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内容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637221)四川省西充县义和初中 何春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 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依附体和重要保证。因此,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并科学合理地予以确定,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设情境、丰富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七根火柴》中,设计“长征纪念馆”、“小小解说员”、“为英雄塑像”、“和历史不忘记”四大版块。关于文章的背景资料,设置“长征纪念馆”版块,通过此版块引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内容有长征简介 、长征视频、 过雪山草地 。关于文章的情节结构,设置“小小解说员”版块,提出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七根火柴?关于文章的人物形象,设置“为英雄塑像”版块。拓展延伸文章思想,我设置了“历史不会忘记”版块,让学生理解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性,并由此拓展、联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延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课堂教学,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又创设学生研究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感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在《清平乐·村居》中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也有表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在《相见欢》中有表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惆怅、亡国哀楚……这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不少学生甚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旁征博引,扩大阅读面 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使我们有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巧设材料和媒体展示网上图片资料,开发网络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学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中,旁征博引,扩大阅读面。开设环境生态专刊――报刊阅读――《岂容绿洲变沙漠》(《光明日报》1989年5月13日),《沙漠绿洲发出了呼救》(《中国环境报》1991年3月16日)等。借助现代媒体,援引例证,丰富内容,创设情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间的距离,网上阅读――沙尘暴专集,登陆下列网站网页:中国沙尘暴网(http://www.dust-storm.com.cn)――沙尘暴图库――近五十年我国的强沙尘暴――北京奇观沙尘暴,中国科普网(http://www.cpus.gov.cn/zlg/shachenbao),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http://us.cctv.com/special) 沙尘暴追踪。通过网上阅读,同学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知识,大大开阔他们的视野。 Tel:0817-4465225 E-mail:hck1975@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