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本资源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言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形势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①

一、创造情境,树立理念

环境教育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一个母题,应该说能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但事实上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现象却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实实在在地树立绿色理念,环保意识缺失。

俗话说“树不能无根,菜不能无心”。同样,语文不能偏离人文。所以,我首先注重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的预设效应,在班级、宿舍和学校宣传栏等张贴醒目的标语,让绿色理念在学生的视觉记忆中沉积;同时还设置了“绿色报告栏”,报道“日环境”学习和管理的动态情况,将日常写作推介到“日环境”管理的实践中,让绿色理念在视听读写的反复中警醒。

二、联挂辅导,提高认识

加强语文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拥有绿色理念是基础,而掌握绿色知识则是关键。为此,我一方面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环境科学方面的材料,加强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则采用“上挂横联”的方式,与环保、城建办等部门、单位联系,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导,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认识,更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如带领学生到省地震台和金汤湖管理处,观测水质,了解水文知识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的自觉行为习惯。

三、结合单元,美情美育

关注自然,是七年级语文的三大专题之一,其上册第三单元即是专题板块单元。于是我在教学中侧重了环境意识的张扬,引导学生在学习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伙伴的古今诗文中,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吟,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上册第13 课《山中访友》,我让学生们很自然地把学习名家名篇与歌颂家乡的审美视角结合起来,写出了《采访手记》、《原罪》、《聆听花语》等优秀的作品来,读来令人心旌摇荡。

四、寻章摘句,归类迁移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②为此,我让学生摘录教科书和其它图书,包括报刊杂志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优美语句或语段;把影视广播引进课堂,记录关于环保方面的 先进经验、典型事例、人物故事等;查工具书、网络下载有关环保知识等;走访、观察、采风、搜集民间谚语等;设计广告,开展征文、演讲等;教学生整理学习札记和各种资料……每月每年再归类整理,把关注环境教育的审美经验和科学眼光定位于信息整理和加工的习惯养成中,最后再汇编成册为《环境教育年鉴》,由校图书馆保存,成为良性的熏陶学生的珍贵参考资料,无疑为环境的创生教育灌注了可持续的生机。

五、重视节庆,知行合一

有道是“环境千年,行动起来”。而今关于环保的节日很多,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这些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佳时机,既迎合人的心理,有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因此利用节庆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开展活动,不仅能丰富节日内容,充实节日意义,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铸造 人文品格。如“美化家园三月行”、“心系绿色希望工程,建设未来美好家园”、“黄河颂——绿色广告设计”建设“植绿护绿基地”、开展“家乡环境资源调查月”和“青少年与生态安徽”征文等,这些都成了我们每年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保留节目,放出了灿烂夺目的光辉。

“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③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环境保护是我们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既然加强环境教育,树立绿色理念,创办绿色学校,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之所在,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开发课程资源,探究渗透教育的最佳途径,用智慧和信念去打造绿色理念的金钥匙,开启人类美好的明天!

注:①1996年《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

②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③1997年新华出版社《中学生素质教育读本》第56页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