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陵县一中 薛峰

概要:针对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候出现的错误,展开分析和研究,力求找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策略 分析 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形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一 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如: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不少于80各字)

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所以,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这就是他们忽略了注释的作用。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在注释中包涵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到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 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 (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在这个题目中,不少学生没注意到李白这一关键点,所以,他们把答案写为:抒发了作者要隐居的思想感情,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李白的生平。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始终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会归隐的,只是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罢了。因此,虽然有的题目没有出现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但如果这是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也要关注到作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就要把题意理解答偏了。

第三 有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没有对诗歌进行理解,就把诗歌当成了用典。

我们再看例2,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桃花”,看作是用典,认为这里的“桃花”是用的《桃花源记》里的典故。这样的理解其实仍然是对题干没有进行认真认读,如果在考试的时候,诗歌用典不明显,那么,诗歌一定会有注释或在题干中会给你点明的,如2004年广西卷中的题干明确告诉你,“‘杜鹃’的用意是什么?”,否则,便不是用典。所以,学生不要轻言用典。

第四 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意象盲目的当成象征义。

例3.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有一“竹”字,有的学生把“竹”当成了象征义,即清高和高洁的象征,这样,他们把诗歌的主旨理解为反映了社会对忠良的迫害,完全曲解了诗歌的原意。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确定诗歌用的意象的象征义哪?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在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中意象才最容易成为象征义,而其它类的诗歌中,意象一般不会是象征义。

第五 题干要求中的关键词被遗漏。如例1中对字数的限定,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考试的时候,你的字数不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减分点。再如,对题干中的“哪些”和“哪个”(或“哪种”),没有分清,导致考试的时候,答题丢掉了得分点。

第六 在答题的时候,答题不全或不点题。

答题的时候尽量做到全面、具体,做必要的分析。如例1中要求“指出其写作方法”,不要仅答出比喻或双关等手法,不做具体的分析,得分是很低的。其实,你只要不蒙的,那么,你就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是理解的,只要你结合诗句分析也就行了,得个理想的分数是理所应当的。再如例3题干中的要求是“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诗歌是怎样写‘雪’的?”(因前面没有用到这个题目,所以,在前面没有写出)有的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答出了在视觉和听觉对雪的描写,但没有答出总括性的话语“侧面描写”,所以,给阅卷的老师们一种综合能力不强的感受。因此,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向前走一步。

第七 做到不引文不答题。

不少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答得不很到位,我在这里给大家一种建议,那就是:不引文不答题。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

(文中习题为《教与学整体设计》14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邮箱: QQ3456789@1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