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产生独特体验的引导(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磐安县冷水镇中学 黄春梅 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适当地加以引导、呵护。如何引导?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创设情境,获得同感;唤起记忆,回味经验;驰骋想象,感悟生活;躬身实践,体验生活等。 关键词:学生 体验 引导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平常说的读书有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笔者以为其中的“从薄到厚”的过程正是溶进了读者的独特体验的过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非人人时时能产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搭桥铺路,加以引导、呵护。因此课标中的“尊重”,笔者以为它的第一层要义是引导学生产生独特体验,其次才是对学生的体验加以恰当的评价。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新课标的一些思考,笔者以为引导学生产生独特体验有多种途径。 一、创设情境,获得同感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其他手段创设一定的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获得同感,从而动情,受到感染。特级教师李吉林曾开创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坛享有盛誉。笔者以为初中学生也需要语文情境,尤其是那些与学生心理年龄、时代特征有距离的文本或者是带有哲理意味的文章。例如《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文,学生对于烈日与暴雨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烈日暴雨下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定有陌生感。如何认识此时此景下此人的感受?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先介绍《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再播放电视剧烈日暴雨下拉车的片断,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结果同学们意见纷呈。有的说:“好汉不挣六月钱,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挣钱,正说明生活的无奈与命运的不济。”也有的说:“我仿佛觉得那张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树叶就是祥子。”还有的说:“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一方面说明了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但我却看到了人的潜力,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信心,身体就不会垮。”更有同学认为:“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是为了自己有一辆车,为了虎妞,从中说明男人只要有事业、有爱情,力量就会无比”等。这些情感体验远比教参答案“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丰富形象得多。假使不采用情境法,学生的理解感受也许就没有这么深刻有见地。授课中的情境方式可以采用描述法、剧情法或者播放音乐等。总之,只要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行。 二、唤醒记忆,回味经验 文本中有许多内容表现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经验,就能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物我合一”境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教读课文《难忘寄园情》就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你在小学时是否有过与作者相类似的经历?如果有,请说出来听听。”同学们肯定会触及记忆深处的种种往事,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再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与作者相似的难题,如果有你是怎样克服的?”由于儿童的生活总是恐惧与欢乐同在。因此,一定能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诉说心中的无限往事,与老师、同学共享,这样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深刻一些,有感情一些。还有一位教师授《盲人和他影子的故事》一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感到像影子一样孤独的生活经历?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有一次父母干活去了,邻居小朋友又去走亲戚,我感到孤独。”也有的说:“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与同学吵架,后来同学们都不理我,他们做游戏,没有我的份,我感到孤独。”等等。这样学生对孤独的理解就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一个人会觉得孤独,很多人也可能是孤独。如果不这样引导,同学们已有的经验,就溶不进文本,对文本的解读只能从文字中来,又到文字中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因此,在授课中要多唤起学生的记忆,把每个人的经验作为文本的注解,开创有个性地阅读,这样的学习才会充满情趣、理趣与美趣。课文《哨子》《起点之美》也可设计类似题目。 三、驰骋想象,感悟生活 生活需要想象,阅读文本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说是一种虚拟体验。笔者读初中时,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印象颇为深刻。记得当时老师要我们把双眼紧闭,静静地伏在桌子上,感受天上的街市。结果不到一分钟,果然在我们眼前(脑中)就出现了忽闪忽闪的繁华街市,甚至有的提着灯笼在走。这样我们慨叹老师的高明之后便是感到学习这篇课文的浅易。那么,哪些课文应该调动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生活呢?笔者以为诗歌教学多采用此方法比较好,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想象的艺术。如《行行重行行》,学生要获得夫妻间与君生别离的情感是困难的,只能是一种意会,所以不妨放点音乐,让学生闭眼展开想象,感悟闺妇思夫的哀婉凄怨之情。又如马致远的小令《秋思》,也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如下想象:在深秋晦暗的天底下,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暖的光亮,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风雨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通过以上想象学生就会感受到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再如《沁园春•雪》就不妨设计思考题:想象雪霁时的诗人毛泽东形象。45位同学肯定会产生45位独特的诗人毛泽东形象。可以说没有一个答案是完整的,又没有二个答案是一样的。这就可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以此类推,《炉中煤》的郭沫若,《我爱这土地》的艾青等形象都可以用此方法让学生去体验。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加深对文本主题的把握。 四、躬身实践,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诗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躬身实践,可以原汁原味地品味生活,进而产生独特第一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材中有些课文表现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去切身体验。如《蛛网》一文,作者看到了晨露中美丽的蛛网,因此留意观察到了蜘蛛如何织网。不仅发现了蜘蛛能织出漂亮的网来,而且感悟到了蜘蛛在风雨中一次次失败却一次次去战胜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要理解此文,不需教师过多讲解,只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就行。同学们观察后就明白:不但蜘蛛如此,其他小动物如蜜蜂、青蛙等也都有这样技高一筹的本能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又如《小桔灯》中小姑娘敏捷地为“我”制作小桔灯这一情节,可让学生尝试动手用橘皮做一盏小桔灯。说不准学生在体会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小姑娘心灵手巧的特点,或者领悟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躬身实践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心灵化的体验、顿悟,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内化为现实性的生存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上述四种引导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并且这四种途径本身有时就是交叉在一起,很难把它们孤立起来。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引导得当,学生一定能产生许许多多的独特的体验,让我们的老师感到意外,让我们的作者感到欣慰,让我们的课堂高潮迭起,让我们的语文充满生机。 作者邮箱: luasan123@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