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解题策略(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山东省陵县一中 薛峰 张福霞

概要:针对近几年高考题诗歌鉴赏部分命题趋向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笔者从诗歌主题 开放题型及诗论题型的解答策略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对200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给予理性分析,以期对2005年备考的学子进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主观题型 开放题型 诗论题型 诗眼

近几年高考的诗歌鉴赏有由原来的单纯的客观题题型转为主观题题型的趋势,我们在2004年的十五套高考题中,就明显的看到了这样的变化,除北京卷有两个客观题外,其余的十四套均为主观题,这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确有很大的进步,但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不免存在做题不适应的情况,而导致无谓失分,实在可惜。下面我们就2004年高考试题,探究一下解题思路,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对诗歌的理解至关重要,但不少学生在理解诗歌主旨的时候不同程度地存在任意拔高主旨和无中生有的毛病,而导致失分,是学生们真的不会吗?我看未必,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审题,确定诗歌主旨的方法上存在误区。那么,如何审题确定文章主旨哪?我认为其实很简单,学生们之所以觉得难,那是因为他们与诗歌的接触少,特别是古典诗歌,当然,这也与诗歌本身的特点——含蓄有关;而且,学生们在以前接触的诗歌中有不少是诗意深奥的,因此,他们在心中就形成对诗歌的畏难情绪,就会出现任意拔高和无中生有的错误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也应像现代文一样,就诗论诗,就诗作本身作答,诗歌是如何写得你就如何答罢了,不要节外生枝。当然,我们一定要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诗眼”)和关键句,这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钥匙。下面举例子来说明。

如广西卷十六题的最后两句“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只要抓住“岂”和“奈”,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想回家,但无法回的痛苦,是一种无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再如重庆卷的第二题“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体现的思想情趣是什么?

在这句诗中,我们只要把握住“有闲意”和“无丑枝”就把问题迎韧而解了,“有闲意”说明作者有闲情逸趣,“老树无丑枝”说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当然,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没有注释的情况,但如果诗歌的后面有注释,如有诗人的出身简介,写作时间以及写作背景等,另外,题目中有有关的说明更要注意了,那么学生就要对这些多加注意。如青海卷诗歌的后面有对姑苏台的注释,题干有一句“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写历史沧桑。”理解这首诗就不能只就诗论诗了。

以上,我只是就诗歌主旨的理解给同学们提了一点小方法,一点小窍门,这些要更好的起作用,应在同学们大量诗歌阅读的基础上的。

2.开放型题的解答策略

开放型题是近两年才在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型原本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用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辨证的能力,在高考中出现,其用意也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辨证的能力,但在难度的要求上是不能和考研相比的。但是,这种题型相比其他的主观题而言是有更大的优越性,对检测学生的能力有更好效果,这更能达到检测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今年的高考试题广东卷、湖北卷、辽宁卷、浙江卷中做出了尝试,我想这是以后高考的新动向,希望能够引起正在备考的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

对这类题型的解答,学生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却有论述的合理与不合理之说。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论述做到合理,也并不是轻易能够做好的,这除了在平时的备考训练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解题策略才能够面地面对这种题型游刃有余。

开放题型无非是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辨证能力,所以,学生答题时应体现出自己在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体现综合分析的能力呢?我认为学生在答题时,不应只有自己的分析和说明,也应照顾到原诗,把原诗中的个别有用的诗词引用到你的分析中,这样使分析更显得有理有据,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辨证能力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04年高考的参考答案,从答案中看一下其中的玄机。

广东卷的答案是:“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湖北卷的答案是:“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的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辽宁卷和浙江卷(略)

我们从这些答案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一点,分析和原诗中的诗词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使分析有的放矢。

3.诗论题的解答策略

诗论题也是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样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题型。诗论题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谈论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今年重庆卷和辽宁卷中出现了,其实,这种题型相对与传统的诗歌题型要简单,因为这些诗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歌的解释说明,但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会出现一种毛病,那就是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这样的答题一定是不准确的。如重庆卷在诗歌的后面有一段评论:“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这句评论其实就是对诗歌的一种注释,所以,对诗歌的理解理应在这种评论的基础上进行生发的。

在2004年的高考题中,还保存了一些传统的题型,如考察学生对诗句和词的理解,这一点前人已经做了很详实的讲解,在这我就不赘述了,但我还是要提醒广大的考生一句,那就是做题时一定做答全面,如在云南卷中有一问:“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另外,还有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新题型,那就是让学生在一首诗中找出“诗眼”,这种题也不是很难,但要把握住一点,就是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那一个字或词,也就找出了所谓的“诗眼”。如福建卷要求考生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其实这就是考察“诗眼”的一个题,结合全诗作者的主旨,即孤寂的情感,我们就很容易选出一个字,那就是“凉”。

最后,我想告诉广大考生一点,高考中出现的诗歌鉴赏一定是学生的自身的能力能够解决的,只要学生相信这一点取得好成绩那是一定的。

(山东省陵县一中)

作者邮箱: QQ3456789@1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