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因素(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福建省晋江市上安中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五彩缤纷,但是并非什么内容上都可以或要求创新,而一般是在特定的领域才蕴含着诸种创造性的因素,那才是师生共同创新,培养创造能力的基地。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第一,理解中的创新。

“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了字词句段篇等,丰富而繁杂。俗语说“一百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是“淫书”,有人认为是“哲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每个读者对同一个问题或文字的理解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文化底蕴,经历体验,性情爱好等。总之,正因为有差异才有创新的可能性,但决不是胡说八道。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有的课堂十分活跃,老师似乎也正在追求,认为这就是课改。然实际上,不少学生根本不是在思考的基础上回答或是提出问题,相反借机好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善于把握课文内容,挖掘文中可能存在的创新因素,合理设置创新点,然后相时启发,引导,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求异的思维,培养其能力。  

然而在“理解”这一环节上并不是什么都求异创新,因为理解的重点还是在回归作者的原意上,越接近越正确,但非一定是越接近越好。那么什么地方是理解创新的内容呢?笔者认为:能够创新的地方应该是存在多义理解或多角度理解的内容,如郭沫若的《石榴》其主题到底是什么呢?从文中所写内容看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相反《骆驼寻宝》《十二块金币》等课文,它们的主题就十分明确。既然是明确的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求异了,否则就会糊涂。再如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主题就有很多值得创新的,无论是《孔乙已》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药》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另外对句子的理解中存在创新因素,如“他大约的确是死了”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呢?各人有自己的见解与分析,至少有个侧重的问题。因此,在理解环节中求新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应就具体对象而论。

第二、鉴赏中的创造。理解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鉴赏则是高一层次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可谓是文质兼美的范本,特别是古典诗词歌赋文,更是百里挑一的经典之作,因而准确的理解,深入的欣赏更是提高语文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鉴赏是高层次的活动,而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根据美学原理,鉴赏是接受者对艺术意象的重建过程,即在沟通艺术语言形象与读者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的基础上,通过“观”“品”“悟”的过程,逐渐地领会,丰富和完善,从而获得美感,受到曛陶。而文学语言本身是模糊的、暗示的、概括的,按波兰哲学家罗曼•克伽登的观点:“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的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读者只有在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步表示出来。”即接受者重建意象是主体不断对艺术品提供的总体框架进行填补空白,揭示意义,参与创作的动态过程。而每个人的先在结构又因人的文化教育、阅读积淀、想象能力、审美趣味等而存在很在差异。因而鉴赏中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28个字,为我们构置了一个凄清而幽美的意境。前面的18字,用形象的直接并列叠加,弃去诸多细节,留下了诸多的空白与想象,如只从字面上看未必能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只有把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联想与想象在脑中幻化成一幅形象可感的图画,融入你的人生经历与体验,你才能真正体悟到其中的美妙无穷。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创新。

第三:表达中的创意。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写作,其中写作是创新的沃土,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体现自己的生活的习作都可以说是创造的成果。但从现实可以看出,现在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创新的意识比较弱,不懂得如何去追求新意,写出个性化的作品。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鼓励学生在作文立意,构思上大胆地创新,立求有独特的风格,与众不同。因口头表达的随意性较大,不便阐述,这里只对作文创新进行论述。

作文创新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中归纳成三点:一是变形创新,即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缩写、扩写、仿写、改写(包括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改换顺序写等)之类皆属于“变形创新”的方法。如学了《木兰诗》布置学生改写成现代故事;学了《骆驼寻宝记》让学生改编课本剧;学了《蟋蟀在报广场》叫学生续写“蟋蟀”成了名星之后如何归故里;学了《黔之驴》之后设置一道练习:假如虎扑驴的那一瞬间,驴突然醒悟了,最后逃过一劫,请设想一下,驴会怎样等等。

二是个性创新,即追求个性化的创新;每个人都会有个性,那他发现问题,感悟问题,思索问题,表达问题的方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不会自觉的被自己利用,这需要老师的因材施教和有效的诱导和指点。如有的同学说话幽默,可以引导他在作文中融入幽默的色彩;有的同学英语学得好,在写作时适时夹杂一些英文用语;有的同学古诗背得熟,写文章时善于引用古诗词;有的同学历史知识丰富,引导他把历史知识纳入习作。这样就各人的特长不同,从而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是虚构创新,即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这是创新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高级的层次。当然虚构的灵魂是丰富大胆的“想象”。只要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蓝天,白云任翱游,现在电视上儿童最喜爱的“多来A梦”“天线宝宝”“奥特马”等,及世上隆重登场的“哈利波特”,不都是想象的杰作吗?我教第八册语文第三单元时设计了一个活动——故事接龙:两个星期中,每天一至三个同学根据第一天那个同学所编的故事进行结尾接,同学们非常积极,期限内总共接了二十五个故事,构成曲折生动,想象奇特,凄美而又动人的《小明流浪记》,最终以回家团聚,与亲人相认的大团圆为结局。虚构的技巧与方法有二:一是情节、人物、环境的虚构;二是细节的虚构,在此不再细说。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我国文豪鲁迅先生也曾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虽然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但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还是应有个“度”,该扎扎实实“墨守”的,就要切切实实掌握,不能马虎,按张大千所说“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把创新建立在坚实的语文基础之上,才会真正建立起创新的“东方明珠塔”!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