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教师一定要认清新形势,转变观念。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如果现在还把为人师的自我看成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和恭顺,在当今形势下是不现实的。新形势下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个体首先需要的是被尊重,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对自己不认同的个体行为的一味抹煞。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冲撞交融、纷繁芜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对各种事物、各种观念充满了好奇心,往往是满足了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味的指责与大加贬斥会收效甚微,甚至于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对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有待于纠正的认识首先需要的是尊重,是宽容,是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欣赏,从未来需要的角度去呵护,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转变的可能。万水归源,殊途同归,当然,这不是说是对学生的一味迁就,是一切唯学生之言是从,因为尊重不等于赞同,教师在这里应起主导作用,在是非问题上是不能含糊其词的,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有碍他们眼前进步与日后发展的随性、任性等不良习性,则须像对待危害禾苗生长的害虫杂草一样,不失时机、严肃认真地根治清除,以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还应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学生在课上面对老师谨小慎微,课下见了老师噤若寒蝉,师生之间永隔一段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这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古人说:“亲其师,方可行其道”。事实也证明,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很高,而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尽管老师的水平很高,效果也会打上折扣。因此,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学业上是他们的老师,而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现状了解地越熟悉越深入就越容易在教学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教师更应努力充电,刻苦钻研,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与“博”。教师大多穷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门课上成就最大,如果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够专业,那就根本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所有以前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撇开过去有益的经验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精”是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本”。那些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的教师无一不是学问精深的教师。但学问精深的教师却不一定是教学成绩明显、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这固然与前边提到的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同时也与教师知识是否广博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师如果对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将会被社会淘汰。

三、教学态度严谨端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一件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古代人就把“师”与“天”、“地”、“君”、“亲”并称,足见古代人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当代社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使命,因此教学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用一种忠诚和热情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人马马虎虎,对教学漫不经心,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自己最起码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极易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如果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严格要求自己将会对学生产生反效果。

另外,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应切实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内在的多姿多彩的人生本色,这个“本”是基于学生的出发点而并非教师的想当然。教师要端正自己的位置,不再以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自以为是或者先入为主地进行教学设计,不再以参考书、辅导资料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一切以学生主体的内在所需为教学重点。有些教师态度非常认真,备课时什么都要背,在课上什么都要讲,结果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整堂课下来也累得要死,教学效率低下。其中学生厌烦语文课的原因就是教师所教非学生所需,这就无异于对牛弹琴。以我执教《雷雨》为例,在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时,学生自己的初步理解是:周朴园冷酷无情。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开始思考“三十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以及从侍萍的话中推测把侍萍赶出周家大门的元凶,学生开始拼出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的形象:一个封建地主家的少爷,虽然与侍萍真心相爱,但迫于家庭的压力狠心地抛弃了侍萍。在此基础上继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否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这个问题的提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此争论非常热烈,一派认为是真心的,这可以从周的某些行为上来证明;一派认为以周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周的行为虚假的成分居多。这个认识比前面要进了一步,我一方面对之进行肯定,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联系周朴园三十年后婚姻的现状,三十年后娶了繁漪的周朴园婚姻并不美满,这更促使了他对初恋的对象——鲁侍萍的思念,而当年他对侍萍的所作所为他又是心怀愧疚的,因此可以肯定他的怀念是出于他的真心。我在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认识进步的同时,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真心怀念,为什么夫妻不曾团圆,父子、母子不去相认?至此,学生们的思考开始走向深刻:现在的周朴园已不是当年还留有一份纯情的少爷,他现在是煤矿公司的董事长,是社会上有头有脸、有名誉、有地位的人物。在侍萍未出现之前他是靠怀念侍萍来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解脱,而真正看到活生生出现在眼前的侍萍,他马上就从幻想中跳了出来,他意识到侍萍的存在对于他的体面的家庭、他的财产、名誉、地位将会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立刻想尽一切办法,软硬兼施一定要把侍萍打发走以永绝后患。周朴园怀念侍萍是为了自己,赶走侍萍也是为了自己,这个人除了冷酷之外存在于他身上的极端自私与虚伪经过一番分析与讨论也终于水落石出。对此,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以及作品的思想深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周朴园的形象也开始丰满起来。这节课正是因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进行了深入的独立思考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而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正是由于教师的适时引导、精心的设计才令学生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讨。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们说课上的主动参预让他们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比以前被动的接受要好一百倍。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