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角色转变,优化语文教学(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董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适应新形式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切实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角色上的转变谈点拙见

一.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导,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老师说做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沉闷的课堂,乏味的教学内容,机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感受如何,可想而知。我们知道,学生的精神发展、个性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被剥夺,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的语文课往往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而忽略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认识到,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而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则必须能够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堂,并且在你的课堂上知识和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一个教师思想僵化,缩手缩脚,他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有创新精神?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的创设各种创造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譬如在《核舟记》这篇课文。我先把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定为——,解决生字,粗通课文大意,掌握核舟结构,理解课文顺序。教过古文的老师都知道:古文课特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首先,用一颗小桃核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探讨桃核的作用中导入新课,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致。

其次,让学生变成导游和观众。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自己变成博物馆的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先小组探讨演示,然后推荐一名学生在班级表演,其他学生做游客。实践证明,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读书更认真,探究的也更投入,甚至能创造性运用自己在网上或电视中获取的信息进行补充介绍。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三,根据理解画出课本插图。

事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几幅课文插图。课上分下组拿图与课文相对照,不看画画的水平,只分析插图与课文的哪一句相对应,哪个地方与原文有出入,应该是什么样……

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都评价说效果非常好,学生能亲自参与学习实践,与文本实现了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则成了游客的领队,成为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引路人。因此,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着眼于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变得更聪明、更会学习。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高度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注意转变角色,学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二.变“传授者”为“合作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俨然成了知识的权威者,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老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学生只有抄和记的份儿。师生关系完全是"授受型"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触摸文学画卷,感受多味人生,陶冶心灵情操。再者,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激增,教师已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电视、广播、报刊、计算机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过学生,但在某个点上就不一定了。正所谓“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的学生在《核舟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核舟记》中有这样一段:“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起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教学参考书的解释是“核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但学生们却不这样理解。他们在船背的问题上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船背是船的侧面”,有的说是“船的尾部底下”有的说是“船的顶背”还有的说是“船的侧面”。各方争的振振有辞,还都找我支援,让我做评委。我没有考证过事实,所以我只能谈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共同探讨究竟是船的背面还是船的底部。通过合作探究,我们最后的结论是”船侧有接缝,自然不平,船尾不能叫背部,顶部有箬竹叶,所以只能是底部。

这节课让我懂得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是有主见的独立的人。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的同时,尊重学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这样,教师角色就从"讲师"变成"同学",从"独唱"变成"合唱",从传道授业变成了与学生合作探究。

三.变“教书匠”为“研究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承担在创新教育中占很大比重的语文学科教学的语文老师,要求必须有过硬的创新素质,尤其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许多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书匠,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是教书,书上怎么说,咱就怎么教,懒于也怯于走出自己的环境。在漫长而繁杂的工作中,很少走出校园,外出学习、培训,这一点我们的校长曾再三夸赞南方的教师,让我们多学习别人自费参加培训的精神。因为固步自封,加上不多的阅读,校园与课本之外精彩的世界、精彩的知识世界,就很少涉猎,所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校外作文竞赛潮,很多语文教师无动于衷;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写作训练方法的讨论,也置若惘闻。思想上不注意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缺乏广泛接纳和吸引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意识;知识结构上单一、封闭,未能及时补充和丰富与创造教育相关的材料。教学过程自然就只能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买自己的帐。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老师,平日不积极充电,出去学习也敷衍了事,课堂上则按部就班,上了一节研究课,学生恹恹欲睡,听课的老师也无精打采。

以前教育上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之说。而现在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就需要“水长流”,而且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为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如若教师都不能适应新发展,没有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做到这几点,无疑是空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于漪老师和宁鸿彬老师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时常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扩大了影响,又增进了交流,并根据各种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教学风格。所以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语文老师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在教学中研究,能在高层次的知识、智能、情意背景下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强化科研意识,不断地学习,广纳时代活水,滋养自己、提高自己。 

四.变“无情者”为“有情人”

  观者勿笑。一个教师,若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你能说他(她)对教育有感情?既如此,他(她)又怎可能深入课本,又怎么可能对学生付出感情?而一个对学生不带感情、对课文没有感情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喜爱和拥戴?我们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情的澎湃与心灵的共鸣。试想连教师都不能为羚羊之死而悲痛惋惜,为父亲的“背影”而感动流泪,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伟气势而心潮澎湃,为雕刻技艺的高超而拍案叫绝,我们又怎能要求学生去感动,去赞叹,去体验呢?

前段日子曾听过于朝艳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应该说从于老师的课上,我们能体会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平等对话贯穿了整个课堂。但我也有一些疑惑,平等对话就需要一节课的对话吗?除了主旨,别的不用分析吗?这还是其次,最让我不解的是一节课如一杯凉白开水般,无滋无味,学生怎能喜欢?的确,学生都在举手,那是学生甘于配合的表现。

一个老师面无表情、言语平淡、无悲无喜,一节课无风无浪、无起无落,怎可调动学生的情绪。只有群情激荡,才有浪花翻卷;只有激情冲撞,才有热情洋溢。师生应相互的激发,相互的激荡,“教学相长”。只有师生都保持高昂的情绪,才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作为教师,更应激情满在,豪情满怀,勿失去自己的喜怒悲苦。

这是我的一点浅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转换师生角色,大胆改革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注重角色转变 优化语文教学

董玲

山东省文登市界石中学

         

作者邮箱: donglingle@eyo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