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角度看文言文固定句型(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高艳珍

首先,我们可以用英语来引入句子主谓宾定状补成分及对应词性:

(定)+主+[状]+谓+<补>+(定)+宾

 I  I  I  I  I   I  I

 形  名  副  动  副   形  名

(注意点明成分的顺序先后)

一、从词性的角度看古代词语活用

(1)主语一般需要名词充当

(2)谓语本来需要动词充当

A、古代,名词放在谓语的位置,充当谓语的情况即名词活用做动词。

例:“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中的“礼”本来指“礼数”,放在状语“庙”(在庙堂上)之后,即谓语的位置,做谓语,活用做动词,解释为“礼遇”。再如“晋军函陵”中的“军”本来指“军队”,放在主语“晋”(晋国军队)的后面,即谓语的位置,做谓语,活用做动词,解释为“驻军”。

B、古代,形容词也可以放在谓语的位置,充当谓语。这些形容词必须先活用做动词。这样的情况又分两种:

a、使动用法。

例:“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摩厉之于义”。其中的“洁”“美”本来是形容词,放在谓语的位置,先活用做动词,然后从语境来看解释为“使他居住的地方整洁”“使他穿的衣服漂亮”,是一种支配的语气。再如“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中的“耻”也做谓语,解释为“使我们的国君在诸侯过面前蒙羞”。又如“烛之武退秦师”的“退”也是使动。

b、意动用法。

例:“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是形容词,放在谓语的位置,活用做动词,之后从上下文看,解释为“认为我漂亮”,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即意动。

(3)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4)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充当。

(5)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且放在位于动词的前面。

在古代,有时候名词却放在了状语的位置,即动词谓语的前面,充当了状语的成分。这种情况即名词做状语。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私我也。”中的“面”,放在了动词“刺”(指责)的前面,即状语的位置,名词活用做状语。

再如“夜缒而出”中的“夜”,放在动词“缒”(用绳子拉着自上而下滑下)的前面,做状语,解释为“在夜晚”。又如上面的那句“必庙礼之”的“庙”,放在了活用后做动词的“礼”前面状语的位置,解释为“在庙堂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多列举。

(6)补语放动词后面补充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如“得多”“得很”等。

例:“君美甚”中的“甚”。反在活用后的谓语动词“美”的后面,说明它的程度。

二、从句子成分的位置先后看古代的固定句型。

(1)主+谓的变形——主谓倒装

本来先主语后谓语,因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了第一位。例:“甚矣,汝之不惠”,谓语“甚矣”放在了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

(2)谓+宾的变形——宾语前置

现代文中谓语在前支配宾语名词,但为了强调宾语或疑问代词“何”,或者一般的常用代词如“自”,把宾语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注意把语序还原成现代文。例:“何后之有”,谓语“有”在后面,宾语“何”在前。翻译成“有什么迟的呢?”再如“忌不自信”中的“自”是代词做宾语,放在谓语“信”的前面,宾语前置。

(3)状+谓的变形——状语后置

本来状语成分修饰谓语,应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但在古代,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状语后置时,通常由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于市朝”介宾短语,后置,解释为“在公共场所”,解释的时候应还原到动词“谤讥”的前面。再如“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摩厉之于义”中的介宾短语“于义”,本应该放在动词“摩厉”(切磋,探讨)的前面,做它的状语,解释为“在国家大义方面”。再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于朝廷”(在朝廷上),修饰动词谓语“战胜”的地点。

(4)定+主(宾)的变形——定语后置

现代文中定语由形容词充当,修饰中心词主语或者宾语,但古代为突出主语或宾语的中心位置,把定语放后面。如“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中的“来者”即“来的”做定语,翻译时应还原到中心词“之士”的前面。再如“国之孺子之游者”中"游”,解释为“流浪的”,本应放在中心词“孺子”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还原。

三、取消句子独立性

分析这种句子首先应找出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这样再分析出句子的其他成分就变得很容易。

先看这个句子:“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谓语动词是“私”(偏爱),那么“私”的前面就是主语部分,“私”的后面就是宾语成分。也就是说“妻之美我者”做整个句子的主语。在这个主语成分中,我们还能分析出另一个小句子的一套成分,即主语“妻”和谓语“美”(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但这个小句子是不能独立的,因为它是整个大句子的主语,因而在小句子的主语“妻”和谓语“美”中间插入一个“之”,取消它作为一个句子的权利,使之名正言顺地做整个大句子的主语。

这种情况不仅会出现在大句子的主语位置上,还会出现在大句子的宾语位置上,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其中谓语动词是“若”(像),宾语成分就是“君之美”,中间插一个“之”,取消了它作为句子的权利。再如“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水之归下也”就是被取消独立性的句子。

四、总之,我们在通过这些语法现象的分析之后,可以在理论上把词类活用和文言文的固定句型弄清楚。这样的训练之后,相信学生便有了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提纲挈领了。同时再配上应有的练习,文言文学习应该没有问题。经本人教学的实践,认为这套方案特别适用于高一入学的新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作者邮箱: fzg810612@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