以物喻人,物人合一。或朴实无华,或绚丽多彩,因人而异,因文有别。语言反映性格,性格随语言流淌。不论何种风格,自然清新,不雕饰、不做作的语言方为佳语。 作 者:王吾堂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 邮 编:712100 联系电话:029-7091906(宅) 7092770(办)13992899897(手机)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