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堂研究性学习课(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安徽省广德中学 何宏广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语文课本中文本的使用应该有多种方式,而传统的教法却限制了教师的发挥,这使得文本的利用率太低,很多优秀的文章被固定地解读为一种形式和味道,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时间久了,教师的灵性也在固定的枷锁中被消磨殆尽。

新教法中明确倡导研究性学习,我认为这绝非一句空话。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大量的尝试,并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第三届宣城市“教坛新星”评选工作如期举行。我侥幸层层过关,在这期间,我上了诸多种类型的课文,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本校的一堂选拔课,这次的课题是自选的,我给当时的高二十班(现为高三十班)同学上了一堂研究性学习型新课(课件已被www.ruiwen.com.收录)。时间过去已经很长了,对它的回忆也只能是印象中的了。现只能从沉睡的记忆中搜寻一些,草草写成文字,以求教于方家。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展示了2004年度十大令人感动的图片中的两幅,并给它们命名为《娃,别哭!》和《深山里的搬运工》,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趁热打铁,我又给他们展示了罗立中的名画《父亲》和另一幅自已命名的《深山人家》。这时候有些学生已在下面开始发出啧啧之声了。

接着,我给学生投影展示了他们已学过的韩冬的《山民》,并在音乐声中声情并貌地朗颂了这首诗。也许是我朗读地很入境,学生顿时被征服了,并给我抱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知道,该是展示课题(研究性课题——浅谈“山民”问题)的时候了。

看得出来,学生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我很高兴。接着,我给他们展示了这样的一则材料:

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而且是一个基本的难题。自1996年起, 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为9%。1997年增幅减至4.6%, 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 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幅为4.2%。 农民的收入的增长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市场萎缩,199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出现减少或停滞现象。例如,1997年农民人均食品和衣着支出分别为890.28元和109.41元, 1998年两项分别减至849.64元和98.06元,2001年为830.72元和98.68元。

“山民有哪些生存方式呢?”学生看完材料,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生一:死守山里,像韩东诗中的山民一样。

生二:走出大山,闯出一片天空。

学生的回答和我预先设计的如出一辄,我顿时一阵窃喜,并对学生予以高度赞扬。这又进一步使陌生的同学拉近了和我的距离

结合学生的回答,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山民没有走出大山会怎样?”并让学生讨论。

学生的讨论很热烈,遗憾的是讨论的过程我已淡忘,但是我用这样的两幅图片给他们作了总结:《失学儿童渴盼的眼神》(著名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和《华山山民砍伐风景树制木炭》。

学生显然对这个总结既认可又颇觉遗憾。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我发问道:“那山民走出大山又怎样呢?”

我示意他坐下后,让学生就他的问题接着讨论:“山民走出大山后会怎样”(投影展示)

学生们的讨论更加热烈,观点五花八门,真是难分雌雄。这次我没对他们的讨论作任何评价,而是给他们展示了如下材料:

1、《重庆晚报》报道。

来自巫山大山深处的李大毛(音)与同伴满怀挣现钱的希望(二人称从巫山进城卖蜂蜜、药材。)

来到重庆,他和同伴从未进过城,他们中有人甚至不认识钱。然而,不到一天工夫,他们便如惊弓之鸟,拼命逃离这座城市。……昨天,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惊恐。

……居民端来包子,他们咬了一口,大声惊呼,“什么东西,面坨坨里面怎么还有肉坨坨?”

……(居民)担心他们带着东西回家不方便,就决定购买他们的蜂蜜,但除了男子,女子居然不认识钱。

(学生评论:纯朴、可爱、无知、可怜)

2、让学生看《陈奂生上城》之“旅馆事件”(视频)。

(学生在笑声中作了评论:自私、狭隘、小农意识)

3、事先印发的材料:《新民晚报·国道南线的野味餐馆》。

学生在快速阅读完材料后,我又给学生投影展示了这样一则相关文字:

“猴脑的吃法”

吃猴脑的桌子要特制,中间开一洞,其大小恰好可穿进猴头,先缚其手足,再紧紧系于桌底,只将猴头伸出洞外,猴头的毛早以剃净,吃时主人手持银锤,敲破猴头骨,再用银刀撬开猴子的天灵盖,露出脑浆,客人各用银勺取吃,吃完为止。

(学生在震惊和愤怒中作了这样的评价:贪婪、暴力、血腥、残忍、目光短浅)

看来很不合时宜,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小结:

一、意义:民者,国之根本;国之兴盛存乎民之心智。

二、条件:文章、图片、因特网等。

三、成因:闭塞、贫穷、落后。

四、特征:纯朴、勤劳、可爱——可敬

保守、愚眛、无知、自私、狭隘(小农意识)——可叹、可憎

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问:“就这样结束课了吗,那山民就没有出路了吗?”一幅着急而又不甘的样子。

我微笑着让她坐下,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却转而向学生发问了:“班上有多少农民的子弟?”

46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数了数并示意他们放下手后又说了:“你们愿意知道山民的出路吗?”

“愿意!愿意!”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

“我们刚才所做的研究是利用文章、图片、因特网中的材料并对之加以分析的方法,现在咱们也同样这样做。”我说道。

“好!好!”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

“不过呢,老师累了,不想分析了,只想给你们提供一些素材,你们利用所学方法自己做研究”我又说道。

学生显然觉得这样的事更富挑战性,一致通过。

在他们的一片催促声中,我最后展示了如下材料:

思考:山民的出路何在?(解决方案)

一、羌族圣物

二、藏族舞女

(以上为本人到九寨沟旅游时所摄照片)

三、赵本山:《刘老根》

四、深山里的水电站

五、广德太湖石

六、广德高峰竹制工艺扇

(以上为网上下载的图片)

七、铁凝:《哦,香雪》(此为课堂中发给学生的文字材料)

在一片更长更热烈的掌声中,我结束了这节令人难忘的研究性学习课。

时至今日,我每每想它,想起这群可爱的孩子,也想了我今后的语文教学。“讲座式语文”这个词,我不知道是否为我首提,(搜遍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暂没发现)但由于它对文本的另类解读方式,由于它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作用,由于它对学生自主性和研究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它对新课标下教学民主精神的真正贯彻,由于它富有的挑战性,我钟爱它,并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作者邮箱: hhg_79_79@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