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教师是园丁 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 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 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 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是放牛娃,而应是牧羊人。小时侯放牛时,总要拉着缰绳,走在牛的前面,不然,要吗它不走,要吗它不按你的意图走。以故就常常羡慕牧羊人,那样多的羊,人家却总是走在后面,挺逍遥自在的。教师的教学工作实在与此有些类似。教师不应总牵着学生,那样你始终挡着学生的视野,学生始终走不出教师设定的圈子中。如果教师换一下位置,定位在学生的后面,给学生适时地指指路,也放手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跑出你的圈子,吃一点“路边的草”,以吸收更丰富的营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