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笔美秋,韵味醇厚(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湖北省洪湖市贺龙高级中学 卢圣春

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主题,但也偶有美秋之作,一旦酿制,定是美酒。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和《长安秋望》就是美秋的佳酿名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杜牧早年作于南国的《山行》,是一首秋的颂歌。山路弯弯曲曲,蜿蜒伸向山头,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诗人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他只得停车领略,因为这美景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美妙动人的画面。景象主从有别,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的地位;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杜牧透过满山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秋季到来的时候,诗人毫无哀伤叹息,而且意兴飞扬,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乐观豪迈的个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及英爽峻拔的气概,可见诗人的才气和见地非同一般。

与《山行》相映生辉的诗作是杜牧晚期写于北方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人赞美的是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登楼望远,霜树高耸挺拔,长天明净澄洁,终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虚实相生,不仅终南山的高远如在目前,抽象虚泛的秋色也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们那清肃峻拔的动态与精神一齐跃然纸上,而全诗意境中所表现的诗人的高远抱负与高扬意绪,那更是不待多言的了。这是一首高秋的赞歌。

一双璧玉,两颗珍珠,《山行》和《长安秋望》都是写景颂秋的,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秋色,体现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而《山行》写的是南方秋光,《长安秋望》咏的是北国秋色,前者明丽热烈,后者明快雄浑,前者俊爽而偏于阴柔之美,后者俊爽而偏于阳刚之气,前者为“无我之境”,后者是“有我之境”,它们是杜牧秋歌的南北二重唱。

作者邮箱: luchun123456789@msn.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