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宜昌市语文开卷考试(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 吴云 今年6、7月间,《中国教育报》先后三次关注宜昌语文课改,尤其是对宜昌语文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做法给予了大力肯定,说这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具有可探索性的明智之举,很有前瞻意义,并认为宜昌的语文课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些人对语文中考实行开卷考试的做法心存疑虑,这种担心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有担心就不敢破个先例。下面,我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卷考试是对发展了的教育基础所做的积极适应,有益于重构基础。 从逻辑上看,社会是一个基本的对象,它要不断地发展,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即所谓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将人培养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人的基础也在发生变化。当代社会是以知识为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这种时代需求的人才不是以能否记住多少知识、能否完成重复性批量工作的复制者,而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生者。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地强调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要考虑到能力结构的问题,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意义。知识是一种基础,在对待知识基础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时代在发生变化,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在对知识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二是要选择能够主生知识的知识。能力也是一种基础,在当前要注意一个人立足社会的竞争性能力:首先是专业能力;其次是具有方法意义的一般能力,其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一般的思维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积累和提炼经验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应引起高度重视的;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全作交流能力非常重要。语文开卷考试引导学生重构基础的理念是先进的、有前瞻性的。 处于信息时代的人,对信息的占有应当是平等的,教师再也不可能成为知识的绝对权威,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社会知识基础也因此变化。教育仅仅做为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之一而存在。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传媒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大量的报刊书籍的印行,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和文化娱乐需要。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觉信息,使广大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扩展知识。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又带来了一场新的传媒革命。可以预见,藉此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可以更加丰富。“三人行,必有我师”,社会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学生接触的人员日益增多,他们有可能从学校外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在这种状况下,“生吾于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教师知识权威的不可替代性大为动摇。这些,均要求教师的职能应发生变化,教师若不能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学生应掌握怎样的基础知识的认识仍固守原来的水平,那必将给教育带来不良后果。信息的开放性,知识的经济性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培养出具有公德化、公益化的人格品质的人,这种人必须思维活跃、读写听说准确快捷、善于尽可能有效的手段获得并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开卷,是对信息的开放,可以使应试者处于平等的位置,对信息进行占有、搜集、筛选与再加工,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将得到高度重视,再也不会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二、开卷考试是对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特征进行的有效探索,有益于思维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石,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离开创新的教育仅仅是机械化的生产。“人解读有字之书,不解读无字之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仅仅停留在“迹用”层面上的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神用”层面上的人才呢?本来,一个新想法仅仅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但若你没有打破旧组合的能力,不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怎么会创造一个新世界?开卷就是把一个旧世界放在这里,考察你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开卷考试是对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态、正确情感及价值观的有效检验,有益于人格塑造。 教育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知识与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灵魂的任务。开卷考试试行之初,我们十分伤心地看到许多学生带着一大箱一大箱的压宝资料走进考场,抱着“瞎猫碰着死老鼠”的侥幸心理参加考试,结果又如何呢?大量的开放性的题目你无法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而且还有可能在查找资料之中浪费大量宝贵的思考时间,得不偿失。再说了,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能调用自己的个人情感来思考,怎么会适应开卷考试呢?你没有一步一步地扎实学习,语文素养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你也不可能在这样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邮箱: wuyun_0320@soh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