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错出的妙“曲”(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三国志》里有这么个故事:周瑜非常精通音乐,特别是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对音乐更是有直觉的感悟能力。有一次,一人故意将曲子弹错,结果引得喝醉酒的周瑜频频回头注视弹奏者,这就是人们说的:“曲有误,周郎顾。”后来唐代的诗人李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至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弹古筝的女子,她为了引起意中人的注目,故意把曲子频频地弹错。“时时误拂弦”用心真是够良苦得了。这首诗短短的四句,它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弹筝女子那种难以明状的微妙心理。

这种“时时误拂弦”,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别出心裁的“谬误”。古代文人骚客作诗为文时,往往多用此法来突现主旨,来使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读者,就要像“周郎”那样,在欣赏、体味“奏曲者”的“误拂弦”之深意时,千万不可妄加批评指责或轻易地否定。

读过些书后,也就累积了几“曲”。一起听听!

南朝江淹的名篇《别赋》里有这样几句: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这几句话是写人们的离情别绪的,因离别而产生痛苦,难以明状的痛苦。最后一句“心折骨惊”,非常突兀,十分奇峭,初看似乎不通:心灵又不是什么硬物,何以会折断呢?骨头本身也没有什么知觉,又怎会有惊惧之感呢?要是将“折”字与“惊”字互换位置,写成“心惊骨折”,那就合乎逻辑了。江郎真的才尽了么,怎么连如此生活常识都不知晓呢?非也!其实是江郎有意为之。你看,连心灵也感到折断般的痛苦,连骨头也感到震惊,这样的离情别绪是何等地令人心碎,何等地使人痛苦不堪喽!这样一变,表达效果真是不同凡响,十分令人惊讶、叹赏、折服。当然,作者如按常理写成“心惊骨折”,通顺固然通顺,但是不免失之平平。再说离别而至于“骨折”,太写实了,反而有失真的感觉。可见“心折骨惊”,似无理而实有理。真不愧为江郎“误拂弦”时所奏出的美妙音符,动人的妙“曲”。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也有两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如果按照一般的习惯,本来也该写作“泉冽而酒香”。说泉水清冽是可以的,合乎生活逻辑的,也是通顺的;而说酒香就显而易懂,习以惯常了。可是作者却不按常规来写,一反常态,将其变写为“泉香而酒冽”,真是“别出心裁的错误”,妙!妙就妙在:读此句时,我们不禁就会由泉水的清冽,进而联想到美酒的清冽;又由美酒的芳香,进而也联想到泉水也有香味,纯芳扑鼻的香味。另外,说“泉香而酒冽”, 又产生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效果,使泉水和酒两者色香兼而有之,而重点则在于写泉水。这种“误拂弦”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而且显示了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和随心所欲的驱谴语言文字的功力。

据宋朝方勺的 《泊宅编》云:“欧阳永叔守滁,作《醉翁亭记》。后四十五年,东坡为大书重刻,作‘泉冽而酒甘’为‘泉甘而酒冽’。今读之,实胜原句。”显然,以上说法虽然有“甘”“香”二字之异,但意思是完全相同的。方勺认为这句是苏东坡改的,未知确切否,但方勺认为改句胜过原句,那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它至少表明了苏轼也首肯了此种写法的奇妙效果。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揭露段祺瑞政府在三一八惨案中虐杀徒手请愿的青年学生,其中也有这么几句: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象。”

很明显,“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话似乎不合惯常,它把话颠倒了说,好象是鲁迅愤怒到了极点的乱言。其实这恰恰就很有力地表现了鲁迅那种“出离的愤怒”。它像炎炎夏日里的火焰,对人极有灼伤力。反动派干出的出人意外的暴行,触发了鲁迅出乎常情的愤怒,这愤怒流到笔端,便凝成了这样的句子。它不是“语病”,却是燃烧的愤怒,锋利的匕首。我们读者读到这里,无疑也被作者点燃了怒火,烧向了反动派!

华君武的漫画《柳荫垂钓图》,画了一个老头儿坐在柳荫下垂钓,奇怪的是鱼钩竟然是直的,丝线和鱼钩都远离水面,而且丝线和钓钩均向上指向天空,与钓竿构成垂直角度。更奇特的是柳树的柳条也不下垂,一律向上;甚至连“一九五九年三月画”的直行题款也是由下而上。要读只能倒过来读。这幅漫画初看似乎是十分荒谬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垂钓者。然而人们对于类似这种垂钓方式的生活现象却似曾相识,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司空见惯的了。比如,为了表示革命,什么都要向上,连画花卉都要向上。向上就是朝气蓬勃,向下则是没落阶级的情趣。太阳只能上升,不能下落,就连游击队之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也成了反动歌曲。一切都只能是红色、向上,甚至于绿灯放行都要改成红灯放行才是革命的……华君武的这幅漫画,通过一个别出心裁的谬误,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谬误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画上的谬误,恰恰是生活中的真实。这正是这幅画的生命所在,也是别出心裁的“谬误”的魅力所在,它看似谬误,实乃表现艺术的高超。

上面四例,看上去都似乎是一画、一句或一字之 “ 误 ” 的细微末节或琐碎,但正是在这些琐碎中蕴藏着一条艺术创作的重要规律:艺术作品中作者有意的、别出心裁的“谬误”,不在于争一画、一句或一字之奇,也不在于追求形式的奇特,而在于力求将其所表达的内容突显其真实,将其所表达的效果突显其强烈;它决不以博取廉价的一顾为能事,而是运用某种不经见的“出格”的表现手法,以强化表现对象的特点,加深感情色彩,引起欣赏者的格外注意,使他们凝眸沉思,有会于心,产生数倍的欣赏乐趣,获得数倍的欣赏满足。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