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指暇(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陵县一中 薛峰 建构主义强调对新事物或新概念的认识与接受者本身的经验或生活体验相互间的同化和顺应,这种思潮的产生,对旧有以行为主义的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各种的建构主义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影响较大的有“支架式教学”“情景性教学”“交互性教学”等等,这说明建构主义还有强大的生命力的,综观这些模式,其实都有四个环节构成,即选择话题、创设情景、分组讨论或辩论、总结归纳。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摸索着把这些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中,也确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让你能够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积极性的提高,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方面发挥的作用尤其明显,但笔者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对以建构主义为主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些质疑,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协商解决。 在建构主义教学生成的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情景的创立至功至尾,可以通过音画像等立体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能较容易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我国的国情下,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推广仍要须待时日,没有多媒体的学校仍不是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分组讨论是一个很难操作的环节,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假活跃的情况,表面学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好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从事课堂讨论的教学的难度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复杂困难的多。我们的教师都是从事传统教学的高手,对于这种转变,大多数的老师还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加以适应,是不可能一触而蹴的事情。观念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事情。大多数的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都持有怀疑的态度,每天上课的讲堂变成了展现才艺的舞台,这对于一些老教师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像当初青岛二中语文教师王泽钊的改革,一些老师竭力反对,甚至一些老教师老泪纵横的说:“这是误人子弟呀!”结果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手段,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出现,总是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再者,这类教学方法与中国大环境的应试教育的形式,不能相符。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大力推行很多年了,但应试教育在中国有较为广阔的土壤,人们急功尽力、追求短期效益思想仍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这类新型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使人们看到巨大潜力,人们还对它能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存在一定的疑义,不敢贸然行事。毕竟,我国像王泽钊一样的人还是少数。另外,分组讨论的这一环节仍处在摸索与探索阶段,至于具体怎样实施比较合理,现在人们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共识。 以建构主义为主的新兴的教学方法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们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思考。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各位有志之士不吝赐教。 作者邮箱: QQ3456789@1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